首页 > 制度方案 >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通用5篇)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时间:2025-04-21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1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道: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

  ①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

  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除医护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传播。

  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xxmg/L的含氯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床单位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做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防护除按照医务人员防护制度执行外应做到: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戴口罩、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用1000—20xxmg/L的有效率消毒液静置30分钟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2

  (一)感染科门诊管理

  1、感染科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就诊病人要求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外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生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科门诊空气消毒

  1、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2、有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3%过氧化氢喷雾20-40ml/m3,关闭门窗作用6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然后开窗通风。

  (3)无人情况下:

  ①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2-3次,每次1小时。

  ②0.5%过氧乙酸,20-30ml/m3,关闭门窗作用30分钟,然后开窗通风。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他物品的消毒

  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焚烧处理,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能高压的尽量高压灭菌。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焚烧处理。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用密闭物品拖运,经高压灭菌→清洗后才能使用。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xx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30-60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

  尿液:每1份尿液加20xx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六)污物的处理

  1、感染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2、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可超过3/4满,扎紧袋口。

  3、在污染接时,用0.5%过氧乙酸喷洒,然后套第二层黄口袋,扎紧袋口。

  4、注明警示标识。

  5、有专人专车拖运到医院指定地点。

  (七)终末消毒

  留观室病人出院、转院时,留观室空气、物体表面、床单位等按照传染病消毒方法进行终末消毒。

  (八)医护人员防护

  1、与病人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要戴全面性呼吸防护器。

  2、每接触一个病人后立即用快速手消毒剂或25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手的消毒(包括收费、化验、药房工作人员)。

  3、每接诊或诊治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后,立即更换隔离衣、防护服、外层口罩、手套、护目镜及鞋套。

  4、下班要卫生通过方能离开感染科门诊。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3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4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

  (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造移植物等)、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煮沸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

  ③、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杀菌谱、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用于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④、甲醛不能用于空气的消毒,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灭菌,消毒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法。

  ⑤、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周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每日更换无菌水。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5

  一、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帽子、口罩。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二、诊疗及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漱口杯及镶复膜具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或免菌。

  三、一次性口腔诊疗器械用后须毁型,消毒液浸泡后集中处理。诊疗用的棉球、敷料等医用垃圾用后必须集中处理。

  四、牙钻应采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如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

  五、诊疗室必须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并登记。

  六、各种消毒过的`治疗盘,包括口镜、镊子、探针等,均只能使用一次,再次使用时,须重新清洗消毒。

  七、污染物品和消毒物品应分开放置。可疑污染物品应停止使用,重新消毒。

  八、可疑有传染病的患者,应立即隔离或转科治疗。

  九、每年对口腔科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在口腔科工作。

相关内容
  • 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精选15篇)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闯黄、红灯。2.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逆行、不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3.骑自行车时不带人,不追逐打逗,不超速骑车。4.不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5.乘车时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制度(精选5篇)

    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是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校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特制定伙食团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一、伙食团采购人员采购原材料时,为保证全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必须定点采购食品。...

  • 商场管理规章制度(精选16篇)

    为规范商场美化管理标准,并根据本店的需要和企划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经研究后,制定以下美工巡场管理条例:一、美工巡场管理职责:1、巡场美工于每周一早上协同商场客服部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商场巡场任务;2、巡场美工必须依照《商场美化管...

  • 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选15篇)

    一、餐饮民意测评:1、由膳食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一次餐饮民意测评,每月测评时小学部抽取一个年段、中学部抽取一个年段的学生或家长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若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80%,学校将奖励对方1000元...

  • 分包工程管理制度(精选5篇)

    1.目的选择合格的工程分包方(简称分包方),控制分包方的施工质量、进度、工期等,从而确保工程项目质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分包方的选择、评定和控制。3.职责3.1? 计划财务部负责分包方的归口管理。...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精选5篇)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 劳务公司规章制度(精选14篇)

    一、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 家具厂的规章制度(精选9篇)

    目录一、厂纪厂规二、公司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政策三、公司工资和福利制度四、公司童工和人事招聘制度五、反对强迫劳动和使用囚工政策六、保障员工免受体罚和精神虐待程序七、反对歧视政策八、环境健康安全政策九、车间内和进出仓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