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1
6、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亲子沟通。
这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这些缺点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
7、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8、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训导。、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9、克服6种家庭障碍,进行有效沟通
亲子沟通的关键是要学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双方认同。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有赖于家长克服六种家庭障碍。
第一,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障碍。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不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
第二,感情缺位的家庭障碍。包括分居、离异、单亲、留守、流动、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类型的家庭。
第三,两面性教育的家庭障碍。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第四,家教缺失的家庭障碍。调查显示,80%的家庭有家教缺失问题。现在的家教有四大冲突:期望值冲突,保护与溺爱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
第五,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障碍。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心;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
第六,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障碍。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
10、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家长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我把亲子沟通的要素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有效亲子沟通=15%言辞+35%角色行为+50%活动参与。这就告诉我们,有效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的好坏,而是家长的角色行为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
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七大技巧:
第一,亲子间尊重、真诚、理解、宽容。
第二,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第三,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
第四,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第五,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
第六,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看到的行为;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
第七,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2
1、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沟通的行动远比有声沟通的语言更有效。
2、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
3、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4、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5、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3
1)坦诚相对、主动沟通
2)理解为先、适度赞美
3)注意场合、选择时机
4)尊重权威、维护尊严
5)沟通之意、惠泽组织
2、如何听取上级指示
1)仔细聆听工作安排
2)理解指示、探讨任务
3)拟定计划、征询意见
4)随(择)时汇报进度
5)事后总结汇报
6)获取新的指示
3、如何向上级汇报工作
1)不要让上级多问你问题,要出选择题;要设计好 时间、地点、事情、人、支援等要素
2)要在任何地方都能沟通。例如:车上
3)准备好 2-3个答案,询问上级倾向于哪个
4)优劣分析和可能的后果,以免日后脱身
4、被上级批评后怎么办
1)安抚情绪,避免顶撞
2)检查自我,寻找问题点
3)改善计划,逐步行动
4)寻求上级支援与感谢
5、如何与上级沟通棘手问题
1)沟通自己过失:不隐瞒、主动
2)对待分外工作:接受为先、委婉
3)对待不公正评价:审视与目标差距
4)对待上级的隐私:不知道、不宣扬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4
发声练习
此处介绍四种比较简单的练声方式,效果会在长期坚持中逐步显现。 准备: 所有发声练习必须站立进行,双脚略分,双手叉腰。所有发声练习都是按音阶逐步上升再下降,尽量涵盖所有能唱的音域;所有发音练习尽量保持嗓子放松,腰腹紧绷。
1、单音练习: 方法: 保持正确姿势,以偷偷吓唬别人的感觉,清晰大声发出“嘿”音。 目的: 双手叉腰感觉发声时腰腹肌肉紧绷外扩,这是腹部气息支持的正确感觉。找到气息的发源位置——小腹。
2、弹跳练习: 方法: 曲-321321或531531都可,发音“mimimi~mamama~”,要求发音简短有力,富有弹跳感。 目的: 将单音练习中气息支持的感觉运用到简单歌唱发音中,练习发出气息的力度。 进阶: 在掌握气息支持弹跳发音后,可尝试将每个音节拖长,联系气息支持的持续性。
3、吟唱练习: 方法: 曲-5654543432321,词-河边游来一只小白鹅。要求一口气唱出,期间保持气息持续不断,音色尽量清晰明亮。 目的: 练习气息支持下不同音高不同发音的持续性歌唱,达到延长气息持久性的目的。 进阶: 在掌握吟唱练习后,可尝试对尾音做颤音处理,而不仅仅是单一平直。
4、共鸣练习: 方法: 保持正确姿势,将身体想象成一根中空管子,想象向上延伸感,发“呜”音,类似火车汽笛。要求声音浑厚稳定,中部音域,力度不需要太大,但尽量延长。 目的: 找到颅腔、口腔、胸腔的三腔共鸣。方法正确时,会感到头稍晕,嘴唇发麻,身体通透,同时所在房间空气共振,略有回声。 进阶: 初步掌握共鸣练习后,可面对墙壁,加强力度,感觉气息强弱变化造成的共鸣变化和穿透力变化。以声音仿佛成一束打在墙壁上并弹回,同时空气振动和回声较大为最好。
5、真假声变幻练习: 方法: 正确姿势下,发音“咿~呀~”,参照戏曲练声发音,咿上扬,呀回落。要求一次性涵盖真假声两部分音高。 目的: 学会自然的真假声转换,气息支持平滑顺畅。 进阶: 初级阶段只要求气息掌握和控制,高级阶段要求音色明亮顺滑、力度饱满,听不出真假声音区别。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5
尊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
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拥有简单的决定能力了。这时,爸爸妈妈要有责任有意识地进行“基础教育”,让孩子开始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举例来说,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上幼儿园,先告诉他一些简单的穿衣规则,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衫,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如果孩子仍然穿选错的衣服去幼儿园,爸爸妈妈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识到周围人的眼光,得到“教训”后,再教导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这样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孩子成长得很快。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会像指路明灯似地帮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当自己犯错误时又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当孩子有了积极的成长心态,亲子沟通当然也会变得更为顺畅。所以,不妨让孩子做一些小的选择,练习思考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比如吃饭、上幼儿园、过马路,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对话,并让其学会思考,千万不要事事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