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主题发言稿 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纪念端午佳节。”
今天是5月25日,再过三天就是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今年是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国家列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二年。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江,以身殉国,爱国的诗人深深地感动了人民,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来,各地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为爱国英雄的崇敬之情。挂钟馗像,悬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饮黄酒、吃咸蛋、粽子等,这些习俗绵延至今,流传到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已有两千多年之久。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批世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节假日的庆典,人民群众开展各种与节日主题内容相符的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我们年轻一代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继承并发扬之。直到今天,端午节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直到现在,依然深入人心。那么,在新的时代,我们广大中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并发扬这种爱国情怀呢?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平凡的民族,勇敢、坚强、自强、自信。而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要靠我们青年人来发扬光大。正如歌中唱道,“少年强则中国强”。面临新的考验,我们青年学生要勇于承担起国家责任,敢于迎接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一起共同继承并发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吧!
端午主题发言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的题目是《畅谈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是我国传统的节目,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
源于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吓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于是,划龙舟、吃粽子,便成了端午节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端午节的风谷习惯还不少呢!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是龙的生日,这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上山采青——这一天是龙抬头喷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端午节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民族情感,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这种文化也一脉相承,直到如今。是我们为此而骄傲和自豪!
谢谢!
端午主题发言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怀抱石块,跳进了江。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划着船到江边,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将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呢?
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爱国情包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到这天人们便把用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达悼念之情。
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将文明包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并将它发扬光大。
小朋友们,在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里,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展开,包住所有的感恩与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端午主题发言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祖国母亲用她的身躯为我们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开辟出了一片成长的沃土。今天的我们无需用舍弃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只需把热爱祖国这一信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上: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端午主题发言稿 篇5
小朋友们:
我是中五班的张老师。我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几个小问题。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我们的传统佳节。这一天,吃粽子,尝咸蛋,划龙船,挂艾草形成了端午节独特的风俗。大家都非常喜欢过端午节,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你们高不高兴呀?让我们一起再把儿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赛龙舟,喜洋洋。
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72班的,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 可与日月争辉 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地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各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