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怎样练声练气 篇1
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气息训练】
(1)深吸气以后,用这一口气发出两三个扎实的HEI音,不断重复坚持数日就可以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这以后呢,要由慢到快,稳健轻巧的连续弹发HEI音气泡音:60秒
(2)把手放在胸口来体会一下,发这个HA音,看胸部是不是产生了振动,如果有了振动的话就证明你就有了胸腔共鸣,60秒
(3)搓脸:20秒
松下巴:10秒
提颧肌:30次,30秒
打口腔 半打哈欠:8个8拍 60秒
(4) “啊 ”-----音:a的延长音深、匀、稳男生30秒女生25秒 5次
(5) a的直上直下飞机5次
(6) a的 绕梁音 综合练习哼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5次
(7) “si”——音:1分钟。
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唇的练习】
(8)喷 双唇紧闭 阻住气流 突然放开发出P 。咧 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歪 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左歪再向右歪交替进行。绕 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呢,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各以8*8拍练习,各60秒。
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舌的练习】
(9) 刮 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反复进行。弹 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然后呢,突然打开爆发出te音,反复进行。顶 先闭唇,用舌尖来顶左右的内颊,交替进行。转 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唇的中间,先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这样交替来进行,这样交替进行。
(10)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11)打枣绕口令
(12)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 篇2
京剧练声法一、高位置念白。即用高位置念词儿。这一练习的传统根据,是来自京剧一代宗匠谭鑫培。别人曾经问过老谭说,您的嘎调怎么虽得这么好?他说:我就是用念的感觉来唱。我们认为所谓高位置,就是头腔共鸣要用得多一些。大家都知道,要有好嗓音头腔共鸣是不可缺少的,它干净、明亮、挺拔、高昂,用声乐行话说,不会把声音掉在喉咙里,戏曲界说容易有调门儿。因为,人们一般都有一种错觉,只要认为自己是在唱了,就容易扯着嗓子,并对那怕是平时讲话很易讲清楚的字,也刻意加工,有时还错误地过份加强一些构语器官的力度,以为这样,就会特别响亮。如果你能用高位置把字,那怕是较轻地念出,然后再拖腔及加强,都会较为容易。我们用高位置练习念白,必须首先注意利用与讲话一样的自然感觉,千万不能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喉咙逼紧,把气息和声音吊起来,那将反为不美。在内容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在高位置念白时,可以采取唱段的唱词。这样,目的性比较强,效果也直接些。
京剧练声法二、拖长音练习。根据医学科学试验证明,一般人以任意音高拖长音时,如果连二十秒都不能维持,就说明发声方法有问题。在练习拖长音时,自己应该用耳朵去监听,务使声音稳定、均匀,不让它有忽强忽弱,忽前忽后的变化。因为这是符合歌唱生理的科学原理的。
京剧练声法三、拖音加字练习。这与前面第一个练习拖长音略有不同。最好要有选择地采用明亮的韵母来练。一般用“昂”音最为适宜。因为发音位置低,把声音掉在喉咙里面的人,大都是鼻腔打不开,而在声乐上打开鼻腔是很重要的一环。用“昂”拖长音当然首先要做到,前面第一个练习的要求,即:稳定、均匀、通畅、能延续较长的时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念字。念字意味着加上声母也就是在声音流畅进行的时候,不断地进行阻气、挡气、塞擦等,和流畅相反的动作。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 篇3
从姿势方面来说,如找头腔蝶窦,头要微低。找额宝时,则要像完成一次摇撸的动作一样,先向怀里收,後向外向下推,其轨迹是先向上提一下,再往下一放(绕圈),即能找到。如果想直接到眉心,而无後提前推迂回之感,则需要把眼睛瞪大,注视一个目标不变,把感觉直接移到眉心,犹如把嘴搬到了那裹一样。实在找不到蝶窦的人,只要在唱时,让他猛一弯腰,声音马上就会钻到後面去了。
这时,如欲使声音向前,而又不用抛物綫的办法,就只须把头忽然抬起一点即行,但不如抛物锲所作成的位置高且声音乾净。找鼻咽腔共鸣时,由於气息方面需要保持的感觉多了一些,最好在形体上不要有什么特殊动作。如果一定要找一些形体方面的帮助,一切应以沉稳为度。以使表裹一致。至於鼻、咽共鸣的比例,可自己靠内在的感觉调节,实在找不到鼻、咽腔共鸣感觉的人,可以把嘴闭上来发音用鼻子捎一种给小孩把尿的韵母(这个声音大家都知道,但文字无法说明,写不出这个韵母)。
找胸腔除掉一般的要领说放松下沉外,从姿势方面来说,倒是可以在唱的时候,将身体微向後仰,你立刻就会感觉到,好像支点到後腰两侧,从而增加胸腔共鸣。这个方法,在我讲课和办声乐训练班时,曾用过多次,基本上是屡验不爽。另外如:把嘴唇缩小变圆,把嘴翘起来,声道拉长也可以增加胸腔共鸣。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 篇4
.从气的角度来说,如果找头腔,就要多用前面呼吸方法裹所讲的往上提的办法;找蝶窦须向上朝後(传统叫脑後摘筋);找额宝却需在上提(有时也可以后提)後,再向前推,说是眉心,其实这一提一推,先提後推就形成了气息的一个抛物缦,而所形成的抛物綫,有时好像是从头顶外面,绕弯儿抛出去的,这样,比直接感觉从眉心出来,位置更高,声音更乾净。找鼻腔共鸣,基本上就用沉气保持的感觉就行了。
找口腔共鸣,唱相对高音,仍可用沉气保持或略用一点两头抻的感觉。而低音部份,就须要压气,对此我曾杜撰了一个名词叫赖气,即小孩被大人拽,赖着不走的那种感觉。在胸口微向下枢时,横膈膜同时向外一涨。找胸腔共鸣时,主要是用边唱、边叹气的感觉。以上办法实际上是根据气息音高与共鸣的联系而划分的。所以,学习的人还应该从这裹懂得唱高、中、低音找不同共鸣时,用气方法的不同,即高音提、中音稳,低音沉。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 篇5
“宽”,相对於窄而言,如巴松之於长笛,它们的空气柱的直径是不同的,长度也是不同的。人声与乐器虽有差别,但道理相同。如果为了找宽,把管子开得像圆号一样粗,像拉管一样长,那还能唱吗?应该说,尤其是我们戏曲,根本没有这个声部。另外,我们唱戏也不容许由於放宽而形成低音乐器的音色,我们只能是适当地放宽,并且要宽中有窄,因为从乐器的比喻中,我们能看出宽、窄舆音的高低的关系。宽必然低些(振幅大、频率低),窄必然高些(振幅小,频率高),说宽中有窄者,就是要保持一定的高频泛音。戏曲界常常有人为了把嗓子放宽,而将嗓子弄坏的例子,或是他的管子过粗,失去应有高度,没有调门,或者乾脆管子破裂散掉,只靠抻大喉咙去唱。古代戏曲声乐谚语有“宁唱一条綫,勿唱一大片”之说,对一味求宽者,是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警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