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育演讲稿合集 篇1
同学们:
你们好!根据国家法定假日安排(放假调休):四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五月一日放假共三天,五月二日(星期四)照常上课。
为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快快乐乐地度过“五一”小长假,我们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七点要求:
1、时刻牢记自己是小学生,记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为红领巾增添新的荣誉。希望大家牢记老师的教导,走出校门后,仍然以学校的纪律和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放纵自己。利用“五一”假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五一”假期,外出活动都要征得家长同意,而且要求有大人陪同,不允许自由结伴,私自外出,不要上公路玩耍,横穿公路要“一看、二停、三通过”。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过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严禁穿溜冰鞋在马路上滑行,严禁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交通安全,时刻牢记!同时要注意用电、用煤气等的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零食。目前市场上的零食许多是些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小学生吃了,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4、如果和家长一起外出,希望我们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文明交通行为中去,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因为“五一”假期期间,街上马路上行人,车辆特别多,要注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接受不认识的人给的食物或礼物,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随便跟陌生人走。
5、同学们外出游玩时,如果遇到与家长走散的情况,要首先保持冷静,不要着急慌张,要知道拨打110或找警察帮忙,或在原地等候,切忌乱跑乱动,哭叫喊闹。
6、由于天气转暖,“五一”假期中,不要独自一人去水塘钓鱼、捕虾或下水库洗澡,在无家长陪伴下去游泳池游泳,不要在山林、风景区内玩火。
7、放假期间,不得上网吧,游戏厅,台球室,录像厅等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年,远离毒品。
实用的教育演讲稿合集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少年儿童自护教育进校园”我们身边有很多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
世界上只有生命最宝贵,如果没有了生命,也就等于没有了一切。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
首先,在学校的走廊里有许多学生在走廊里驱逐、打闹,常常损坏到公共设施,我们在走廊里我们同学为什么只会跑不会走呢,走廊的地面很滑,如果跑的`太快会滑倒、跌倒,是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的。
一到夏季,这是青少年溺水死亡最严重的季节了,我们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或游泳。
有这样一个事件:7月31日13时左右,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朱泾浜村一名男孩下河道玩水时不幸溺亡。据当地居民介绍,事发地点为九亭镇朱金路附近,该河道位于村内巷深处,平日很少有人会去那个地方。当时,有3名男孩结伴到河道里玩水,年龄都在13岁左右。几分钟后,其中两个上了岸,另外一名孩子在河里挣扎,河边两名男孩就拼命抓住对方的头发,但怎么都抓不住。警方接警后赶到现场,联合消防官兵开展救援,但由于河道宽、河水较深,经过两个多小时救援,男孩最终被打捞上来,但已身亡。
这样的故事我们数都数不过来,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就这样接二连三的离开了我们,但是尽管溺水事故频发,仍然阻挡不了戏水者的热情。
就在同一天,宝山区友谊路泗塘河桥下的泗塘河里,也发生了一起3名男孩溺亡事故。7月中旬,15岁的江苏男孩张陈从老家来上海,想和打工的父母一起过暑假。由于父母白天都要工作,张陈只能自己玩耍。7月31日,张陈父母下午下班回家,却发现儿子不知去向。与此同时,住在隔壁两家的家长也在四处寻找孩子。3个孩子同时失踪,把家长急坏了。晚上9时许,家长们在村子边的河岸找到了孩子们的衣裤,一个最可怕的猜测在家长们的脑海中浮现:3个孩子可能一起落水了。民警、消防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打捞,直到8月1日11时50分和15时30分,才分别打捞起3名男孩的遗体。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进行防地震演练,为的是,如果真正的地震来到了,我们会不慌张的有序逃离,这几天,我们练习了好几次,最终,才得到了我们有序撤离的表扬,我们并不是因为表扬才这么认真练习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只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己保护自己,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为了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学会自护互救,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生命的绚烂闪耀我们四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实用的教育演讲稿合集 篇3
尊敬的老师,可爱的队友们:
据统计,截至20xx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五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xx多万人,据统计 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昨天是20xx年12月2日,也许这天是我们某位老师,或者同学的生日,但是你们知道嘛,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的12月2日确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 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主要考虑数字“122”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同时考虑每年12月2日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春运等道路交通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民众出行安全。
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教育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昨天凡事关注中央12套节目的老师和同学会观看了《平安365》这档节目,主持人王晓磊邀请到了几所大城市的交警分别展示了不遵守交通信号,不文明出行的惨烈案例,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感触颇深。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积极响应安全教育日所提出的教育主题,给学生以示范,给自己以平安。我们德育处,少先大队则代表学校领导、老师向全体学生发出友情提示:提示就两个字“反思”,可能有的同学还是满不在乎,心里或许还不耐烦地嘀咕着:“我不是好好的站在国旗下参加升旗仪式了嘛?”
如果有此想法的同学或者老师,希望我们稍用1分钟来反思:
1、今天来校路上是否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2、是否曾因自己不安全的交通行为而给自己带来过一些伤害?
3、走在马路上时,是不是有同学追追打打?
4、等候公交车的时候是不是站在了路中间?
5、是不是有同学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
6有的同学骑自行车时喜欢显示自己的本领,有意双手离把或单手骑车?
等等……
如果我们能反思自己的交通行为,一定会发现我们曾经都会出现过那么一点点侥幸的心里和幸运,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做太多的提示,只想给老师和同学们送去交警的一番忠告:“遵守交通信号安全出行,安全的三大本领就是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里“会”的意思就是会看交通信号,这样才会保障人身安全。
实用的教育演讲稿合集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在座同学: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不可置疑,其核心不外乎道德教育。今年四月,中铁二局幼儿园的老师们为一位患癌症的大学生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共计善款约两万元。五个月后,在得知受助者做完移植手术并恢复得很好时,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写了一封信给受助者,全文是这样的:
孩子,你好!
我是xx局幼儿园的袁红老师,从你的好友那里知道了你的治疗情况,我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老师时,你猜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惊讶和不相信,都瞪着眼睛说:“真的!好了!”在得到确切答案后,都在感叹你的顽强和你的幸运。原来生命看似脆弱经历了里槃,却依然能够重新绽放,这关键在于能不能经受住命运的考验。再次祝贺你!
九月五号,我们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当时,他们都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对幼儿园进行的爱心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多的支持。谢谢你!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内心的爱和信任已经淡漠、麻木、甚至遗失,我们很失望也很迷茫,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我
们还可以“救救孩子!”但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爱和信任”对人的重要意义,美其名曰:要让孩子从小就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这样,他们把孩子内心的爱和信任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太可怕了!
机缘巧合,我们通过你的好友认识了你,这是我们的幸运,在组织募捐活动时,有部分家长不是很理解我们的行动,认为是在家长出难题,甚至有位老爷爷找到园长说:“这是社会的和政府的事,为什么会出现在幼儿园?太功利了!”当我们把幼儿园做这件事不是为了宣传的噱头,而是为孩子培养情感的意义告诉他时,他还是不太服气的走了。前几天,我们老师专门把你治愈的消息告诉他时,他非常不好意思,并且直夸幼儿园做得对,教育观念好。
孩子,不管以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多彩人生,还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居家生活,我们都祝愿你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一路走好!
实用的教育演讲稿合集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学习,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在一部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教师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危险在于: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刺激的习惯,他们念念不忘表扬,因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在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也许会是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成,成人的赏识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而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