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文明学生演讲稿 篇1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可我们做到了吗?诚信乃为人之本,立足之道。
诚信,从字面上看,诚为诚实,信为守信。古人为什么写这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成语。如:民无信不立;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切都是要教育我们成长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有一次,我和同学换东西,预先讲好我一支笔换他一块橡皮,我就先给了他,我喜欢的那支笔。他第二天给我橡皮时却故意给我一块像指甲那么小的橡皮,跟预先讲好的不一样了。我不要,说换一块,他却反悔了,我很生气。但我不能失去诚信去向他要回我的笔,他失去诚信欺骗了我。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他了。人一次失信的代价可能是换来的别人对你永远的不信任。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诚实守信文明学生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人常说:“人无信而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我就和大家谈一谈古今中外,关于名人讲诚信的那些事吧。
大家对美国的开过元勋华仕顿一定不陌生吧!华仕顿在小的时候,因为父亲送的一把新斧头而心奋不已,跑到园林中无意间把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砍了。当父亲生气的开始寻找肇事者时,小华盛顿勇于承担后果,主动向父亲认错。华盛顿爸爸不但没批评华盛顿,还表扬了他。小华盛顿诚实和勇敢令我佩服,而小华盛顿爸爸的做法更令我感动。
中国也有很多很多讲诚信的名人。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就是其中之一。韩信在最落魄的时候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有一次,在他很饥饿的时候,有位老人给了他饭吃,后来韩信当了亲王后,让他的随从四处寻找这位老人,找到老人后亲自把她接到自己的宫殿当自己父母一样赡养。
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书上找找哦!
诚实守信文明学生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三年级(2)班的陈洋洋同学,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的校园十佳小明星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上个星期五,我们班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守纪律讲诚信》的班会,在班主任吴老师的引导下,我懂得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和课间活动秩序,怎样做一个守纪律讲诚信的小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遵守纪律的必要,诚实守信的重要。
记得我在二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考试中,有一个词语不会写,正想偷偷地看一眼书,手不自觉地伸到桌下,刚摸到书,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这样做是不遵守纪律,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别人会笑话我的。于是,我又端端正正地认真答题了。这次考试我没有得第一,但是我却很开心,这是我的真实成绩,为了这事妈妈还特地表扬了我呢。
还有一次,我没有按时交,吴老师问我原因,我很坦然地告诉她:吴老师,昨天我忘记写日记了,对不起!吴老师摸摸我的头,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忘记了就把它补上吧,不许有下次了啊!我高兴地点点头,赶快就把日记补上了。
从此,我总是按时认真地写作业,积极地帮助他人。我答应别人的事,总是争取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成长路上,我一定会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让诚信伴随我们快乐成长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诚实守信文明学生演讲稿 篇4
诚实是金,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比黄金更贵重,诚信作为高尚的品格,可以为人们带来财富,但诚信本身并不是黄金。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曾告诉我们:做人要“慎独”。意思是说,君子即使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严格地自我反省,做到心中坦坦荡荡,行动光明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而严正的朋友”王充说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生活中,《一件不吃偷来的石榴的事》让我想起一次夏天的中午,我正巧路过别人家的果园前,突然有人大喊起来:“枇杷、枇杷,黄澄澄的枇杷!”我转过头一看,一大帮孩子,正围在枇杷树前。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在议论什么。我走近一听,原来是在议论怎么把枇杷摘下来。一个稍大的同学就先动手,我叫了一声:“别摘,不能偷别人家的东西。”他还不听,我叫他下来,耐心地对他说:“你怎么能摘别人家的水果呢?人家的果子少了,心里肯定很难过,如果是你呢,你会怎么想?你知不知道‘诚实’,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说谎,不虚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就要说老实话,为人老实,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只有为人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你懂吗?”当时,他红着脸赶紧逃了。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诚实,有用诚实校正成长的脚步,用诚信守护良知的天空“诚信”这只是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但近年来,不少人把它遗忘了,甚至丢弃了。结果是,许多人的心灵被污染了。行为中的欺骗隐瞒多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泛滥了。为此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善良正直的人们一起,呼唤诚信,寻找诚信,在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诚信的森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诚实守信文明学生演讲稿 篇5
德莱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