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演讲文章 篇1
当我的手指轻轻地翻过《红色之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似乎还沉浸在这本散发着革命耀眼光芒的读物上,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脑海里象放电影般地连成一组组画面,一张张闪过,我不禁又回想起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一个个革命遗址,以及相对应的人物。按革命发展的历程,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小标题,环环相扣。从“开天劈地,党的创立”,介绍了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二十四位烈士在监狱中如何与敌人斗争,最后英勇就义,到“人民胜利,国旗飘扬”中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使得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这本书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一颗颗赤子之心。在革命遗址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下过革命先辈的鲜血,一个英雄、一场战争,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在革命光芒的照射下,黑暗的势力象一片乌云被革命之风逐渐吹散,消逝在黎明前的曙光之中,而这冉冉升起的红日正是无数革命者为之奋斗的结晶,它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青春与生命,这红日把光芒洒向祖国大地。
看完这本书后,我好象真的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革命之旅,在字里行间中,演奏着一支支跌荡起伏的革命进行曲,每一小节似乎都代表着一段革命进程,这首激昂的乐曲,一点点地滑进我的心田,一个个音符宛如敲打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上,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又像一场春雨,唤醒了我那沉睡已久的“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祖国”的崇高爱国之心,使之慢慢复苏。
在我为一个个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所感动的同时,我又不由自主的拿我与这些不朽的名字做比较,在这些光辉的名字前,我显得那么渺小。过去的一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那天,阳光暖暖地照射着周身,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可当老师把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带到班上时,就象在油锅里滴了几滴水,同学们“劈里啪啦”地各抒己见、发表意见。老师并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安排我负责收款。顿时,我的心里布满了阴云,生气地想:“为什么是我负责收款?真讨厌,又要起什么带头作用,说白了就是让我多捐款嘛,学校为什么隔三差五地搞这些没意思的活动?无聊!”。此刻我心里的感觉与窗外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机械地收款、登记。点名册中,我交的那不算多的5元钱,象一道强光,刺激着我的眼睛,令我的不满在心底里一点点地扩大、散开……。回到家里,我用十分刻薄的的语气向爸爸妈妈“诉苦”,本以为爸爸妈妈会和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谁知他们竟然反过来指责我……。
我的思绪越来越模糊,掉在地上的笔彻彻底底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摸了摸自己微微发热的脸颊。是啊!,为希望工程捐款实际上是给灾区小朋友的一份温暖、一线希望,而我却把这看作是“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品质吗?一个在糖水里泡大的孩子,是不会明白灾区小朋友接到捐款的心情。象我这样不愿意帮助他人、不愿意为集体服务的行为又怎么能和革命先辈相比呢?
穿梭过那鲜红的旅程,从历史走向未来,留下的只是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前进的步伐。从《红色之旅》所带给我的启迪,就象一盏明亮的指路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为我分清善恶,它使我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同时,它也将我带上革命传统的列车,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一路行驶,一路将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
经典的演讲文章 篇2
武术,是我们中国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
它最初,来自于战争。将士们通过短兵相接,在近距离的战斗下,通过武术的高低,来分出胜负。可以说,武术的高低,就是武士们价值的根本。
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好多青年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用这些最早的文化来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
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武学,或者说,怎么样正确的理解并学习武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要区分的是,武术,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
先说一下在战争年代。
这个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伦、民不聊生的时期。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不用说,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进展搏斗。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代人称其为“武圣”)、明朝开国着名将领李文忠;近代的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的具备。举个例子:当手里的枪子弹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觉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习。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习武不能急躁,循序渐进。
第二,通过习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伟大的功夫大师李小龙曾经说过:“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在习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自弃自馁,循序渐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武,在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龙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学理论。这不仅仅是一套武术,也是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哲学思想。
第三,武术,同样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当今的人却偏重书本,忘记了这种肢体的文化。总觉得,读书,才是习心习德德直接途径。其实不然,否则,那么多的武学宗师,哪里来的修养呢?
其实,当今的社会之所以疏远了武术,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学习武术的部分青年街头斗殴;
第二: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并且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不怎么注重武学教育的原因。
古人有句话,习武先习得。你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习武呢?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中国的武术,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武术的鼻祖,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单单是肢体活动那么简单。我们中国的武学,融入了哲学的思想,不仅在习武的同时能让我们了解怎么做人,更能通过这样的肢体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否则,晨练的老年人怎么不去练空手道跟散打或者跆拳道呢?因为那些都只是搏斗的工具,没有我们中国武学的内涵。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斥外国武术。因为,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扬长避短。
无论是多么简单、多么没有内涵的东西,总有值得去学习的地方。这要看怎么去发掘了。
说到底,我自己就是个武术爱好者。但是,我说的的话,并不是偏袒武术,而是我觉得,我应该耿正的说出武术的本来含义,让现在的意识到,我们的文化,不仅仅是书本,还有武术。
经典的演讲文章 篇3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而不看秦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我和妈妈就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来了。
来到博物馆中心的陈列馆里,馆内一个菱形标志吸引了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标志。蓝色的外圆中心包裹着菱形的图案,很有特色。
馆里很明亮。前方是一个阶梯,走上去,可以看见壮观且巨大无比的两个提线木偶。一个是面容平和的秦俑,他的手牢牢地牵着一个小女孩。它们可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走过秀”哪!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钻进一个昏暗的小厅里,阴暗的光线使得周围的景物更加生动。眼前四匹骏马正拉着一辆车。玻璃柜台柔和的白色光线洒在马儿身上,形成淡淡的光晕,让它们显得更加真切。那四匹马白色的身子,几块显眼的黑色斑纹点缀在四只强而有力的长腿上,可以想象它们驰骋起来会有多么英姿飒爽啊!可是为什么非要四匹马呢?原来争强好胜的秦始皇认为,“四”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驷”谐音,可以说明自己是个守承诺、讲信用的正人君子。
向前走,好多的玻璃柜台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其中有两只箭很是显眼,上面青漆斑驳,残旧不堪,年代又颇为久远,就更是显得陈旧。导游说,这箭一支头儿尖,一支头儿平,一支用来演习,一支用来讨伐征战。可想而知,当时的秦始皇野心雄厚,想据天下为己有。
出了小厅,出了陈列馆,我们来到一号挖掘坑。刚进门,我就被它的宏伟气场震慑了。它一望无际,每个小坑里都笔直地站满了秦俑,挨挨挤挤。头戴冠冕的,脸布胡须的,眼神凌厉的……个个神态不一,各有其表且栩栩如生,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精雕细画的。它们的发髻全都向右,这是大秦的一种习惯。远处一望,好像来到一片海域,雄壮得令人惊诧不已。一号坑还有尚未挖掘完毕的地方。横木横穿,秦砖堆积。有几个人头戴头灯,正用刀仔细地修缮文物。坑土里还散落着已经出土的秦俑,还有的只探出了脑袋……
这场面煞是壮观,我都舍不得出去了。
来到二号坑,尚未出土的兵俑和马俑居多,面积也不如一号坑大。它的坑土上下起伏,呈波浪形,如浪潮一般跌宕起伏,还是墨绿色的。这号坑在1967年6月份发现,总面积520平方米。此坑曾经遭到严重破坏,挖掘出来的全是残破不堪的。
三号坑和二号坑有些相似,不过大部分已经出土了。那些秦俑站的笔直,手持刀剑枪棒,面容严肃。
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展示秦兵马俑的大厅里。迎面是单膝跪地的中级军吏俑。它头戴长冠,外披铠甲,脚穿方口齐头履。面部严肃而认真,双唇紧抿,很是威严。再向右看,是一个双眼微眯的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目前只出土了7件而已,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再看身边,一个双手持拳,半蹲马步的年轻秦俑作持弩待发状,名为“立射俑”。它的姿态是步兵一类的生动写照。而所有的秦俑雕刻都甚为精细,竟然连鞋底的花纹都细心雕刻出来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秦俑呢?据说秦始皇生来残暴,是个昏君。因此死去之后也希望不受人侵略,便命人大量制作了兵马作为陪葬,好保护他。
参观完了秦兵马俑博物馆,我就回了西安。感触真深,希望可以再来。
经典的演讲文章 篇4
想要对你说的,还很多,不知道你是否想听。但现在,也只能无奈地忘掉。也不记得送你回家是在哪个路口,只记得哭的时候是朝着斜阳,望着你缩小的背影,直至一星一月升起。
十二月的天气显得格外寒冷,窗外依旧是一片萧索的景象。在这又一个难眠的夜晚,也只能自己听听音乐、喝喝酒罢了,此刻难免会想起我和你一路走来的画面,远逝在如流水的时光里,郁郁寡欢着无奈,模糊了的岁月,也只能醉如梦般地想着,就这样,这家酒吧里的所有人,都默默地麻醉着自己,和我一样,他们也许也有一种让人窒息且也找不到一种叫作温馨的归属感。
思绪飘飞,本不想去想的事情,还是霸占了我的脑海,但又模糊,为何?我总是放不下美好的过去。若说是此刻这种氛围让我孤独心伤,那也难免太显得我过于多愁善感了,也许,当我孤独心伤时,才会感到快乐吧!依稀想起离别时的斜阳脉脉,不愿一个人落寞在旯旮里,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好似一片雪花在手中快速地熔化,雪花再美,终要融化。虽美丽,但也短暂。
我也记不清真正放掉后和你有多少不合不语,可寒雪将沉默融入到十二月这冰冷的骨头里。一直以来,我也许是在以一种微微一笑的容颜面对这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只因为我知道过客匆匆都是随风而逝的尘埃。可能之前我太相信所谓的天长地久了,深陷那份独有的依恋,淋漓尽致地感受你别有的温柔,但我相信一见钟情。不可否认,宁雪,你的确是个好女孩,可我搞不懂人心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变了?走的时候是多么华丽的一个转身啊。从而开始了这么一段悲伤孤独的旅程,但我很“快乐”……...
酒依然醉着,歌儿也一直环绕在我的耳畔,牵动着我那颗伤心的椰子。此刻,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沉思了许久,脑海里依然有许多无法解答的惆怅,茫然地不知所措。凌乱的步伐还在昨日的余温里。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只知道那一刻,使我心暖花开。十二月的天,十二月的寒,在那邂逅的路口,有着怎样的一段感情呢?说不定,在这十二月里,记忆就会被冰封。现在,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徘徊在哪个醉生梦死的渡口。那思念的泪水轻舞在心痛的眼眸,灵魂也散漫在这飘渺的漆黑之中。
一星一月晚独人,都不舍离去。依旧陪伴在这寒冷的窗前,想来曾经多么美好,只是在一念之间就翻天覆地。我将这烂漫的昨天幻化为今夜的孤独,谁又想这样呢?但我不得不这样做,对不起,宁雪。
听说相互喜欢的人都是源于寂寞,我想,当我每晚模糊着眼眶看你的照片时,你会不会也还没睡,你从来不找我好好聊过天,谈谈心,难道和我说一句话都这么奢侈吗?也许这就是你,喜欢安静的你。只是,只是你永远都看不到我听着伤感的歌曲,为你祝福默默流下的眼泪,也不会知道我在失意的时候没你诉说,没你安慰,没醉得有多么烂、多么深、多么痛。一生浮华一生悲,一世浊梦一世泪。
也许,这就是我最后为你执笔,听着《同桌的你》,多少心酸的泪水飘在苦涩的海洋里,等待着真正的归途,也等待着朝霞普照大地。也许我们的青春就是这么神奇,给人以快乐的同时,也教人孤独,但在这孤独中,我感到很快乐,宁雪,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飞在心里的纸飞机,诉说未来幸福的天地,一句句残缺记忆依然温存。安维轻轻对我说依然喜欢着我,可我,对此却不闻不问。我真的是一个无情的人吗?梦生来就是冰凉的,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这个凄寂的国度,做着无助的求存。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纸飞机也只是在空中转瞬即逝,而梦却幽长而不终点,就像数学上繁琐无界的正负无穷一样。冗长的梦里冗长的景,七秒之后无忆而乐。纸飞机短短的释然换得远方的自由,这又何乐不为呢?
即使纸飞机无助地掉落于旯旮里,一个暗淡无光且冰冷的世界,但它还是相信着平行宇宙的存在,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想象着那些在尘世仿佛若有若无的事。慢慢地,在雨的哀曲里渐渐失真,与雨水相融,在尘世里死去,为更好地重生。
经典的演讲文章 篇5
淳于髡说醉
战国时期,齐威王有个怪癖——长夜放歌。每当夜幕降落,星月争辉的 时候,他已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鼓瑟之乐,弦竹之声,犹如神曲仙谱,将 他催入酣甜的梦境这样混混沌沌地过日子,朝政一片昏乱,邻国蠢蠢欲 动。楚国派兵向齐国扑来。齐威王急忙派淳于髡到赵国搬救兵。能言善辩的 淳于髡到赵国搬来救兵,打败了楚国。楚国撤兵之后,齐威王大喜,设下宴 席,他那长夜放歌的坏毛病又复发了。淳于髡总想找个机会,劝说国王彻底 转过弯来。
这天,齐威王又大摆宴席,为淳于髡外交成功而庆贺。淳于髡以为机会 来了。
席间,齐威王端起酒杯问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 谆于髡说:“臣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不解地问:“喝一斗就醉的酒量,怎能喝上一石?” 淳于髡说:“您在前面赐我佳肴美酒,然而,却命法官紧紧盯住我。我哆哆嗦嗦地在那里趴着喝酒,顶多喝一斗,就成烂泥了。可是,如果碰上尊 敬的客人,我捋着袖子,笑吟吟地给客人敬酒,我就能喝上它二斗;如果老 友重逢,话题如丝,我就能喝上五六斗;如果乡里乡亲地聚集在一席,男女 倾谈,行酒作令,我即使喝上八斗,可能也不过醉个二三分;如果喝到傍晚, 酒也快光了,大家又把剩余的酒聚集到一块儿,助兴让我喝,那时候,我就 喝得酩酊大醉了,也就失礼了——搞得杯盘狼藉,语言混乱,甚至男女互相 踩了对方的脚!这就叫做酒极生乱,乐极则悲呵!而世间的万事万物, 也都是这个样子!”
淳于髡这些层层比喻,节节升义的话,使齐威王很受教益,他称赞说: “说得好!”从此,他一改长夜喝酒作歌的坏毛病,开始励精图志,使齐国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