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领导沟通的案例 篇1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出价5美元,请他的朋友为他给一位老太太打电话。电话拨通后,男孩的朋友问道:“您需不需要割草?”
老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老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男孩的朋友再说:“我会帮您把走道四周的草割齐。”
老太太回答:“我请的那个割草工也已经做了,他做得很好。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便挂了电话,接着不解地问割草的男孩:“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
割草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老太太对我工作的评价。”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只有勤与老板或上级领导沟通,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但现实是,很多人因为怕领导打官腔,很少人愿意去跟领导沟通,但是永远不沟通也不是办法。
如何与领导沟通的案例 篇2
一、有效的绩效沟通技巧
1、有一个前提、一种理念
对员工利益和成长负责任的理念和态度。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主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更谈不上对员工成长负责。绩效管理实际上仅仅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监控,对于部门、对于员工的监控,而不是完整意义的绩效管理。
许多企业的核心理念提的是“以人为本”,实际管理时间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也没有真正以人为资源。这些企业拒绝对员工负责任;企业对员工没有承诺,或者承诺不兑现,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是短期行为。这样的绩效沟通,无论多么有技巧,效果也不会好。
华为的管理人员的绩效沟通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对员工的成长负责任。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绩效沟通正是以这里为起点的、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核心目的不是员工上个考核周期内做得怎么样,而是把员工当成企业的资源,根据公司和人力资源部的委托进行有效管理、培育、增值;不是单纯的代表企业权益所有人进行核查、质询、评价,而是当成有效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培育、增值。这样的绩效管理恐怕是大多数企业所不具备的。
2、沟通的目的要明确、反馈、激励、辅导
在绩效沟通过程中,员工成为沟通的主体。员工的能力、态度、情绪、业绩成为沟通的主导内容。管理者需要对于员工的主要工作及其表现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评价,能够恰如其分的评价下属的工作表现,能够发现其情绪的变化、能力的优缺,真实的进行反馈,适当的进行激励和辅导。那么,这就管理者在进行绩效沟通之前就要明确绩效沟通的目的,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做足功夫,才能在绩效沟通过程中有内容可言。
许多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业绩判断上,似乎绩效沟通只是为了辨别清楚下属的业绩水平,而没有更多的目的。这样绩效沟通往往演变成一场争论,最后不欢而散。所以,有效的绩效沟通——功夫在诗外。
3、沟通的内容要全面
有效的绩效沟通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目标任务、标准、工作流程;二、结果、绩效、员工能力;三、职业生涯设计、潜力发挥;四、个人和组织利益、生活目标、感情因素。
绩效沟通是信息双向沟通的过程,主要是任务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标的,是管理PDCA的一个环节。管理者首先针对的工作任务、流程,对事不对人,客观准确的分析、反馈、评价,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完善、提升。
管理者不仅仅是谈员工个人的工作和绩效、职业生涯等职业要素,还包括了解员工的想法、思想动态、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和员工的意见、抱怨等等非职业要素。这是似乎与员工的业绩无关,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成为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结果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工作者都是职业人,应该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职业人并不等于机器人,在面临巨大、忙碌的事业挑战和压力时,这些职业人常常产生各种抱怨、动摇。这是企业应该注意的。
联想集团十分注重员工的生活和感情,各级管理者在绩效沟通的时候会专门询问下属的生活和感情的情况,并积极予以协助。因此联想的团队非常团结、非常有战斗力,号称“斯巴达克铁军”。
4、沟通的程序要明确、要到位
沟通程序一般是:
(1)事前精心准备。首先回顾《职位说明书》、《计划工作表》、《绩效评估表》等等;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平日的绩效观察、绩效跟踪记录;搜集其他相关部门、员工的对于该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准备面谈提纲,这是许多管理者忽视的地方,实际上对于绩效沟通内容的简单理解造成的。
(2)陈述面谈目的。管理者要清晰、明确的告知下属沟通的目的在于对于过去工作的回顾、总结,对于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安排,是就事论事的管理环节之一。
(3)回顾计划及完成情况。管理者应该根据《职位说明书》、《计划工作表》、《绩效评估表》对下属的工作进行回顾,让下属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公司、部门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完成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事实的准确详实,描述的客观公正,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善意的提出建设性意见。
(4)告知下属评估结果。这个考核结果是基于《职位说明书》、《计划工作表》、《绩效评估表》做出的,而不是管理者主观的打分。这样的考核结果具有客观性、公正性,能够拿得出证据,让下属心服口服。
(5)商讨下属不同意的方面。这时候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倾听。由于考核与被考核双方的地位不同、认识不同,对于考核结果的认可程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管理者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似的倾听,了解下属的想法,了解下属的困难和期望,积极予以协助。最终,双方争取能够达成一致,为后期的工作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绩效沟通的四大基本原则
1、建设性
正面的反馈要让员工知道他的表现达到或超过了领导的期望,让员工知道他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以此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表现出更优秀的业绩。反面的反馈则要给员工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帮助员工获得改善与提高。
2、真诚性
真诚是基础,是前提,不必过于谦逊,也不可夸大其辞。要让员工真实地感受到你确实是满意于他的表现,你的表扬出于你的真情流露,不是“套近乎”、扯关系。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会对员工真正地有所触动,也只有发自真心的表扬才可能成为员工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
3、具体性
对员工的评价,无论表扬还是鞭策尽可能做到具体,避免笼统、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言。举个例子,员工加了一夜的班,完成了一份近乎perfect的计划书。此时若能对员工说、“你的计划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数据翔实、论证充分,在办公会上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另外,当大家得知你为了完成这份计划书加了整整一夜的班,对你的敬业精神更是大加赞赏。”员工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加班的辛苦得到了领导的理解,付出的成果更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显然,这样的溢美要比诸如“加班辛苦了,表现很好”之类的泛泛之言更能激发员工的斗志。
4、客观性
在进行绩效反馈之前,主管人员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绩效不良是否真的为员工个人懈怠或差错所致?其实,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如个人的知识、技能、经验、思维、敬业度、承诺度等,这是最普遍最常见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系统因素,即指那些员工个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工作流程不合理、资源匹配不足、沟通协调不畅、主管严重的官僚主义等等。而这样的因素在员工绩效产生的过程中是可能存在的。把一个原本优秀的员工放到一个病态的系统环境中,恐怕也很难产生出好的绩效。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此类系统因素常常为我们的管理者所忽略了甚至是有选择性地“屏蔽”了。但员工有能力洞察到这些,也会在心里记住这些,并很有可能在绩效沟通的过程中提出来。如果主管人员对此缺乏预见性并有所准备,那么绩效反馈很可能会演变成无休止的争论。
坦诚开放的绩效反馈有利于促进评价双方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同时也对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及管理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与领导沟通的案例 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如何与领导沟通的案例 篇4
与上司沟通的方法一:认清沟通双方的角色
在与上司沟通时,你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跟上司在沟通,不是朋友。上司在公司里总是要体现自己的权威的,因此不论你谈论什么、做什么,都得尊重他的权威。意识到你们双方的角色后,沟通的大方向就不会错。
与上司沟通的方法二:了解上司的特点
你的上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上司很霸气,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很固执,对于这样的人,你沟通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固执的人往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你的观点直接明确地告诉他,而要采取“迂回”战术,不要急于把你的观点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例子或事实来说服他。固执的人都有自己的成见,如果采取暗示的方式,他很容易就能接受。此外,在给这样的上司打电话谈论问题时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不要寄希望于10分钟内就能把他“搞定”。
还有一些上司非常追求完美,做事情也力求达到百分之百完美的程度,不容许有任何的差错。与这样的人沟通时,也要把握好他的这种特点,万一不行,要及时改变沟通的目标。有些上司非常内向,跟他说话时,他好像没有什么样反应。其实,这样的上司往往在心里面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你察觉不到罢了。跟内向的上司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他的言语动作等微小细节,因为内向的人在细节上往往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他嘴上说的,也许会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致。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与你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要尊重他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完全一样,跟人沟通最大的障碍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权衡别人,不要以为自己认为某件事情有价值,别人也跟你一样持有相同的观点。
与上司沟通的方法三:以公司为核心
与老板沟通,有点“与狼共舞”的感觉。一方面,我们议论他;另外一方面,他又给我们发薪水,这是很矛盾的。若跟他沟通不好,马上就会影响到你的前程命运。因此,与老板沟通时,沟能的立场也很重要。如果你说话的立场完全是站在公司这一方的,本来为公司赢得利润的方式来跟他交流,相信你的老板不会持太大的反对意见。对于老板来说,公司的最高核心就是利润。当老板不同意你的说法时,你要考虑到老板说的是不是有理,你是否在一厢情愿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永远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只要是能给他带来利润的意见,老板肯定是同意都来不及。
如何与领导沟通的案例 篇5
理解是什么,简言之,理解就是两个人两颗心的碰撞、融合。从俞伯牙摔琴为知音,到现代社会人们所高呼的“理解万岁”,“理解”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而,学会理解也就成了人类社会不衰的议题,成了我们迈向成熟的必修课。
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会理解呢?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不能够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无法明白他人的想法,更别谈理解了。比如对于著《史记》的司马迁,如果我们不能站在他的角度,深刻体会他奋而著书,坚持创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就无法理解他在遭受莫大耻辱后,仍顽强活下去的意志,我们就无法从中吸取更深层次的优秀的精神,而只是浮于表面,单纯的崇敬,于自身并不会有所提升,相信这种缺乏理解的崇敬也绝不会让司马迁感到慰藉。
其次,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行动,需要理解的人或许在生活上、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或者陷入狼狈的困境,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换位思考,用语言去安慰受伤的心的话,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要知道,在苦难面前,语言的力量是贫乏卑微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才是对理解的诠释,这是学会理解的步骤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庄子寓言《涸辙之鲋》就讽刺了那种只许下泛泛无际的诺言,却无丝毫行为的人。的确,在问题面前,只有行动,才是最真实的,也只有行动才能将自己的理解送到他人的心中,给人以温暖、力量。
再者,我们应该学会适当沉默,当一个人来寻求你的理解的时候,他往往被强烈的情感牵制着,无法看清真象,如果你同他悲喜与共,那么你也会迷失方向,无法真正的理解、帮助所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尤其要克制住自己的情感,理解在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太多话语和行动,有时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足以概括理解的全部含义。
学会理解是一门艺术。理解之道,在乎于心,只要你真正用心去理解,理解也会变得十分容易。学会理解吧,让人与人相处得更加紧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