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达公路心得体会 篇5
犹记得在各行各业的生产线上常常被醒目的标记着类似的标语,如“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然后当党员干部作风失实的顽症痼疾向“折达公路”种下病根,注定这条公路会变成“危险公路”,甚至是“死亡之路”。
在“折达公路”事件中,令人拍手叫好的是记者群体,他们用自己手中舆论之剑,戳破了公路施工方、业主方、管理方欲盖弥彰的纸,让有关部门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四风”之气曝光在媒体之下,让群众一起来审视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震惊,但更多是反省,是什么让我们的“折达公路”质量打了折扣?安全隐患早已存在,但各部门只是空拿“问责”的口号,对整改落实“纸上谈兵”,甚至束之高阁。“折达公路”只是作风不实的一个剪影,有些领导干部视文件中的履责问责为一纸空谈,视若无睹,最后置人民的事业于“风中阁楼”,如此的工作作风,何谈全面从严治党?何谈担当实干?何谈人民公仆?
庆的是甘肃省委政府直面问题并作出的快速反映,根据发现的问题,立即启动问责程序,严肃问责,从速从严、坚决彻底整改,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就事论事,遇到问题迅速拿出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同时建立动态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整改进展,接受新闻媒体和各方面监督;另一方面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深挖问题根源,发现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坚决零容忍查处。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党时刻保持着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积极心态。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牢记“四个意识”、勇于担当负责、绷紧纪律红线、常怀为民之心,时刻做到自查自省,自觉接受外界的监督,做一个清白人、明白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从严要求自身,发挥好监督执纪这秉利刃,始终做到动真碰硬,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在监督执纪中力戒形式主义,力戒执纪不严,力戒“蜻蜓点水”,把纪律震慑传导到“末梢”,使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从被动监管向主动作为转变,使人人心中有戒,行有所止,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有信心,“折达公路”这样的顽疾只是暂时的,它终将通往“安全公路”,还群众一个朗朗乾坤。
关于折达公路心得体会 篇8
5 月 21 日午,州园小学全体教师,看了《 折达路问题为例》的作风设示教片。 观看结束后齐 长调,全上要分认识开“转变 作风善发环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职 工作,制行有的措,要主动担当作为,实转变工 作作风,针对件折的不作为、不尽责、阳阴违、欺 上瞒、弄虚作假、懒散漫等作风面的顽,举一 三,从中教训。 通过观看和长的要求后,我认为折达路问题是一起 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僚主义、门作风严重的例。 学是教书人的地,承担塑造学生品的重要任 务,转变作风对于学工作为重要。在后的工作中,
一 要为鉴,利剑悬,认找自在学风、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等面存在的问题和,认好问题整, 担当识和责任识,努力提升教教学服务水平, 实有的举措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
一要提政,认清转变作风善发环的重大 义。要分认识开作风设年活动是帜鲜明讲政 的实际行动。是续整作风顽的务实举。是纵进全面从严党的基本要求。是领动各项事业健发的需要。党员干实认清形势,锲而不舍的劲头、实干的作风,坚决有力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要明转变作风善发环的努力向学。一要围绕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照林铎书记提的“七破七”和仁健长提的“十不要求,自,细照,扎实整。围绕转变思想观转作风。围绕动政策执行转作风。围绕履职尽责转作风。作为老师要面矛盾、难而上、主动担当,绝不负组织的培养。
三要组织领导,转变作风善发环的实际果。要想好作风设年活动,要主体,保责任。关键,上。统筹,联动促。要正处理好作风设年活动日常工作的关,作风设年活动促进机关各项工作规范开,为我攻坚克难设、质量的美好园提供坚组织保证。
关于折达公路心得体会 篇9
近日,甘肃扶贫公路折达公路考勒隧道成为舆论的焦点。原因是当地有关部门对隧道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不落实,让好端端的一条“扶贫之路”成为了人们谈之色变的“惊魂之路”。
回顾该事件,早在央视曝光之前,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就被查出“偷工减料”,“双层钢筋”换成了“单层钢筋”,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可谁知,相关单位仅仅“刷了一遍涂料”就宣告整改已落实,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所幸的是,考勒隧道的安全隐患并未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媒体曝光后,甘肃省委省政府也立即组织多部门对隧道进行维修加固。但“折达反思”并没有因此偃息,媒体一连串的发问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共鸣。“为什么单单在隧道刷了一层涂料就通过了验收?”“为什么直到央视曝光,举国皆知才下狠功夫彻底整改?”“扶贫工程怎么就变成了寒心工程?”......关于政风作风的问题毫不避讳地直指甘肃省交通厅。
尽管甘肃省交通厅“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再次评估,对隧道反映问题进行再次整改,但两个“再次”的举动,着实让不少寒了心的群众认为是亡羊补牢、诚信补救的表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倘若民心寒了、凉了,甚至是痛了,党的执政根基必然会被动摇。对于“折达公路事件”的后续处理,甘肃省委问责惩治了一批干部,挽回了一些民心与民信。但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以此为戒,不让事件重演,古代圣贤曾子给出了答案——“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所说的人、朋友、老师换之如今,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便是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的事有没有尽力去做?和人民群众相处有没有以诚相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没有常常温习在心?
可在我们身边,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不仅不懂“自省”,一味地向前看,低头拉车向前走,从不停下来总结反思一下取得什么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而且不屑“自省”,觉得前行的“车轱辘”有没有偏离轨道不是个事儿,留下的脚印是不是一步一个无关紧要,没什么好看的,多此一举,甚至更不愿“自省”,总觉得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何来工夫。
对于这些不懂、不屑、不愿自省的领导干部来说,“踩红线”“触高压”“踩雷池”就有可能一触即发。当党纪国法临头之时,才后悔晚矣。其实,要求领导干部自省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繁复的工作中,常常“回头看看”,在“回头看”的过程中及早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做到立知立正,步步为营。这样既是为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负责。
此外,在自省基础上,还要坚持他省。《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这时就需要舆论发挥监督作用,做好政府的一面“镜子”。对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疏忽和错误,敢于扛起社会监督责任,发扬“魏征精神”,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让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在可视空间内阳光行政。
关于折达公路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被央视新闻曝出甘肃省总投资近16亿元的扶贫路“折达公路”(折桥到达川)偷工减料,隧道内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施工后竟然变成“单层钢筋”,被要求整改则敷衍了事,刷层涂料就算完事儿。
为民工程变成“危民”工程是一个重大、敏感、性质恶劣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比这更个重大、敏感、性质恶劣的是甘肃省交通系统部分官员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现在我们来扒扒这些“官老爷”的“几宗罪”:
1、民生工程不上心,宗旨意识淡薄。
2、在全国上下反“四风”、反“新四风”的当下,被媒体曝出问题后还能如此“从容”的面对,可见其多么的懒政、怠政,基本没有政治敏感性。
3、自始至终没有一个领导干部出来接待记者,部门间互相推诿,毫无责任意识。
4、可以预见很可能有十八后大、甚至十九大后还不收手的“老虎”、“大蝇”潜伏在后。
“折达公路事件”警示我们:反腐败和转作风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能有丝毫松懈,面对官员的“不作为”,人民和媒体要“有作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关键看各级干部。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就会延缓我们追梦的进程,就会割裂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折达公路事件”,我们也能看出媒体监督的作用。阳光是消灭黑暗最好武器,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转变心态,不怕“家丑外扬”, 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敞开门接受监督,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参与到干部监督工作中来。我们也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能老是“高高挂起”,老百姓要敢说,媒体要敢曝。
希望在不久之后,“折达”公路真正成为一条加速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惠民之路”,也成为一条时刻提醒干部勤政为民的“警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