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蚕桑工作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大姚县蚕桑站结合“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姚县20xx年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大姚县蚕桑站20xx年工作方案》和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目标任务。在抓基地、用科技上出实招,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蚕桑基地稳步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完成新植桑园5610亩。好田好地规模连片13片1038亩,100%优质良桑品种,成活率95%以上。
科技服务强力支撑
开展科技培训2期次70场次。培训县、乡、村蚕桑科技人员及蚕农538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xx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新桑品种引进
对10亩桑树品比园进行更新改造,品种达24个,落实专人服务指导,记录记载生物学性状;引进强桑2号建成100亩品种母穗园;新植果桑80亩。
加强蚕种监管
春蚕、夏蚕饲养前深入蚕种制种企业和云南新丝路茧丝绸公司崔青室对正反交3个品种7个批次进行抽样,共抽取小样132克,样本30个,进行镜检,确保蚕作安全。
春蚕张种产量创历史新高
春季饲养蚕种10636张,生产鲜茧430.85吨,产值1753.63万元,均价40.70元,张种产茧达40.5千克,创历史新高。
示范样板带动作用显著
国家、省体系500亩示范样板春季饲养蚕种508张,产鲜茧22.6吨,产值90.9万元,亩桑产值1800元;有力带动了周边村组管桑养蚕水平的提高。
创新工作有新突破
在探索过的立体种养、桑枝条试种香茹基础上扩大延伸,把桑芽茶试制列为创新工作,收购鲜桑芽2628.1千克,利用茶场制茶设施,由州茶桑站技术人员全程把关,通过杀青、高温提香等生产工艺,成功加工成色绿味甘的桑芽茶450余千克。为今后蚕桑综合利用累积了一定经验。
体系项目有效开展
结合蚕事活动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开展大棚养蚕60个;小蚕商品化大蚕十五日饲养20张,张种产量平均44.1千克,比普通二龄育增3.6千克,开展斜面条桑育现场观摩培训2期120人次,家蚕流行病害调查2期18次,发放蚕桑物化补助40吨;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剪伐方式桑叶产量调查如期开展。
2025年蚕桑工作心得体会 篇2
3月23日,黔江区20xx年春季蚕桑生产工作会在石会镇召开。现场观摩学习春季蚕桑生产管理技术,安排部署今年春季蚕桑工作。区政协副主席刘元寿参加现场会。
当天,在石会镇武陵社区3组蚕桑生产大户李方圆的蚕桑地里,区蚕业管理总站技术人员就春季蚕桑管理技术作了现场培训,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随后,在石会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春季蚕桑生产工作会,安排部署春季蚕桑工作。
刘元寿说,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春季蚕桑生产工作做实做好。去年,全区冬管工作落实总体情况较好,新栽桑园总体质量较好。栽桑意识发生转变,养蚕技术、蚕农收益提高。桑园管理质量、设施建设主动性自觉性、低产桑园改善得到提高。
刘元寿指出,要及时抓好今春蚕桑生产工作,做到“思想认识、管理工作、春季定种、设施建设、政策宣传、督查检查”六到位。各乡镇要加强对春季蚕桑生产工作的管理,查漏补缺,强化举措,把蚕种落实到位,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2025年蚕桑工作心得体会 篇3
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单位在市农牧局党组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蚕桑生产全面贯彻落实 “xx大”和省、市农村工作和全市蚕业工作会议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全行业以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开拓市场等措施,搞好了蚕种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蚕前、蚕中、蚕后的服务工作。
一、全市20xx年蚕桑生产情况
1、发种、产茧情况
全市今年共发蚕种66860盒,比去年56048盒增发10812盒,增发19.3%;行业统计生产蚕茧2585吨(51700担),去年产茧2041吨,增产544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比去年增加26.65%;养蚕平均单产38.7公斤,与去年36.4公斤增加2.3公斤,增加6.3%。
2、蚕农售茧收入
全市今年蚕农产茧收入为6778万元,去年同期为3578万元,今年比去年增加3200万元,增幅89.4%。全市农民人均增收64元。养蚕户:年户平养蚕收入3765元,户平增加收入1631元;养蚕人平(按户平3.9人计算)收入965元,人均售茧收入增加了418元。其中,今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盐边县还增发了第六季蚕960盒,收购蚕茧35吨,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
3、育苗 栽桑
今年我市新栽桑5000亩,其中盐边县20xx亩,米易县20xx亩。
黔江春季蚕桑工作完成良好。
一、桑树春管进度快、质量好
全区桑园防病治虫率达100%,施肥完成98.7%,松土除草完成96%,疏芽工作质量和进展良好,新栽桑定杆工作全面完成。桑园间作科学规范,仅间作豆类、薯类或蔬菜等矮杆作物。
二、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区计划全年新建共育室20个、共育大棚10个,室外养蚕大棚1000个。目前,全区共育室、共育大棚已全面动工开始建设,室外养蚕大棚建设已超1000个。
三、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
各镇乡采用分村、分片召开现场会、院坝会、以会代训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多形式,灵活开展栽桑养蚕实用技术培训,90%以上的养蚕农户得到了技术培训。
四、春蚕饲养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全区春蚕饲养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共育室消毒工作已基本结束,设施添置与完善、养蚕大棚消毒和春季养蚕订种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目前已落实春蚕订种5600张。
2025年蚕桑工作心得体会 篇4
“三八”妇女节终于到来了。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今时代,是探索的年代、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时代要求人们顽强奋击,勇于创造。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又一批有抱负的女同胞们,凝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在社会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在各自岗位上做出贡献!
朋友们,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幸福家庭。我们女性不仅撑起了半边天,甚至比男人还要辛苦。我们中年女性,有老人需要伺侯,兄弟姐妹需要照顾,还要教育好子女。我们要工作,还要承担家务。男人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男人们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因为我们是女性,我们心中善良,我们心中有爱。骄傲的是我们是女人,我们是婆婆心中的好媳妇,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好女儿,我们是爱人心中的好妻子,我们是女儿心中的好母亲,我们是邻居眼中的好闺女,我们是朋友们的大姐姐。
朋友们,我们是女性,我们不依附别人,我们一样坚强。我们要自信、自立、自强,我们要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在这个节日里,我感谢领导给了我荣誉,感谢爱人给了我支持。
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妇女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应对挑战,适应形势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广大妇女要树立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紧迫感,刻苦学习理论,学习科学和各种业务知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女性。
强化维权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时代的妇女,要勇于摆脱旧的传统观念,<莲山>彻底从旧的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妇女以应有的权益,广大妇女要自觉地珍惜它、了解它、认识它,从而更好地维护它,敢于以法律为武器,同任何歧视,虐待甚至迫害妇女的行为做斗争,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时代精神,使妇女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维护。
巾国不让须眉,争创一流业绩。我们广大女同胞,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用自己辉煌的业绩,展示女士的风彩。二是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使者。广大女同胞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睦邻里,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都将在我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家庭与事业,个人与爱人,父母与儿女的关系,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让精神文明道德春风吹遍整个社会。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文艺、健身、娱乐等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增强身心质量,活跃自己的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妆扮得更加徇丽多彩。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没有爱,幸福不会来;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如果说男人是家庭的快乐源泉,女人则创造了家庭快乐的空间。千百年来,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为人女,经历岁月的风霜,生活的艰辛,女人依然用她软弱的肩膀,扛起家庭与社会的重负。世界因为有了她而美丽,社会因为有了她而多彩,家庭因为有了她而温馨,如果没有女人,我们人生的开端就会失去支柱,人生的中途就会失去快乐,人生的后期就会失去安尉。希望男人的要
祝福妇女节快乐,女人的要庆祝自己妇女节快乐!
2025年蚕桑工作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次听名师赛课,我受益颇多,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准确的把握,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独特的教学设计,强大的心理素质,敬业的精神,无不让我钦佩。
听了多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风格所感染,老师们用自己的热情、智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再体验中学习。名师们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收获了多少“鱼”,更多的关注学生收获多少“渔”。多位老师的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在课上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自己为主导,,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名师们和蔼可亲,很有亲和力。她们精炼、简洁又丰富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高层次。对学生评价语更是妙语连珠,激励着孩子们更有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人文教育方面,教师们都处理的比较好,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用自然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可以看出各位老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对于一些教学活动如果说我们还有一些“云里雾里看不清”的话,专家的点评让我们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他们站在专家的高度对这些课进行评价。
通过听这次名师赛课,我对新课改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修炼自己的基本功。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功;书写基本功;课堂语言基本功;分析学生基本功;解读教材基本功;引导启发基本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教学设计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作为语文老师,要重点修炼书写基本功,讲究写字规范,字体美观;还要教学设计基本功,解读教材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本科目的学科特点。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教学中要注意两者的结合,切记一味说教或偏离了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
3、用心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多方面的思考突破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样的思路,确定难点亦不要局限于知识本身难易,确定教学难点和攻克难点都非易事,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实际,研究有效对策。在教学实践中,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在寻找突破难点的方法时,要善于抓住突破难点的实质。主要抓住四个关键: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地方难;其次要搞清楚为什么难;三要善于抓住难的焦点。四要想好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师设计课时考虑自身的教学优势,适时展示自身特长,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也会受益无穷。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心得体会,今后我会“静心教学”,更加努力的钻研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高效课堂,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