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启航心得体会 篇1
(一)了解了集团的文化
通过半个多月的课程学习,了解了出版社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对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员工职业素养的生成
这一段的学习,无论是工作中的小习惯,工作技巧甚至是人生中的感悟,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一流企业优秀员工的就应是具有以下特点:
1、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有空间时刻上的局限性,知识之多,浩如烟海,人毕其终生而不能穷尽,只能以实用为导向,取其所需。
2、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没有专业就没有职业,专业技能是职业技能的保证。事情做得专业,工作才能做得职业。
3、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众多观念中,价值观念是核心,价值观念决定了评判标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道德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4、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生命注重过程,但工作要注重成果,生命的过程是由众多个结果连接而成,工作中没有好的结果,过程是没有多大好处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工作思路的基础。
5、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能长久,才能卓越,对待工作不是一般发奋就能够,而是虔诚,不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没有敬业的态度,就不会有优秀的业绩。
(三)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在拓展训练中,无论是一开始的分组,设计队名、队旗、对歌还是之后的过河、背摔,以及高空断桥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每个成员都在用心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发奋。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而是相互帮忙和协作。为什么在训练中大家都能如此的团结?正因大家的目标完全一致,才能够在团队的中突出了大家一致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当然会大声说出的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才能挖掘出团队最大的活力与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合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参加拓展训练使我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强化了团队意识。两天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记忆。
(四)个人职责意识的提高
职责感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种凡事必做到最好的干劲,要有一种履职尽责的态度,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握每一个细节,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工作就是职责,职责重于泰山。在工作中承担一份职责,坚守一种信念,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职业人的追求,“不因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就应永远葆一份职责心,才能向着成功前进。
以上就是我在培训中的收获。通过培训,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潜质,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心态,基本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主角转变。最后感谢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完美的一个培训,感谢同事们带给我的收获与感动!谢谢大家!
看启航心得体会 篇2
《堂吉诃德》一个接一个妙趣横生的幽默故事,是作者讽刺手法的充分体现。它通过描写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暴露不同阶层的各人情态,同时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西班牙社会生活画卷。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的后面,摊开了那个腐朽社会的病历,暴露了那个病态社会的丑恶现象,使人们在笑过之后掩面思索: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西班牙已病入膏肓,只有切除毒瘤,才能挽救这个社会。
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第一次出行时,遇见一个地主不但不付给牧童工钱,还把他绑在树上进行毒打。于是,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按理应该当场讨回公道,然后将孩子救出虎口,可堂吉诃德却仿照骑士的做法,只要地主发誓偿还拖欠牧童的工钱。岂料,他们刚一离开,地主便以十倍的疯狂,重新把牧童绑在树上,打得更惨。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西班牙不公平、不人道的社会现象。15岁的少年,本应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安心读书,由于生活所迫,只得给地主放羊养家糊口,不仅拿不到工钱,反遭毒打欺负。作者借这个故事,将一个弱肉强食的君主专制社会,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自己对统治阶级的无比憎恨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堂吉诃德在途中遇见一队被押到海船上做苦工的12个囚犯。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当强迫他们做苦工。于是,打倒了押送的士兵,解救了犯人,并命令他们扛着卸下的铁锁链去拜见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报告自己的丰功伟绩。犯人们不但不从,反而恩将仇报,以雨点般的石头作了回敬,还抢走了他们的衣物。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目睹了西班牙社会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的真实面貌。那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社会:音乐家变为盗马贼,白胡子老人成了皮条客,流氓、骗子、强盗横行于世。
塞万提斯正是运用讽刺的手法,通过讲述那些荒.唐滑稽的故事,用笑的武器来打倒恶人恶事,揭露西班牙社会腐朽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显露的欧州,住店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堂吉诃德仿效骑士小说中的人物,竟在客店白吃白住,一走了之,使得侍从桑丘受到莫大屈辱。桑丘被人用毯子兜了起来,忽上忽下地抛耍,堂吉诃德只站在墙外高声叫骂,也未能营救。
饮用葡萄酒是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酒袋则是实实在在的盛酒用具,连孩童都不会认错。堂吉诃德在住店期间,却偏偏说这些酒袋是巨人,抡起剑乱砍一通,使大量的红葡萄酒白白流掉。店主见此情景,怒不可遏,挥拳将其痛打一顿。
这两个平实写来的故事,既让社会的丑陋面目充分暴露,又让不明事理的骑士自食其果。作品中又描写了堂吉诃德解救船上罪犯,而大盗匪希内斯刚挣脱锁链,就反目为仇,偷走了侍从的毛驴。作品中还描写了堂吉诃德向一队过路的商人挑战,结果被商人的骡夫打得遍体鳞伤,幸得好心的老乡相救。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表明堂吉诃德自不量力,孤身作战,必然屡战屡败。连侍从桑丘也承认:“事情往往不会称着我们的心,一百次的遭遇里,九十九次的下场是倒霉别扭的。”这些情节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西班牙社会的真实场景。
黑暗腐朽的社会,云集着形形色色的荒诞人物,堂吉诃德无疑是一个典型。让我们看看堂吉诃德让店主“加封”骑士的情节。晚上,堂吉诃德来到一家客店,便把客店想象成城堡,把那个流氓骗子店主当做城堡主人,把门口两个迎客女当做贵妇人。他把店主叫到马房,双膝跪下,乞求店主封他为骑士。店主看他是个疯子,怕他闹事,便在马房为他举行受封仪式。店主用登记草料的账薄当《圣经》,口中念念有词,接着狠打他一拳,用剑猛拍他肩膀,最后让两个妓给他挂剑。仪式完毕,堂吉诃德便踏上冒险之路。作者把堂吉诃德的无知和虚荣、店主的狡猾和虚伪刻画得淋漓尽致。只这一情节,就足以使对骑士时代仍心怀激动、存心效尤的人自愧自疚,舍而弃之。
堂吉诃德在另一家客店歇宿时,又发生了一件可笑的事情:女仆玛丽托内斯黑夜去和骡夫幽会,竟投入同居一室的堂吉诃德的怀抱。骡夫醋意大发,把堂吉诃德打得满口鲜血,人事不剩店主前来制止,又出现店主、骡夫、桑丘、女仆相互追打,直到巡逻队长出面,事态方才平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精神颓废、道德伦丧,卖淫屡见不鲜的社会现实。作者借堂吉诃德之口,对社会丑恶发泄不满:“我们这个可恶的年代,没一个女人是安全的了。即使再盖一所克里特迷宫,把女人关在里面也没用……尽管把她们藏得严严密密,也会失身丧节。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了。”
看启航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们鄂州日报的小记者就要去农村体验摘棉花了。坐在车里,一路上我们抑止不住激动的心情,忍不住引吭高歌。
很快到了棉花地,只见一望无际的绿色叶片里,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花,这就是我们要摘的棉花了。我们先将自己随身带的包集中放在一起,再拿出摘棉花的袋子系在腰上。当听到带队老师说要与其他小学比赛时,我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和同学们立刻冲进棉田,手忙脚乱地把一朵朵洁白的棉花摘下来。
刚开始,我摘得束手束脚,不是摘得慢,就是被棉花壳的尖角扎到。棉田的主人走过来,告诉我们要一手拿住棉花的枝干,另一手捏住棉绒往外拉。掌握要领后,我摘得快多了,没过多久,我身上的袋子就蓬松地鼓了起来。我赶紧把自己摘的棉花往老师的大袋子里面倒,然后又飞快地跑回去接着摘,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采棉大战”,地里的棉花已经全部成了我们的“俘虏”。接着,我们“转战”到另一块棉花地。这时候太阳变得非常毒辣,我们又渴又累,手上也被棉花壳刮伤了,有些同学开始抱怨起来。尽管如此,我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继续疯狂地采摘。这边的棉花又大又饱满,半小时后,我们就摘了足足四袋。
中午,热情的农户伯伯把大家带到家里吃饭。尽管这农家饭菜式简单,但却都是“绿色食品”,非常爽口,我们个个吃得赞不绝口。
饭后,我们稍作休息就返程了。这次摘棉花的体验时间虽然很短暂,却让我们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看启航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们看了在太空空间站中的三位航天员的亲自授课,令我对奇妙的太空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令我十分震撼。
太空授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先给我们普及了一个重要的知识——微重力。在这种环境下,没有被“固定”住的东西都会飘浮起来,非常神奇。在这种奇妙的环境下,亚平老师与“工具人”进行了多个实验,如走路、转身、水膜实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在太空中转体。一次次的试验这令我大为震撼与惊叹,同时也产生很多疑惑,面对这些疑惑,CCTV的张老师对此进行了讲解,非常幽默风趣。
通过这次圆满成功的航天授课,我也懂得太空中的许多知识,探究到了许多太空的奥秘,真想亲自去太空看一看啊!
看启航心得体会 篇5
小年刚过,春节的气息伴随着热闹的年货置办和各类倡议书氤氲于神州大地,几多欣慰、几多期许,又于重重的雾霾中生出几多的惆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向雾霾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成了问题。
烟花爆竹问题无非三个:一是涉及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禁止不了。二是燃放烟花爆竹规模数量越来越大,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健康甚至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现状必须改变,达到近零碳排放的标准(自然环境能够及时消解、净化)。
燃放烟花爆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给人带来力量驱除邪恶,给人带来喜庆迎来希望,已然渗透到中华文化的血液中,岂能说禁就能禁。许多大城市也是禁了又放,一下禁止显然不可能。既然如此就不应把思维定位在禁燃上,应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
从思想认识上看,许多人认为老祖宗燃放烟花爆竹几千年了,也没见污染,还比现代人长寿。要让人们知道,历史上人口稀少,工业排放少,污染少,且那时的烟花爆竹小,燃放烟花爆竹影响不大。现在不一样了,人口众多,科技发达,烟花爆竹越做越大,危险性越来越大,春节集中燃放空气让人窒息,每年都有伤亡事故。
从文化传承角度,燃放鞭炮有其意义,但人类文化逐渐积累,不可能全部打包带走,应精准传承,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保留,但不应在规模上追求。
从社会知识上看,在早期,人类燃放鞭炮(爆竹)是为驱除野兽,后来演绎为驱除邪魔、消灾祈福,且有热闹、喜庆的氛围,就形成了习惯。但现在已经异化了“烟花爆竹文化”,成为讲排场、比阔气(有用人民币卷制鞭炮的,当然违法)的任性方式,还有的认为烟花爆竹(包括香)越大越能得到保佑,其实这是迷信,也着中了商业利润的圈套。许多宗教都主张文明燃香,反对燃放烟花爆竹,告诫终生福祉自求,唯在修身养性。
人的思想观念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文明的燃放观念需要细致的思想工作,更需要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可由地方出台有关条例,把鞭炮、烟花和香的生产管理起来,甚至象烟草一样实行专卖。细分规格品种,统一规格,节庆用品因为燃放集中,规格要小;庆典、婚丧嫁娶因为较分散,规格可适当大一点。违反规定追究生产者和燃放者的法律责任,鼓励生产非化学药品的烟花爆竹。
国家、社会、公民应一起行动起来,通过文明的方式、科学方法、严格的法律,解决烟花爆竹问题,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文明中绽放异彩,装点更加美好幸福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