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篇1
“从教越久的教师越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学生,其实,有时我们离孩子很远,提倡做课前调查,意义正在于此。”近日,在20xx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会上,开课老师之一、温州瓦市小学教师黄又绿在课后分析时,强调了充分研究、了解学生对于小学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我省小学从20xx年开始进入新课改,至今7年,已完成了小学六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轮培训,也就是教师的上岗培训。针对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从今年开始,省教育厅开始举办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计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开展第二轮培训,解疑答惑,引领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改目标。
作为三人小组的代表,黄又绿老师介绍了三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经过和感悟。她认为,要上好品德课,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学的目标定位不仅包括目标是什么,还包括目标把握在哪个层级。也就是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知道。通过这次开课,黄老师说: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读懂学生”对教学是多么重要。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采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的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篇2
以前在我们农村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直被视为豆芽科学。老师不重视,经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课;学生不喜欢,认为反正不参加统考,学好学坏无所谓。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被学校选派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培训与学习。通过近一学期的培训与学习,我对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我认为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彻底转变观念,把品德与社会课应语文、数学课同等对待,不轻视,不挤占,认认真真地上好课,让孩子们获得应该学得的知识。 2.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钻研教材,突出思品课的生活性,注重活动教学,因为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同时也是最真实的。 3.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实生活可以更好的”。这样,学习者就会从自身内部产生更持久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回报、诚信的价值、人格的魅力,这样学生才愿意讲诚信、重人格、求合作,才会有参与的兴趣。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了解社会、形成美好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我们还须适当适时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生动的图片和课件的展示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产生深刻地影响。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篇3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各学科之首,从中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学校要以德为首,班级要以德为本,学科教育要以德为重,课堂教学要以德为先。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以德为首。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首先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建立德育教育的领导机构。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具体落实,领导做到身正,不令则行,做师生的表率,再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形成高尚品德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一群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能带出高尚品德的学生。古语云:“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共同营造整个校区的文明礼貌的氛围,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祥和文明的环境中,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良好品德的熏陶。使他们更能安居乐学。
在整个年级中要以德育为本,我与同事们都有同感。同一年级中,思想品德好的班级,学习成绩各方面也好,究其原因是,思品好的班级,班风、班纪就好。学习目的更明确,能团结友爱,互相交流学习方法,更能自觉学习,成绩就会更好。
在年级教研活动中要以研究学生的思品教育为本,在同年级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模范事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感情,陶冶情操。
各学科教育要以德为重。上好品德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怎样上好品德课呢?一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对整个活动做好周密的安排,其次布置好学生所必须准备的材料、图片……二是课前给学生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品德情感。三是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全员参加,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从活动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自己在某些事情中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四是总结激励学生,延伸导航。五是课后检查,了解反馈情况,让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品德教育不是单纯的上好品德课。其他学科也要寓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三部分“动物”时,不是单纯地教学认识几种动物,而是要教育学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爱护小动物。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时就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存,教师要善于抓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或一句正面引导的话语,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理解德育与智育的辨证关系。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学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存亡,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更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篇4
近期,学校开展的“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改变了很多,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以前,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学校开展这个活动后,我从中体会到爸爸妈妈每天多不容易。而我们以前总是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拿运动会来说,大家互相攀比,都认为买的吃的越多越贵,就很有面子。谁知道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掉的可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啊!
如今的我再也不和别人攀比吃穿用,而且主动承包几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长期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早起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再送我去上学,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还给我辅导作业。节假日搞卫生、洗衣服,有时还要去单位加班,他们得多累呀!
作为家里的第二个男子汉,我决心不再耍孩子脾气,要为父母分忧,每天多做一些家务活,比如:吃完饭后洗碗、擦桌子;地脏了墩一墩;浇浇花等等。虽然我现在还干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我多干一件就可以让父母多休息一会儿,而且看到儿子懂事了,他们一定很欣慰。所以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吧!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
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