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5-04-14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自信不疑”这一单元,它用许多的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以及古诗来教育我们:人要树立起自信心,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读了之后,我受启发很大,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处处都爱面子,竞选班干部时,我很想当,但又怕落选,结果看到别人当选之后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哎,都怪我自信心不足,怕失败啊,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胆大起来,自己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敢去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胸有成竹”、“果于自信”、“舍我其谁”、“集思广益”等,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同学们以后可要多多积累哟!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乐,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快乐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规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区分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有幸参加了我们城市的一次国学培训活动,地点在市文化中心。这次培训活动是由当地的文化协会主办,旨在传承和弘扬国学精神,提升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非常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对此深感宝贵的经历。

  在培训开始前,我对国学知识并不陌生,但我知道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国学的精髓。在培训期间,我了解到国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而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这些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培训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国学大师们的讲座。他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引导我们思考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些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学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从中体会到了国学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除了讲座,这次培训还安排了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国学经典中的重要观点,如“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这些讨论让我明白了国学的应用价值,也让我认识到国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和传承。而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模拟古代先贤的生活方式,体验了他们的智慧。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国学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国学的决心。

  回顾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国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国学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指导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传承国学的决心。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国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和传承。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学,更好地传承国学。

  此外,这次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国学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国学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传承国学的必要性。同时,这次培训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我相信,这次培训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 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此刻,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务必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务必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简单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此刻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务必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与国学经典同行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相关内容
  •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聆听专家指导,激发研究信心4月12日至4月1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研修课程在珠海举行,庄严老师国学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和谐”组...

  • 国学经典进课堂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面对信息时代,现在的学生既聪明又成熟。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上网聊天、交友、出走、短信、早恋,打架,对生命的漠视,心灵的扭曲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可能发生,与以前相比,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 国学经典的诵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 关于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中华民族有着在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传承两千多年。古代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滋养后人的思想成果。在教育方面,他们有自己独特方法。...

  •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4篇)

    通过学习经典,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

  • 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300字(通用15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

  •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 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 我的读书心得作文(通用15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老师推荐我读的。当我翻开书本的一刹那,我就被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 以我的读书心得为题的作文大全(通用18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感作文500字。”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好朋友,下面大家就听听我的读书心得吧。我最近喜欢看杨红樱写的一本名叫《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漂亮女孩夏林果》。...

  • 关于我的读书心得300字(精选13篇)

    书!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家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书迷,我对好书似乎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虽然我们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对话交流,但我总觉得它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时时陪伴着我。...

  • 我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3篇)

    本书的故事是由一位年轻美丽的米兰老师和六(3)的坏小子组成,坏小子调皮捣蛋,而米老师却是一位时尚、温柔、善解人意的好老师,他们演绎这一个又一个有趣而动人的故事。...

  •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精选10篇)

    起初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有点小好奇,这是一本什么书呢?到底是谁动了他们的奶酪?书中的奶酪指的是真正的食物奶酪吗?带着疑问与好奇,我开始翻阅了这本书,看完后我也像我周围的朋友们推荐了这本书,因为通过看这本书是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