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工作感悟 篇1
我一直很赞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社会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池子,如果只是用几句话或者几个模型来概括它,未免太可惜了点。
我一直觉得,做社会调查,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碰,是学习社会学最为关键的。这次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下到城市里做田野调查了,但每次下田野都总是带给我了一些不同的观感。我总是喜欢关注些细节,例如在操着标准“川普”、在北京的西北菜饭馆里做剁椒鱼头的厨子,在天津长得形同古代衙门一般的清真寺,在义乌抽着阿拉伯水烟的中国青年,在延吉帽儿山下跳舞的人,等等……我觉得,这些正是我们在做田野所希望追寻到的。这是一种最为生动的烟火气,这是生活。
这次作为督导参与调研,任务也相当的艰巨。这次在带领大一同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帮助新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学的专业之中?经过两周的调研我才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一次、参与一次、感受一次、理解一次。我想,这也是一种“理解社会学”吧——真正能理解社会的渠道,只能是去亲自的参与到它当中去感受。从这个角度看,带领大家亲自走入到了社会的.“烟火气”当中,比收齐209张问卷更有价值。
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工作感悟 篇2
这不是我第一次做调研,却是我第一次以督导的身份参与这次调研。
在人大的这个项目中,切身实地开展入户调研工作的同学才是主角,我仅仅作为一个间接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与你们在此时此地一同努力。
有些人在遭受到拒绝后倍受打击,却硬着头皮继续做着努力;有些人固执地奔走一天,只为回收满意的问卷;有些人遇到配合的受访者,对比之下赞不绝口;有些人遇到家境困难的对象,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施以援手。还有更多的我没看到的你们,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结果做出努力。
这次观察你们调研的经历,就仿佛看到了之前的我。被拒绝的也许会感到愤怒和委屈,被接受的也许会充满温暖和向往。而你们心中的想法,或许以为能够管中窥豹窥视社会凋敝,或许心存善念希望帮扶弱势群体,又或许有其他另类的想法。
不知道这是否是你们第一次真正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但这应该是你们为数不多的一次,通过观察和收集真实数据感受社会事实。这只是简单的入户问卷调研,而以后,你们面临的是结构更复杂的问卷、种类更多样的人群、道路更曲折的目的地。但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也会亲历更浓厚的温情、直观更庞大的社会体系,以后的路还更长。
不管你们想法与感受如何,我希望这次调研只是你们走向更远的路上的一个开端,我希望无论遇到什么未知的困难,你们都可以坚持走下去,用最质朴的思想,记录最真实的数据,体味最浓郁的情感。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师兄和师姐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参与调研工作的同学的努力付出、理解和配合。
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工作感悟 篇3
首先感谢师姐给我这次参加调研的机会哈哈,非常高兴能够参与本次人大调研活动。其实我与许多大一的师弟师妹一样,是第一次参与田野调查,在本次调研中担任督导角色。
“不好意思打扰了,谢谢您。”这或许是调研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紧张与兴奋中屡遭碰壁,一扇扇门被敲开,甚至来不及看清屋内人的面容...一扇扇门又在眼前被闭上。“师姐你都不知道我当时有多沮丧”,在鼓励师弟的同时我内心沉默了。
我在反思。是不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和社区沟通到位以协助调研工作;还是社区性质差异、社区工作人员效力不足等导致拒访率较高;又或是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正不断加速着人与人之间的远离、加剧不信任感........
即便如此,大家的热情仍令我动容。记得有位师弟从早上一直坚持到傍晚,整整进行了九个多小时的调研终于完成任务;还有师妹一直找不到符合条件的调研对象,“师姐我们再去找找”,也坚持到了傍晚时分........各种问题与坎坷,在所有参与调研的师弟师妹和大二督导的一起努力下,第一天的任务基本圆满完成。
感谢X老师提前为我们联系好了各社区负责人,于是我们总结经验,在联系负责人时更强调我们的需要,如具体的租户信息、相关人员引导等等。确实效果显著,特别是做最后一个社区时,在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调研顺利了很多,看着师弟师妹们迅速完成并且都还挺乐呵地来交问卷时,我真的挺高兴的。
遭到了各年龄层人们的冷漠拒绝,见到了苦苦维持生的的赤贫人群,体会了社会的阴暗面,但我更希望可以与师弟师妹们一起以社会学专业的视角看待这些,在保有人文关怀的同时做到价值中立,去批判地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透过问卷,从客观数据考察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差异,反思造成空间差异的可能性因素;通过调研,去真正地接触社会、直面社会,亲眼观察繁杂社会的多面性。
或许这就是社会调研、田野调查的真正意义吧,做到费孝通先生所致力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用眼睛切实地去看,再下地走一走,不然空无实际,又何谈理论呢。“学社会科学去治疗社会的疾病。”愿刚入社会学大门的大家,包括我,都会继续保有对专业的热忱,在这条大道上并肩前行。
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工作感悟 篇4
面对现今的社会发展,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与之大学生就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对于现今的就业趋势也常有这样的报道“就业难,招聘难”;是企业门槛过高?还是大学生要求太过离谱?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的谬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越来越多,但在企业里相对的工作岗位却没有足够的空间,造成就业难的局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对自己的高学历有着过高的要求,都自以为是;低的看不上,高的进不去,人数过多,岗位未变“就业难,招聘难”也就造就了这样的形式。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就是重点想了解一下本学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对就业的一些想法。
调查之前我们一直为之做了很多准备,虽然都是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例如:小组开会分工好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等。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学校门口。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同学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同学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虽然调查开始时有点困难,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们也受益颇多。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 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工作感悟 篇5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无声无息的就从我们身边溜走!八天的三下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八天我收获了挺多,苦与乐构成了这美好的三下乡回忆。
出发那一天,大家都十分兴奋,收拾好东西,坐上车,前往了我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到那以后,我惊讶于我们的住宿环境,凹凸不平的地板,风轻轻一吹就能使满地灰尘扬起来,破旧的窗户,摇摇欲坠的吊扇……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要住好几天的地方,但一想到三下乡的真正目的是体验生活,而不是享受生活,我咬咬牙告诉自己,要适应这样的环境。
调研的那些天,是我三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追梦队调研组的组长,身上的担子当然不轻,我必须要起好一个带头作用。基本上,我每天都要带着组员出去,进行调研工作……在调研工作中,绝大部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在问卷工作中,我感触良多。由于那里的村很分散,我们只能一条条村进行问卷,跨过田间小道,走过山路,鞋子沾满了黄泥,这一路真的不容易。幸亏有很多小孩子热情地为我们带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村民大多数只听得懂白话,而我的白话是极其不标准,我吃力地跟村民交流着,这期间还闹出不少笑话来。
最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在这之后我一定要学好白话。让我体会最深的是,问卷调查工作过程中,真的是“尝尽”了人间冷暖,有些村民非常热情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而有些村民态度比较冷淡,让我有时真的不知所措。最后,访谈工作还真的让我捏了一把冷汗。校长时间安排比较紧,一直抽不出时间。在最后一晚,晚会结束,才匆匆进行访谈工作。幸亏准备充分,访谈也在我们和谐的笑声中结束。访谈结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放下来了。前期准备,任务安排,问卷调查,访谈等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有时真的让我很头疼,很慌乱,但我从中学会了很多很多,与人交流,接人待物……参与调研工作,我觉得我又长大了许多。
那些天,生活中的点滴记忆犹新。给力的后勤组,餐餐提供美味的伙食,让我们吃得饱还吃得好,感谢那些天他们为我们的付出。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这次三下乡我们为彼此带来了欢乐。体贴和蔼的校长,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帮我们解决了许多麻烦……许多许多的人和事让我感动,感谢有你们,让我的三下乡更加美好。
那些天,我们一起度过的三下乡!时间不会回去,在那八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收获苦,也收获了欢乐,这八天将是我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