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心得体会 篇1
留学生们都知道,国外与国内的生活差异是不同的,下面为大家介绍美国留学生活中美文化差异。
1、在美国留学生活交际上的文化差异对于留美学子来说,踏上美国的第一步是去面对生活交际上的跨文化差异。在交际习惯上,令中国学生感触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崇尚开放交流和对独立人格及隐私的尊重。开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诚的交往。传统中国的谦虚内敛在这里并不十分受欢迎和接受。独立性在美国学生的思想里是个非常重要而广泛的词语,这个理念灌输了他们的一生。所以要想在异国得心应手的生活,必须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要学会慢慢打开自己的交际圈,一旦遇到问题,主动找同学或亲友沟通。一个人的力量会显得微不足道,为了求学过程的顺利,就必须学会依靠周围环境和朋友,充分保障求学及生活安全。
2、在美国留学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中国传统观念中人情味十足,比较重视他人感受,而在美国人的思维中,更多的是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他们崇尚独立,崇尚自由;中国传统思想相对稳重内敛,顾及他人及自己的面子,美国人则相对奔放外露,喜欢求新与冒险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对刚踏上美国国土的未成年人带来困扰。在出国前更多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出国后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广交朋友,敢于尝试新事物。
3、在美国留学道德上的文化差异美国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社会保障号系统。这是一个记录一个人在经济行为中信用记录的一个系统。它记录了每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的诚信问题。在美国,信用比金钱更加重要。信用记录会涉及每个人的租房、买车,等等。如果没有了信用,你可能连房子都租不到。这一点,对于那些信奉知错就改的学生来说,比较难适应。很多时候,一些并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错误会导致信用记录上的污点,从而影响以后在美国的求学之路。身在异国,我们要熟悉并遵守当地的法律规范等。
4、在美国留学积极融入不强求留美学子,特别是希望长留美国发展的同学,希望能够融入美国社会。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种.种原因,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各国留学生在生活学习多数更倾向于与本国的同学交往,例如情绪低落时,能够倾诉的对象依然是其他的本国留学生等等。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客观认识,积极融入美国社会。但是应该顺其自然,不宜强求。
出国心得体会 篇2
在洪堡的学习一共经历了三个学期,回顾过去的一年半,从最初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到正式开学后的焦虑和压力,以及最终的适应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经历了很大的心理变化,也收获很多。现将心得体验总结如下:
语言
首先想强调的是,在开始德国的学业之前,为了将来在德国的学业不那么艰难,一定要程度的提高至少要保持自己的德语水平。由于自己是研一零基础学的德语,研一暑假考了德福,当时拿了十六分,但听力是3分,于是接下来又考了DSH通过。由于自己研三才去洪堡,在研二通过语言考试后,心理上便对德语放松了,开始急着做实习等等一系列之前由于学德语没有做到过、且与将来去德国的学业无关的事。关于德语退化的可能,自己以为去德国前再突击一下,德语水平就会回来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简直太天真。对于一个一年短期速成学德语的人来说,本来语言基础就不扎实,再丢弃遗忘将近一年,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正式开始了德国的课程之后,听课宛如听天书,所以第一个学期,压力很大,十分煎熬。
我的建议是,即使通过了语言考试,距离去德国还有段时间,也尽量不让自己长时间彻底中断接触德语,至少应该战胜自己的惰性,每天抽点时间坚持听些听力材料。此外,去了德国之后,也可以去洪堡的语言中心,选修适合自己水平的德语语言课。一个学期40欧,一周四个小时的语言课,坚持下来,对提升语言还是很有帮助的。
专业
双学位项目在洪堡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不同的模块(类似法学学科分类)里选择。必修课程有三门:其中民法/债法总论(第一学期)和债法分论(第二学期)是必选,其次还必须修一门基础课(在各类法制史、法理学等课程中当中选一门即可),选修课程就是在剩余模块里任意选择,网站上会列出很多教授的课程,自己可以根据课程形式、课程内容介绍、上课时间及最终的考试形式综合权衡选择,修够每个学期的学分即可。我主要选修了欧盟合同法、商标法、欧盟和德国卡特尔法以及法律比较。
必修课的考试形式为笔试。选修课很多教授都允许外国学生选择参加口语考试,但个别科目只能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笔试。笔试一般考案例分析(如民法、债法)或者几道问答题加论述题(如法制史),有根据教材和PPT及老师上课的重点着重复习和准备的可能。而口语考试(一般是三人一组进去,老师轮流提问,问题比较灵活),考的不完全是书上呈现的,而主要是老师上课讲了什么,提到了什么案例,怎么判决的,等等。口语考试老师一般是按章节开始,从前到后提问自己课上讲了什么内容。这个时候,平时的课程笔记就十分重要了。
考试一般取决于大家平时的听课和复习效果,而在听课的理解力方面,更多地是取决于大家的语言能力,对听课方面的建议就是,提前预习,提前阅读教材中涉及老师第二天会讲的章节,会有助于上课的理解。关于期末备考部分:考试中的笔试类型,洪堡法学院的学生会一般都可以借到历年的考试试卷和较优秀的答卷,可以借走复印,参考一下题目类型和答题(有时同一个老师的试卷会考到重复的题目)。关于口试,可以在课后借德国同学的笔记,完善听课的内容。通过考试并不难,相信经过考试周的努力复习,最终都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分数。
生活
抛开来自学习的压力,单说德国的生活,个人感受可以说几乎是完美的:心情愉悦,舒适放松。
关于找房子,我的经历算是比较波折的,由于没及时分到学生宿舍,第一个学期几乎一直在找房子,搬了三次家。但我却既享受自己每一次或长或短的居住体验,因为,居住环境很令人陶醉。刚到德国自己还没房间,前一周左右住在同学的学生宿舍里。刚进同学的宿舍区,便被各种蓝天白云、充满生机的茂密大树、翠绿的草坪、和掩映在周围的一幢幢漂亮的私人小别墅惊艳到了,住宅区美丽安静,真的很宜居。虽然后来才知道,那个居住区是柏林的富人区,所以环境比大部分地区好,自己真的很幸运,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里住了一周无忧无虑的日子。每天清晨出去散步,附近有幼儿园,有操场,有漂亮的别墅,和成片美丽的花圃,真是赏心悦目,心情好极了,加之身边时不时路过散步并冲你点头微笑的老人,开心的一家几口,不禁感慨,生活很美好。随后便搬到了距离学校很远的柏林西南部一个学生宿舍区,住了一个多月,那里恰好是柏林环境较好的区,宿舍区门口有两个超市,生活便利,环境同刚到德国时借助同学的宿舍区环境一样好,住起来是很舒适,只是距离学校太远,单程一个多小时去学校,每天上下学不便。因此,又租了别人转租的学校附近的宿舍,终于,住在了距离学校4站地铁,有全年无休的超市的柏林东火车站宿舍区。几个月后,在同一个宿舍区,自己终于排上了一个WG里的单间,有了自己真正“能落户”的宿舍,开始了稳定的学习生活。
在饮食方面,德国的超市有很多简单加工便能食用的食物,面包,果酱,火腿,肉片以及可以回家考一下就能吃的成品Pizza、鸡翅、鱼排等等食物,价格适中,吃起来也安心方便。尤其是超市的各种奶制品物美价廉(德国的鲜牛奶和各种口味的酸奶、布丁,真是又好吃又便宜,性价比甩国内N条街),小零食美味可口,又不担心过量的添加剂,身为吃货真的很幸福。如果想买蔬菜水果,每周可以去一次土耳其市场采购。土耳其市场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菜市场,那里的蔬菜水果比超市的种类丰富、新鲜并且十分便宜。直到现在,都想念每周五下午去完土耳其市场回宿舍后,各种大樱桃,葡萄,菠萝,牛油果香蕉奶昔,大快朵颐。想念国内的食物时,也可以自己去亚洲超市买国内特有的食材,自己制作,或者去火锅店或者中餐馆点菜,吃一次正常情况下人均不到100人民币,是可以接受的。由于上海物价较高,所以去了德国以后,倒是经常会感觉,相对于国内,无论是食材还是很多日用品,德国都是品质好又便宜,令人欣喜。
在德国读书期间,也趁着假期去了不少国家旅行,冰天雪地的北欧、梦幻般的圣诞老人村,北极圈,布拉格的红房顶,阿母斯特丹的美丽的老城和河道,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和皇宫,罗马斗兽场遗址的壮观与辉煌,梵蒂冈大教堂的富丽堂皇等等,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风景。
感谢同济法学院,给自己这么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这段体验将是自己人生中农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出国心得体会 篇3
从去年10月1日到达德国康斯坦茨,迄今为止已经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无论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收获良多。
初到德国时,我与同一项目的其他三个女孩参加了康斯坦茨大学的“入学引导周”活动。在德国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办好了相关手续并渐渐熟悉了德国的生活,更值得让人高兴的是,在“入学引导周”的一项课外活动中,我们所在的小组获得了第一名。一个愉快的开始总是如此重要。
根据中国同济大学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法学双学位项目的课程要求和学分模块分布,我在第一学期主要研修的是基础模块课程,包括了合同法I、侵权法、国际私法、专业德语和一门加深模块课程卡特尔法。一方面,对德国民法体系和侵权基础理论有大致了解,为加深模块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案例分析课基本上掌握了老师上课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纯德语授课的授课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语言能力。在第二学期前一周我参加了英国合同法的拓展课程,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合同关系有初步了解和对比。在第二学期中,根据学制要求我选择了加深模块课程,包括了著作权法、商标法、经济法导论及国际经济法。加深模块课程相对于基础课程增加了不少难度,并且课时相对集中,对课前预习有很大的要求,其中商标法课程与我的毕业论文相关,因此在商标法课程的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遗憾的是,第二学期的合同法II和债法关系由于学制要求和时间冲突不能选择或者旁听。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对德国的民法有更系统的学习,但合同法I、合同法II、合同法III以及侵权法、债法关系、物权法等这些均属于基础模块课程。因此可行的话,我希望两校合作中的学分分配能够更能动些。总而言之,通过两学期的德语业学习,我按照学习计划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学分要求,德语听力水平和表达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对德国法学体系与法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为德国法欧盟法与中国法的比较奠定了法学专业知识基础。特别是学期中的课程论文,让我了解了德国论文书写和格式要求,对最后毕业论文的书写有很大帮助。此外,德国式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法条的严谨让我惊叹--逻辑缜密,层次分明!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和针对笔试有大量案例练习,学生的法学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亦得到很好的锻炼。
而生活方面,康斯坦茨大学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首先是之前所提到的入学引导周,在德国同学帮助下完成注册、办卡、保险等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并会提前带新生了解学校和城市交通。其次学校提前预留的宿舍让我们避免了在异国找房源的痛苦,并且学校的宿舍很舒适,步行去学校也只需要十五分钟,且一路都是花草树木,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乌鸦、野鸭,偶然能遇见松鼠、仙鹤和鹿,令人心情愉悦。食堂提供的食物品种也较为丰富和可口,面临博登湖,当然大部分时间我更倾向于自己在宿舍烹饪,因此厨艺也大有长进。康斯坦茨是一个特别适宜生活的地方,特别到了夏天,湖景雪山,阳光明媚,抑或湖里游游泳,抑或湖边喝杯咖啡,驻足欣赏这如画的美景,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周末和几个朋友沿着湖畔徒步,走上十几二十公里,每次都是不一样的风景,觉得自己游走在切换中的电脑屏幕里。当然,如此美好的环境也跟德国人垃圾分类、保护动物等生活中一些细小的环保行动息息相关,这也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校园生活之外,我和朋友们利用了圣诞假期和寒暑假旅游了几个周边欧洲国家。我们达到了北纬68度,并且幸运地守护到了极光;乘坐冰川快线,体验了利用齿轨行进在陡峭的阿尔卑斯隘口;徒步登山30公里,征服阿尔卑斯山脉之北链山等等。体验自然风光之余,也参观了万国宫、瑞士博物馆、奔驰博物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体验了不一样的文化风采和风土人情。
另外,在德一年我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同寝室的三个德国室友待我相当热情,康斯坦茨大学三位法学博士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也多次给予了我帮助。特别是同去三个女孩,我们一同上课,一同备考,一同旅游,慢慢地了解并相知。頔哥的干练、苡芮的细致、雪静的豁达,这些性格的闪耀点值得我学习也慢慢的影响着我!总之,在德的一年经验让我收获颇多,我喜欢康斯坦茨这个城市,也喜欢在那的所有遇见。
出国心得体会 篇4
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5月,半年时间内,自己因不同的缘由及不同的方式有了三次出国游的机会去感受欧洲、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国家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风土民情。游山玩水加走亲访友,增长见识加愉悦身心,用我二姐调侃的话说就是:“得瑟”够了(呵呵,我可不是个爱“得瑟”的人)。每次出游回来自己都会把所到国家的纪实照片发到个人的博客中,只是一直还没静下心来把出国游所见所闻的心得写出来。其实,在我看来,出国旅游不仅仅是在游山玩水中感受所到国家大自然的美好和异国他乡的文化差异,更大的感受是那些国家的社会文明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信任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要说的感受还是挺多的,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想了想,就写两个与自己最相关的话题吧:一个是关于胖人的,另一个是关于老人的话题。
心得一 、 胖子们照样活得自信
三次出国游,除了在欧洲旅游很少看到超胖的胖人以外,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处都能看到大号的胖子。别说,不比不知道,一比真窃喜(呵呵)!因为跟那些大号的胖子相比,自己就算不上很胖了,心里的“危机感”也立马消减了一半。
记得我们在夏威夷参加土著人的海上观光娱乐项目时,看到游船上的服务生多是体型很胖的姑娘。她们个个着装整齐,头发梳得利利索索,工作起来动作也十分麻利。听当地的导游说:别看这里的波利尼西亚人很爱吃肉,肥胖的人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经医学调查发现,这些胖人们却很少出现我们所说的“三高症”。
巧的是,我们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第一天,地接导游向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三多”(酒鬼多、苍蝇多、肥女多)中也提到了胖女人多的社会现象。简单解释一下:酒鬼多是因为当地执行的是周薪制,每周五发薪后就会有人到酒吧喝酒,直到喝醉;苍蝇多是因为当地出于对环境的保护,不允许对农作物施加化学农药也不许打药灭蝇,况且苍蝇都是果蝇,不脏;肥女多不胜数则是因为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不仅国民享受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诸多的免费政策,对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福利照顾尤为周到,女性公民婚后在家做全职太太也拿工资。因此,很多澳大利亚女人,生活无忧无虑,养尊处优,很少有锻炼和运动的机会。再加上澳大利亚不兴减肥,人们也不歧视胖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胖女人毫不在乎自己的身材,高热量的食物照吃不误,吊带装,露背装,超短裙也照穿不误,似在昭示以胖为美的审美趣向。
我们在美加和澳新乘坐飞机时,常会看到一些大号胖子照样选择了经济舱,人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可能是买的是双人座位吧)。在其它公共场所胖人也能随意出入,没有人围观更没有人嘲笑他们。我觉得那些国家的胖子们虽然也会为自己的体态感到不满意,但他们还是挺幸福的,因为他们至少活得自信。
1、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乘坐漂流船时见到的印地安人。
2、漫步在华盛顿湖滨公园的胖姑娘。
3、热爱大自然的摄影爱好者。
4、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海洋公园看海狮表演时,正好看到前面这对夫妻就顺手拍下了。
肥胖是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肥胖影响健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简单医学常识。所有的胖子没有哪个不想减肥的。不过,减肥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合理的饮食再加上加上科学的运动,并且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即便你努力去做了,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有的人本身就属于那种“喝凉水都长肉”的肥胖基因人群,那也只好“认命”,别太跟自己较劲、跟那些标准指数较劲。不如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时学着让自己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活得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好好去享受生活。也许这样会更有益于健康呢,呵呵。这只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得不对请大家指教哦!
出国心得体会 篇5
在我校研究生院“选派优秀任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资助下,我于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简称UC)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本次出国研修我抱有两个目的:一是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了解美国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学习内容,作为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的参考;二是在计算力学学科领域接触国际研究前沿,提升今后的科研工作水平。
辛辛那提大学位于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辛辛那提市。辛辛那提是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十大城市之一。世界五百强公司中有十一家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就业资源极其丰富。辛辛那提大学占地473英亩,共有5个校园,主校园离辛辛那提市中心不到5公里,交通方便,环境幽雅。辛辛那提大学与凯斯西储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并列俄亥俄州三大研究型大学之列。学校获得了包括美国中北部大学认证协会(NCA)、美国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美国科技工程认证协会(ABET)、美国国家建筑授权委员会(NAAB)、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司(NCATE)、全国学院艺术与设计协会(NASAD)、美国规划师协会 (PAB)、国家音乐学院协会(NASM)、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全美律师协会(ABA)的认证。
1、带薪实习课程的启示
辛辛那提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带薪实习。学校是带薪实习课程(Co-op,)的发源地,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进行Co-op的学生,在五年中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总计一年到一年半的带薪工作。目前有一千五百家企业与辛辛那提大学合作,包括联邦银行(US bank)、世界银行(World Bank) 、大美洲保险(Great American Insurance)、英特尔(Intel)、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萨普(SAP)、甲骨文(Oracle)、保洁(Procter & Gamble)、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英国石油(BP)、丰田(Toyota)、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德尔塔航空 (Delta)等。在带薪实习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工作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期间的带薪工作实践,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生也能够在学习期间清楚地了解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同时获得将来就业的必要信息。
2、开放的课程考核方法
在20xx年4月我旁听了辛辛那提大学合作导师刘轶军教授的《计算断裂力学》这门课程,在课程结束前,每个学生要根据课程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学术报告(Presentation),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美国学生的思维很发散,每个学生做的学术报告都不一样。例如在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上完全不一样,有用边界元(BEM)方法的,有用有限元(FEM)方法的,也有用相场(Phase field)方法的。而在用FEM的学生中,有用传统有限元方法的,也有用扩展有限元方法的。在计算工具使用上,有用大型工程软件Ansys、Abaqus的,也有用Matalab语言或Fortran语言自我编程计算的。学生们选定的研究对象也不同,有选自航空航天的结构模型,也有来自电网等工程实际模型,考虑的裂纹模型有二维裂纹、三维裂纹、多裂纹扩展、裂纹分叉等。考虑的材料属性也不同,有金属材料也有复合材料。在计算断裂控制参量方法上也是各显神通,有用CTOD方法的,也有J积分的,也有用G能量方法的,绝少出现互相抄袭作业的现象。课后我与刘轶军教授交流,刘教授只是给学生布置用断裂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象和方法均由学生自己去找。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有硕士生也有博士生,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我想,这种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放的课程考核方法,对我们的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3、自由宽松的授课氛围
20xx年秋季学期,我根据出国研修计划,旁听了《Advanced FEM》、《Aerospace Materials》和《Modeling Materials》三门课程。通过旁听这些课程,学习到一些辛辛那提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方法。美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自由宽松,学生随时可以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课堂上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较多,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较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布置很多学生课后要阅读的材料,随课程进度将讲义、作业和解答发布在校内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上。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让上次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把作业答案在黑板上再写一篇,然后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评。通常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作业、实验、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学术报告(Presentation),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小(一般只占总分的40%到50%)。在考核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教师会规定每次交作业的时间,抄袭及迟交都是不允许的,使得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全力以赴来获得学分,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为作业而熬夜的情景。
4、博士资格认证与论文开题
学校对博士生的学术要求很高,专业课程要比国内的课程内容更深,还很注重学术理论推导,作风十分严谨。教师给博士生留的作业大多需要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才能完成。通常每位博士生每学期只选两门课,因此要想多选几门课,就会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大多数博士生需要4至5年的时间才能毕业。博士生入学一年后要进行一次资格考试,主要是考专业课程,考试通过后才算是正式的博士生。与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一样,博士论文也需要进行开题,但一般开题时需要完成论文工作50%-60%的工作量。而博士生是否达到毕业的要求,除了学校的学分规定外,导师有很大的主动权,即导师根据你的研究情况和论文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5、丰富的图书资源
辛辛那提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很丰富,它除了有全校性的图书馆外,有几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除了大量的藏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自习教室,有公共自习室,也有小型的讨论室,而且图书馆内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线上网。图书馆还提供打印、复印和扫描服务。如果在本校借不到所需的资料,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交申请,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帮助你从美国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找来电子文档,而且这些服务对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6、广泛的学术交流
在美国高校,Seminar(研讨会)是很常见的一种学术交流,几乎每周都有,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可以自由参加。在美国视频学术交流也很多,我参加过MSC公司组织的关于液压致裂的视频研讨会。我所在的工学院,每周都会邀请一名校内或校外的教授来进行学术讲座,要求每个研究生都要参加,参加的研究生必须签到,参加的次数达到要求就获得一定的学分。主讲一般40分钟,之后是开放式提问和讨论,大概20至30分钟。与会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专家交流,从中可以了解这些知名教授的学术动向。另外,我所在实验室的教授每周组织“group meeting”,了解他的博士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往往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就是在这种学术研讨过程中产生的。学校也要求导师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美国境内主办的本学科重要学术会议包括国际性研讨会,目的是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国内外该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结识本学科国内外知名专家。研究生的论文如果被一些重要会议录用,导师就会资助学生去参加这些会议,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另外,研究生如果给导师担任研究助手(RA),就可以从导师的研究经费中获得经济资助,校方还将免除其学费,有利于研究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美国一年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我想,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同时立足国情,积极投身当前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尽到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