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
黄叶飘飘,秋风瑟瑟。人生道路千万条,但是我的路只有一条。好坏只能看路的开头,干净的、肮脏的,但在往远看,干净的路则是肮脏不堪,而肮脏的路则是十分干净。对啊!这也是先苦后甜的道理啊!只有先走过泥泞的路才能到达干净的路啊!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2
人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部戏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尾。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生如戏,但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戏在他眼中也不同。有的人认为,戏,是早就安排好的。有的人认为,戏,是靠自己演出来的,没有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朋友们,加油,让我们演出属于我们的戏!让我们的戏更加精彩!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3
悲欢离合有你来决定。你就是里面的主角,最后你是悲伤还是喜庆都要靠你自己。
为什么小孩要读书?因为这就是决定你的电视剧的过程精彩不精彩;为什么我们要改正缺点?因为这就是决定你的电视剧里的主角的好坏;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因为这就是决定你的电视剧结尾的悲欢离合……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好好读书、好好改正缺点、好好努力、勇于尝试、坚持到底,我想成功总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我队团委组织职工阅读文学作品,我有幸阅读到了作家路遥的作品,这是我第一次读路遥的作品,虽然《平凡的世界》比较有名气一些,由其改编的影视剧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但我从他的这本成名作《人生》开始读起,则是另一种感觉。
在读完路遥这本书后之后,心情确实有少许沉重,真的如一句俗话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生这一旅程,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应该怎么走过呢?我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这种抉择有对的也有错的。生活赋予我们选择的权利,但是这种生活中的选择机会越多就越容易让我们迷茫了,从书中主人公高加林身上可以看到他的人格心理懦弱,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对生活摇摆不定,人物形象上来看才子高加林是一个悲剧角色,他的人生不论事业还是爱情都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想固然重要,但不能脱离现实,现实之外的东西都很难获得。从书中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欲望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可以激励我们前行,但不能过度的泛滥,否则会在欲望的无穷海洋中迷失自我,最后成为人生的输家。
虽然贯穿整部书,我们最多是看到高加林事业和感情上悲惨,但伴随着最终的各种失去,我作为读者感触最多就是他对爱情道路的不坚守。在书中的前半部分讲到:高加林高考失落后回村任教。三年后,虽然教书匠的`职位被村长的儿子取代。但此时在人生痛苦煎熬中的高加林,与同村暗恋他多年没有文化的巧珍相爱。家境出身、受教程度大不同的俩人能这样牵手,并最终能得幸福,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一样事情啊,然而后面的结局却出乎我的意料,高加林以为亲戚的原因调回城里,在遇到黄亚萍后,城市的生活的神秘的魅力最终促使他与巧珍分手,在被人陷害返回农村以后,他才真正认识到爱他的人、对他不离不弃的人是巧珍,但是悔之晚矣,巧珍已为人妇。我还记得书中有一段描述到:当高加林准备向巧珍提出分手时,但不知所措该怎么说的时候,善良贴心的巧珍这么回答到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处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么爱你看到这里我都禁不住动容,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姑娘,爱一个人最后可以选择让他自由的离去,而不是想办法的禁锢他在自己的身边。
对于高加林在两人之间面临的艰难抉择、内心挣扎,我们从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的各种悲哀可以看出来,他抛弃了誓言、约定,曾经的美好和纯真,丢弃责任和本心。人生过分的幻想或是对生活抉择的摇摆不定都不重要,道德品性的扭曲才是最致命!在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爱情观和价值观中的致命缺点,所以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选择,但在爱情上却一定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5
人生就像一场梦!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也都是不同的梦,当你的梦做完了你的人生也就差不多走完了,当你的人生中出现岔路你就必须要有所选择,选择了就不能再后悔,要有取有舍,如果你的人生路选错了后悔了,那么你将没有机会再反悔,因为你已经选过了,你的人生也不可能再来一次,所以请你们把我好人生的路吧!
在人生路上有着甜苦和喜忧,也有重重的困难,遇到困难要永不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你就是懦弱的人。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6
当尖刀班班长这段时间是很累的,这也是我早就料想到的。人嘛!不就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蜕变,在蜕变中不断变强,我始终牢记孟子这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7
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是《人生》开篇的一句话,也是引领全书的一句话。高加林,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心怀远大理想和抱负,想要走出这片农村土地的年轻人,经历了不能成为教师的的打击之后,上天给他重新开了一扇窗,自此他的人生可谓步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才真正的开始。然而内心的躁动和对理想事物的追求,让他在这条路上踏出了另一步。他背弃了善良纯洁毫无文化却挚爱他的刘巧珍,选择了和这个开朗活泼任性专横却能让他有更好发展的黄亚萍在一起。事实岂能如他愿,情敌张克南的妈妈将他告到纪检处,之后查到高加林走后门,受了处罚的高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他的人生,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村里的`人没有因此笑话他,家里的人也多次鼓励他,就连曾今被他抛弃的刘巧珍都痛哭流涕,甚至在高明楼面前替他央求工作。然而,他错过的东西,是否也会回来呢?
读《人生》给我的感悟甚多,最突出的便是人生的路虽然漫长,而最要紧的就几步,高加林就三步,或者说三个阶段。此刻的我,金秋十月,在汶川的一个小镇上,守着工地,过着日子,看似无聊,倒也并非没有意义。我想现在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步,自己选择了职业并选择了方向,没有像高加林那样体验到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却看见了人间百态。甲方监理为工程指点江山,施工队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工人们为了这些许的血汗钱搬运物品挥洒汗水,当地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亦上访争辩获取利益,而我们,为了这份职责,从中协调,苦中作乐。在选择面前我们没有对错,只是能否鼓起勇气拿出魄力做出选择,并承担这选择之后造成的所有结果,或者说后果。高加林选择背弃初恋亦因此承担了后果,所以我更欣赏刘巧珍的纯真善良,不卑不亢,选择了高加林就算被抛弃含泪离开,亦能在高加林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正如工地上的种种人们选择了参与,而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一样,在这其中,看到了珍惜和感恩。
要珍惜和感恩,亦要热爱生活。喜欢每天找点生活中的小事来高兴,听一首抒情的歌、写两句自以为是的词、看几段自娱自乐的搞笑视频、展望一下行业的未来。高加林跌入谷底都有人鼓励,何况我们仅仅是暂时的时运不济,珍惜现有的工作,扎实所做的工程,感谢所有的给予,期望未来,既已选择,便昂首前行。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8
故名思意人生是生活与一个人的修为有关。是的人的一生不止需要在做人的修为上还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人要像孔子似的要仁者爱人,要想做仁那你的人生已有一半的成就。如果做到生活快乐、高兴那才是人生!
做人要做的有意义,做事要做的有意义。现在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9
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选择笑看人生?人生是充满了悲伤与喜悦,可是,我们有能力让生活更加欢乐。
一个悲伤的孩子,因为期末考试考的不好,沉浸在悲伤只中。可是,她是否想过,生活的悲伤能冲淡她的一切!欢乐掩盖她内心的悲痛,这不好吗?
笑看人生吧!人生有着让你完成的重大使命!加油吧!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0
日子就这么清清淡淡,平平凡凡,从从容容,如水悠然长流,一句话说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这庸常的日子里,凡人亦悠出清、淡、真……
平凡也是一种人生,世事纷繁,对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言,我们只不过为一平凡人物而已,如小草之于烂漫的春天,象小溪之于辽阔的大海,更象白云之于无垠的蓝天……毕竟,惊世骇俗者寥若晨星,大多数人,只能走不出平凡,而又乐意在平凡中默默生存。因此,平淡便是我们生活的主流。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1
人有不同的体验,最主要的是人生不同,作为现在的我们是否要游戏人生呢;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要人生如戏呢,我忽视了人只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控制游戏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欲望,这么多的时间里,我不知道我把握过多时间,但我却知道我消费过多少时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却有着不普通的理想,但我是否能实现我这个理想呢,也许你在关注,也许你在期待,我给你的答案是我会做得更好,我会努力,做出成绩,不会游戏人生。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2
亲情如酒,淡如泪。 莫夕阳,映江河。 落叶飘,人间情。 有泪难咽,情茫茫。 真情泪,落似珠。 真心爱,命似纱。 亲情如歌,深如海。 爱恨情,但九州。 心无恨,泪满空。 亲情如歌,孝存心! 泪泪泪,爱满存! 亲情泪,爱难舍!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3
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讲述了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一个年青农村小伙子的人生经历。他叫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就取代了他的位置,他不得已只能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使他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最后,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恰巧与原来同学亚萍相见,而亚萍正当与原男朋友分手,不顾一切的追求高加林。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编的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最后,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却已成为人家的新娘,这一切都悔之晚矣。
整个故事简单,但线索明朗,寓意深刻,赤裸裸的揭露了人性自然,深深的吸引了我。读完整本书后,让人情不自禁的有感而发。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无数次的选择,而每一次的选择都会演绎出不同的结果,正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没有理想中的美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因此,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当立足于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慎重考虑,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决择,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从不后悔。
在工作中,我们需当脚踏实地,认清现实,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不能投机取巧走后门,否则就会像小说中高加林一样,终究会东窗事发,害人害己,最终回到原点。
作为地质工作者,很多时候都在野外作业,伴随我们最多的是穷山恶水,很多年轻人都难以适应,对城里生活充满着向往。这又何尝不是与小说中的高加林厌恶农村生活有相似之处呢?但我们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何不学会换位思考,将穷山恶水看成青山绿水,地质勘查看成旅游探险,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阅历,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让自己稳步成长,顺其自然,丰富自己的人生。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贪多,要的是过程,就算人生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要做出对不起人生的选择。作为我们一线地质工作人员,更应深刻领悟人生,并在实践中踏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地质人生道路。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4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是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哲学对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将《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也凸显了哲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由此,作为教师,怎样将这一门有用的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就显得异常关键了。但是,正如汪教授的讲座所提到的,面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却存在:“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学校不重视、老师没热情、学生没兴趣。”等让人遗憾的现象。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对这一现象是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深感困惑的。
结合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课程分析和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展示,我谈谈今后如何更好地上这门课程的感想:
一、认识课程意义,任课教师重视课程是前提。
作为课程的教学者,任课教师对课程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汪教授对于“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与人生》?”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说,就是:“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人生的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教完就算。如果教师能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看待该课程,教师就会有上好这一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当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时,教师也不会感到气馁,进而轻易放弃。因此,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即将踏上讲台时,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这是上好这一门课的前提。
二、分析授课对象,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关键。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生。因此,它既不同于有高考指挥棒,进而以高考为目标而学习《生活与哲学》的高中生,也不同于有一定哲学功底,通过高考筛选考上大学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生。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其次,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没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这些都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中职生也有其可爱的一面,比起以应考为学习目标的高中生,他们思维活跃、重师生感情、动手实践以及组织能力强。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各种特点,在备好学生的前提下备课,通过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吸引力。讲座中,汪教授提到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主题辩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实就是很不错的、能极大提高课程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随后李老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提高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性。相信如果我们每节课或者大多数的课都能按照李老师的授课方式授课,一定会让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上《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老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是课程延生的.必然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对于不少中职生来说,《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一门“没有用处,急于摆脱”的知识。学生学了这一课程,却不知道这门课程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实在作用,除了应付期末考试拿学分以外。但事实是,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学习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知识,只是我们的学生还不会运用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把生活实例、学习实例贯穿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总之,《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也具备提高趣味性、吸引力的可能,只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课程足够重视,充分准备,并能指导学生将所学加以运用,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根本目标——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2025人生心得体会 篇15
很有幸,老婆公司组织一堂关于孝的培训,可以邀请家属参加。我欣然前往。对于我的个人爱好而言,我更喜欢纯学术类的培训,对类似〈国学与管理〉,〈孝立人生〉这类明显具有应景色彩、投现实所好的课程,并不太喜欢。两天的课程,因为周日有公干,非常遗憾的只听了一天。课程的知识层次不高,但立意不低,主办方的良苦用心,也未能让许多人理解和认同。当下的培训,都非常会调动人的情绪,通过声光的配合,把培训需要的气氛渲染到及至。一曲〈跪羊图〉,三遍之后,全场泣不成声。公司合伙人16岁的儿子,上台哽咽半天,最后大声的说:爸爸,谢谢你!全场动容,潸然泪下。客观而言,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文化的滋润是缓慢且持续的过程,这样的培训,其实也不是我喜欢的。但礼崩乐坏的当下,金钱至上、消费享乐成为价值主流,用此种培训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我带着6岁的儿子前去听课,所以在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的交流中,我主动上台发言,旨在给儿子树立榜样。我向来不善演讲,又缺乏锻炼和训练,上台后天然的紧张通常让我大脑一片空白,当天的课后分享环节,我大概也尚未表达清楚我想说的,遂写成文字,算成纪念。
非常感谢诚汇会计师事务所,给我提供的这样一次福分的机会。刚才张老师(公司合伙人)说,诚汇是一家小公司,我完全不赞同。在当今四大所都致力于把自己的员工培训成技能机器、赚钱机器、竞争机器的时候,诚汇开始致力于让自己的员工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和丰盈感,就此一点,诚汇就是一家伟大而充满智慧的公司。公司的大小,不是靠规模、产值、利润、人数来界定,我们都在沉迷于现代化的公司指标,把满足人性贪婪、虚弱、享乐的营销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苹果公司,几乎没有人质疑它的伟大,却很少有人思考这些所谓的伟大能力,对人性的损害。当下许多的培训,热闹非凡。听的时候,热血澎湃,雄心壮志。一觉醒来,依然故我,什么都不会改变。为什么?因为这些改变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改变,是从内心开始。
我前几天与朋友谈起,说要来听一堂关于孝的课程,朋友说,这是你的福分。也有人大惑不解,认为这是件荒唐的事情。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荒唐?因为他们的心灵完全被现实的问题所占据和困扰,不明白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有文化的根源 ,也能从文化中找到答案。刚才张老师说,要做个内心强大的人。怎么才能做到内心强大?阿Q的内心也很强大,但那是自欺欺人。我认为要做到内心强大,基础在于你要看清楚三件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刚才有个10分钟的短片,叫《源远流长》,讲述了5020xx年文化传承的脉络,为什么其他古文明都消失了或者变异了,只有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的走到现在?她正是解决了这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这三个层面。儒家重点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纲五常,说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社会角色的本分。还有道家,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解决了人与神的关系。可以说,儒释道几乎穷尽了人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这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儒释道有很多交集,有很多共同的逻辑起点,最终都是包括花草在内的所有生命,和谐幸福的共处。
这三种关系中,与我们时刻发生关联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苦恼困惑,都源于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夫妻,婆媳,上下级,同事,孩子的教育,常常都令我们不快,甚至痛苦。儒家的逻辑大概是,自上而下,强调仁,自下而上,强调礼。而礼和仁的内在核心是本分,本分就是人定胜天,内心安定,克己复礼,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今天我们讲孝文化,恰恰是因为孝是天然的,是所有人际关系和谐的根本出发点。孝的基本情感来源于感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天然的充满了感激。父精母血,没有父母,哪有我们自己?我想这是生命最原初的情感状态。今天举办这样的讲座,我想是为了换回我们被尘封已久的质朴情感,从抱怨回归感恩。我时常觉得共产党的干部腐败,不谈制度上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他们没有感恩的心态,不清楚自己的领导岗位是怎么来的,不清楚自己的权力、名望、财富到底是自己有通天能耐,还是福分赐予。我们应该感恩自己的岗位,提供给了我们衣食住行,养家糊口。此所谓孝的外延意义。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又说,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富贵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芸芸众生中辗转轮回。今生你是富翁,来世却成了乞丐,百年来一场战争,所有财富都重新归零。历代有众多的富商大贾,他们的财富,最终都去哪里了呢?所以说,富不过三代,这是财富的本质属性,如果你从财富着手打造基业长青,注定要失败。又说,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文化的传承。不是穿上西服,打上领带就成了现代公民,它一定是需要一个积累、传承、发展的变化过程。今天给我们上课的东方孝文化基金,创始人南柏先生曾讲过,你活30年,不过30年的智慧和经历;如学习中华文化,通过中华文化的润浸,你就有5020xx年的智慧打底。这些都是我们重开国学课堂的重要意义。我们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上,你将永远的痛苦下去。你今天买个普通的LV包,明天你会想限量版的。今天你有100万,明天你想要1000万。而当你辛苦的有1000万后,你会发现,千万级的人物多如牛毛,而你依然还是千万级的最低层。这就是物欲的苦海,永远没有彼岸。
最后再次感谢诚汇会计事务所,感谢东方孝文化基金会的老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