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心得体会 篇1
11月11日,在xx公司党委的支持下,xx公司团支部组织40余名青年团员,到湛江吴川市两个最有名的新农村林屋村和蛤岭村参观。整个参观过程内容丰富,紧张有序。两个村的发展状况及先进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林屋村
早晨九点三十分,两辆巴士载着大家来到林屋村。远远望去,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图景。走到村头,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汽车缓缓地在村中穿行,路边的几个牌子上,《林屋村文明公约》赫然在目。街道两旁宣传栏里,是对村发展史以及村支柱型产业村机械厂的介绍。林屋村全村384户,1820人,原为一个纯农业村庄,二十多年来,紧紧坚持集体主义方向,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是依靠集体经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典型。90年以来,该村建起了水泥机耕路,实行机械化耕作,农户机耕免费、种子免费、灌溉免费、收割免费,是工业致富、反哺农业的典范。村中最显眼的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大楼,仔细看来,原来是林屋村中学,一种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车停了下来,置身其中,方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真正魅力。虽是初冬,这里却处处生机盎然。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各种花木点缀其间。真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在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中,在欢声笑语的南方小院里,在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在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上,玩耍的孩童、蓬勃的少年、悠闲的老人、忙碌的村民、腼腆的少女。林屋村人们欢乐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此行的每一个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一种内心的喜悦、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事阿蒙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想法:这哪里是农村,分明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二、蛤岭村
十点三十分,汽车到达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蛤岭村。当我们走下车准备步行进村时,立即被眼前的美丽所沉醉:蛤岭村被村前十里荷塘所环绕,此处风景仿若人间仙境,清新迷人。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河里成群的鸭子在嬉戏,很是悠然。村口门楼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蛤岭村”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武侠小说里的某个山庄,“一泓绿水瑞蛤腾欢歌盛世,十里藕塘祥岭映天庆升平”,一幅对联道出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内心的喜悦之情。高大的门楼过后,就是村庄。蛤岭村的道路笔直,绿树婆娑多姿,村中所有巷道都已硬底化,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笑语相对。难道这不就是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寻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么?
蛤岭村据吴川市区约12公里。清初,其祖先从化州入吴川经商谋生,因此地水域源长,荷塘环绕,自然景观怡人,遂定居蛤岭村,而后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已有220多年。全村有212户,人口1200多人。解放前,村民以务农为主,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仅可糊口,蛤岭村人却不因此而沦志废学,或励志求学,博取功名;或才华拔萃,能工巧匠,以技能见世。该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主要是以本村在外有所成就的人筹资所建。改革开放以后至今,蛤岭村人均年收入由3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0余元。门楼、幼儿园、硬底化村基、文化中心、灯光球场、集体猪舍、公厕…….一路走来,现代化的建设让我们目不暇接。近年来,该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湛江最美的村庄等等。村中几个大字同样引人注目:“建新村,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新农村所有新农民的心声。
农村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5月17日早晨7点我们二年级全体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向目的地出发。
此次研学旅行在刘进校长“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孙校长、刘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具体操作实施。长达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保证了此次以“走进自然,拥抱自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圆满成功。通过研学旅行,同学们走出课堂,融入自然,掌握知识。
欢乐之行——活力歌唱
路途中同学们一路欢歌笑语,大家轮番表演才艺,唱歌、讲笑话、猜谜语等,气氛十分活跃。让原本乏味的行程,因为同学们的青春活力而生动有趣。让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叹:“研学旅行解放了孩子们的天性,原本我们以为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竟如此的大方、多才多艺。”
友爱之行——团结互助
此次研学我采用的是学生小组自主管理制度,五人以小组人组,十人一大组的两队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实行分时间段点名制度和层层负责的管理制度,有效杜绝了学生集合迟到、景点落人等现象。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自己管理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体谅、互助、互爱。我们班的谢亦楠同学在研学期间拉肚子,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路上细心照顾她,帮她拿行李、倒水、提醒她吃药,感动了随行的`一干老师们。
安全之行——规范管理
研学旅行,安全是重中之重。除了出发前的数次安全教育之外,旅行中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在上车、下车、到达目的地,班主任和随队老师都要进行点名,并将结果报给组团领队,最终由领队向校领导汇报。导游和带队老师负责监督。由于管理规范、到位,二年级564名学生中无一例安全事故。文明之行——感悟自然
学生们有序地参观了曲江农博园、陕西自然博物馆,快乐的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的大自然知识。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
提升之行——学有所获
研学旅行,“学”字是灵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期间在讲解老师、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参观。研学旅行中同学们提升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
我校一直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也将继续借助研学旅行这个平台,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深化素质教育,点亮东小学子灵动的生命。
农村心得体会 篇3
在上海交大旁,树立着一座独特的建筑,鲜红的墙壁上隐约可以看见一位老人的头像,他便是钱学森。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句激情澎湃的话便出自他的口中。而这座巍峨的建筑,便是钱学森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跃入眼帘的便是大厅墙壁上整齐的手稿公式,令人称赞。停下脚步,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一个倒置的红色金字塔,仔细观察,竟发现上面有字迹,想必那就是钱老的手稿了。步入序厅,钱老的铜像展现在眼前,铜像身后则是一枚火箭,火箭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一激励人心的话。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杰出的科学家,曾赴美留学,他的天赋令当时的美国人都大为赞叹,他1935年来到美国,拜冯·卡门为师,在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宁可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也坚决要回国为之效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但却遭到重重阻拦。美国海军次长甚至扬言:“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红色中国。”
究竟是怎样的坚强毅力,又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在支撑着他?1955年,他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望着墙上一张张图片以及一段段讲述钱老传奇一生的文字,我倍感惊讶,原来真的有人愿意放弃功名,再一次隐姓埋名,只为报效祖国。他曾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老对于功名荣誉淡泊看待,他的书架上摆放着成百上千的书籍,这些知识,是他为国效力的本源,在他心中,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科技人民的协同攻关,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这份淡泊名利,令人不禁抚掌称赞!
“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在钱老的领导下研制成功。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之下,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品研制成功,我们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若非钱老等无数先辈们的奉献,何以有如此成就?”听着导游的激情讲述,我热血沸腾。
在这次行程的最后,我们跟随导游,高举右拳,又一次喊出这鼓舞人心的话:“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感谢钱老,感谢这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未来在我们手中,坚信我们必将展现中华风采。
农村心得体会 篇4
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期盼已久的曲阜研学5月18日到5月19日如约而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穿上统一的校服,带上简单的行李,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一同穿越时空,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开启了难忘的曲阜研学之旅。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到曲阜的第一天,我们举行了开笔礼。当我们穿上古色古香、庄重典雅的汉服,似乎每个人都在一瞬间变成毕恭毕敬的古时读书人了。随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我们学习了标准的拜师礼:首先向自己的老师深深地鞠三躬;接着为伟大的`孔子上香行礼,以祭奠孔子;又“咚、咚、咚”地敲三下鼓,向全场人宣告自己立下的志向。
接着,我们来到了孔庙。孔庙有很多,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等级最高的还是要数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松柏,孔庙的柏树有上千棵,期中树龄最大的约两千岁,我们五个同学才勉强把他围抱起来,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步入万仞宫墙内的孔庙,通过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柏,同学们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孔子的学生,亲耳聆听着孔子的教诲,感悟着杏坛下圣人的博大情怀和万世师表的点点滴滴。
游览完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孔府,这是孔家子孙后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楼房。孔家自古代以来以诗礼传家,所以当然少不了学堂孔府的后花园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锦鲤,它们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孔林。孔林右侧有七十二棵柏树,象征孔子七十二位贤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碣碑林立,石仪成群,有孔子历代子孙墓葬万余座。地面上还有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的题记石刻,同学们瞻仰了孔子子孙三代携子抱孙的墓葬布局,体味了子贡含悲尊师的情怀,领悟了何为儒家的“仁爱”。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尼山圣境,尼山原名尼丘山,一代圣人孔子诞生的地方。仰望72米高的孔子像,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尼山之所以称为圣地,是因为它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孔子是大家心中的一个圣贤,生贤,圣人!
短短的两天时间,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从未接触的东西,触发了我内心的深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因创建儒家思想而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却不曾知道,孔子的身世坎坷,他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寒。孔子生于战乱时期,却崇尚和平,推行仁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这小小的一部分,便反映了中华传文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多多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通过这次曲阜研学之旅,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哲理,真是不虚此行!
农村心得体会 篇5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xx县组织的幼儿教师岗位培训,听取了多位专家及县优秀教师的知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处在一个突飞猛进的科学化时代,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唯有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做好幼教这份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小班的老师,很深刻地意识到职责的艰辛,我们要把我们的爱给孩子,用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宽容的爱去感染他们,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孩子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孩子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孩子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师”,孩子才能真诚的去爱别人。
这次培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县幼儿园范老师所上的课“如何防止幼教的小学化”,是的,我们农村的大多数家长往往以孩子在园识多少字、会拼多少拼音、会背几首古诗等来衡量孩子的在园成果,他们往往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成果,这就要我们教师去做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共育”。范老师提出应以丰富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何让家长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讲解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如何看待幼儿的发展,如何评价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工作,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辛苦工作,促使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共育。
本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3-6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知道我们小班的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我们要通过观察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特长与欠缺,从而更好地去引领孩子,指导孩子,我们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去完成我们孩子的在园生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做到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迎接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喜欢孩子要真心,教育孩子要精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相信心中有太阳,人生就没有阴雨天,一定把教育事业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