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篇1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理财书籍,我开始认为此书是以非常死板的写法写的,但当我静下心来读了10分钟后,发现书中却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例子,慢慢地、细心地让我们理解富爸爸的成功理念: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在我细细口味书中故事时,我也悄然打开了一扇全新财商认知之门,它告诉了我在社会当中的两类人:一种人是有学历有知识,但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着既定的工作,和穷爸爸一样;另一种人是会通过创新与探索去寻找一份成功,很好的平衡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他们懂得把钱用来投资,让钱生钱,也就是让钱为他工作,跟富爸爸一样。当我把这本书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忽然发现,我貌似也登上了致富快车。
总之,《富爸爸穷爸爸》告诉了我宝贵的财商知识,告诉了我以后工作学习时要抓住良好的机会为成功铺路,并三思而后行,还要敢于冒险,拥有坚强的人格,勇敢的心。在此我也很乐意将这书推荐给大家,也希望你们也能从这书中读到属于你的学习致富理念。
虽然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却从不曾越线。可以说今后依然会会考虑分散风险但也会平静地接受收获减低的事实。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篇2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早在二年前我就看过,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如果二年前我没有看这本书想必我今天还在打工,最近我又重新看了这本书 嘿嘿,没想到又应验了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我比较认真的看了富人不为钱工作这一章节。标题吸引了我,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富人都是为钱工作的。不过又仔细想想世界五百强们应该就不是为钱工作了吧,
恩,只能说我认识的富人还不能介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了。一章读完证明确实如此。原来认为的开着大公司开好车有好几套房子的富人们,他们一样因为恐惧和贪婪为钱而工作,身心都不能自由和快乐。因为可能他们不知道关于钱的知识;不知道什么是资产和负债;(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而只是害怕没有钱的生活,让这种害怕的情绪控制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象一头驴一样的周而复始的老鼠赛跑。而不是用脑子想一个能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学习财务知识,用钱来为自己工作。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反过来我们又是那么愚蠢,因为98%的我们都是驴子。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不当驴子?
大多数人选择对生活屈服,不承担风险,过稳定的生活,社会和我们的父母都这样教育我们。走出校园我选择了挑战,因为不安分的性格还有无知无畏。其实确切的说我没当过几天驴子,也没有能找到用钱为自己工作的方法,因为根本不知道。按照书上的说法。钱为你工作的标志是:不需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这种事情听起来的确很棒。在我的理解一件事情少了你还能够继续运作就必须有一套系统让它上轨道,这套系统就是核心的竞争力和完善的管理。我认识的我听过的这样的企业象中国石油,昆明的城建股份,还有万科地产都应该算吧。(不知道你的公司算不算,如果算的话我们的距离就不成问题了)除了这些,能不为钱工作的事情还需要信息、创造别人忽略的机会来赚钱等等吧。
不过话说回来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只有接受那份工作,因为要生存但是在能够生存下来之后,不是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是要开始创建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事业去推动自己的发展,而不是乞求老板加薪水,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经营自己的事业。
在附上二句:任何重要东西是通过采取行动,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来学习到的。社会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功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心。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篇3
粗读了下,有几个点比较有意思:
1.投资和消费的区别;
投资的目的是增值,而消费更多是享受和攀比。越早开始储蓄,未来的财务压力会越小。
2.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资产是那些让钱走入你口袋的东西;——自我增值;负债时不断让你支出的东西。
对成年人来说,把支出维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勤劳工作,可以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在确保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资产项。
3.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实社会解释;
征税征的谁的税?是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阶级中的富人的;真正的富人没有被征税,因为企业这一套组织形式给予了富人避险的优势。
对于普通人来书,先得通过努力工作,跳出雇员的陷阱。
金钱的创造过程:资产无需征税,而且创造收入。联想到企业购买两辆宝马的故事。
用5000美元的首期付款,先以4.5万美元(低于市场价2万)的价格买下房子,然后,出租给一位大学教授,月现金流刚好持平。但一年后该地的房产复兴,又以9.5万美元的家价格卖出。以此换更大的房产,并计划卖出,滚雪球。
4.财富损失心理对人的影响与转变懒惰的思维方式;
克服对财富损失的心理是第一步;
过分的畏惧和自我怀疑是浪费我们才能的最大因素。寻找工作的时候要看能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到多少
愤世嫉俗者从来不会赢(原因在于其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忙碌的人往往是最懒惰的人,避免懒惰的办法是变得更贪婪一点,把“我不能支付”的问题转化为“我怎样才能支付”,以此创造一种更为强有力的思想和更有活力的精神。
5.支付自己还是支付别人的偏好排序——公式就是,把“种子”播在资产项。
(1)超现实的精神理由——精神的力量。
(2)每天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力量:一是时间;二是学习,即每天要选择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我们头脑里所学到的东西去实现目标。
(3)慎重的选择朋友——远离胆小,接近内幕人
(4)掌握一种模式,再学习一种新的模式
(5)首先支付自己——自律的力量。有胆量不随大流才能致富。即使资金短缺,也应承受压力而不要动用自己的储蓄或者投资。
(6)先予后取是一个普遍的公理。
6.理财意识说白了就是不要试图光通过工作实现财务自由,而要通过自己的资产积累实现钱生钱。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篇4
高中还是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本书,据说在美国是畅销书,于是进入中国之后也畅销了好一阵子。可是当年还是个学生,自认为是个文化人,内心对畅销书有着莫名其妙的偏见,总觉得所谓畅销书都是靠的包装,未必真的都卖的很好,即便卖的好,也是没营养而又速食,都是专门给没耐心看“有文化”的书的人看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偏见真是来的莫名其妙,我当时其实并未正儿八百的看过任何一本所谓的“畅销书”,也对如今非常普遍的炒作营销的手段一无所知,却坚定的有着这样的观点,近乎于叛逆地避开一切打着“畅销书”名号的书。
偏见确实害死人啊!如果我早些看过这些书,接受了其中的理念,当年大概就不会在要不要再买个小房子这样的事情上犹豫了,更不会放弃对房子的追求。毕竟,虽然当年的我对于“财务自由”没有一丁点儿概念,但是却奇异地把理想定位于“当一个包租婆”,因为这样我就能既保证有收入又保证有闲暇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现在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是建立在这些年的人生阅历之上的,也许当年作为一个学生的我,就算看了这本书,也未必能够理解其中所说的道理,甚至把这书当做忽悠人的东西(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这书写的确实给人感觉神神叨叨的,而且反反复复都在说他凤凰城的投资),更加加深我对畅销书的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听到春楠和快车道的推荐之后大概会嗤之以鼻,不会再看第二遍,也不会有今天的理解。历史不存在假设,人生的因缘际遇,真的是很难说的清的事情呢。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篇5
随着著作《富爸爸穷爸爸》的推出,在经济变革如此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罗伯特的话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无价之宝。
越来越多人的通过这本书,获悉了“富爸爸”的理论;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罗伯特的犀利言语下,藏着那么多的教授人们磨练“财商”的致富名言。例如,他直言不讳地告诉羽西:“有钱人不买股票,他们是卖股票的。任何交易都有买卖两方,比尔·盖茨不是靠买微软股票发财的`吧?他是靠卖微软股票发财的!”所以,记住罗伯特的结论,肯定会对你的财商改善有所帮助:“等式两边,是买方和卖方。卖方是核心人物,买方是局外人,所以卖方赚大钱,而买方要冒风险!”
穷爸爸要么很重视教育,要么很忽视教育。重视教育的,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一切。教育子女“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别人给什么书,就念什么书。学校毕业了,以为教育就结束了;忽视教育的,一根筋认为,“教育有个屁用,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呢,人家没念书的还当老板呢”。这些都是无知,有可能意外发财,但不会系统的发财,把目前让他发财的门路去掉,他就很难再发财;
而富爸爸却是非常重视教育,不同的是教育不一定是学校教育。去参加炒房的培训班上网学习财务知识,去义务市场观察商人如何待人接物(沟通能力),去拜访某个富翁问他是如何赚钱,读一本有助于跟人打交道的心理学的书……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而且教育是一生不断的。
作者通过穷爸爸和富爸爸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告诉我们不能像穷爸爸一样太过于拘泥一些事情,要学会变通,要跳出框架去思考和去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有时候一味的循规蹈矩未必是好事,一味的寻求安稳,只会让人埋没创造的能力而在原地停滞不前。虽然穷爸爸的那些思想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是大部分人以此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社会是发展的,如果所有的人都像穷爸爸那样想,就不会有创新,社会就不会有进步。
从富爸爸那里学到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思想,开阔我们的思想和视野,发挥我们的才能,这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好好思考的。对于我们经济学的学生来说,纯理论的东西太多,我们更应该学学富爸爸的思想观点。但我并没有要让所有人都学富爸爸,在当今这个社会穷爸爸的思想观点仍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