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1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2
童年我和朋友们快乐走过,留下的是开心地笑,是那记忆清晰的趣事。回想起来,心中顿生怀念。但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却并不光明。【童年】就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用艺术向我们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以及19世纪俄国社会风貌。故事始于阿廖沙3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而他却不明白什么叫做死。只看见父亲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神情吓人,外祖母和母亲在一旁号啕大哭。后来,阿廖沙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家里生活。这个家庭很不和睦,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敌意。
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粗暴,贪婪、自私,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尔和雅科夫同样粗野,自私自利,对孩子们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圆,头发又黑又密,鼻子软塌塌的,总穿着一身黑衣服。我认为,她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热爱生活、宽容的人。我想,正是外祖母这些优点和对阿廖沙的呵护激励着高尔基,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幸福多了,童年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还有亲人朋友的关心。而且每天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不愁吃穿。
可阿廖沙呢?父母过世后,连唯一的亲人都把他赶出了门,每天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着实令人同情!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更应该怀着一颗灼热的心去奋斗,为将来而努力!对生活中种.种的困难不可以放弃,要凭借智慧与力量去战胜它,使出浑身解数,向命运挑战!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3
大自然的创造,有大美而不言;而我们自己的创造,则更是变化莫测,千姿百态。还记得前面的若尔盖草原和九寨沟吗?在那些地方,大自然亲手给我下了挑战书,要比拼谁造出来的彩虹更胜一筹,我当然接下了挑战书,大自然,我要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第一局:由大自然的《雨后彩虹》PK珞珈的《棱镜彩虹》。
裁判说:“首先我来点评一下大自然的《雨后彩虹》。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雨后彩虹》这一作品就很好的直观表达了这个道理,同时,雨后的雾气则使彩虹若隐若现,显得十分飘渺,有如仙境;还有,雨后凉爽的空气也为这件作品增色不少,经过大家的商议,这件作品最后得分为99.99分!”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可是,”裁判顿了顿说,“珞珈选手的《棱镜彩虹》说明了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光组成的,但由于波长的问题,我们只能看见中间的七色,这就是彩虹七色的由来。这件作品十分简单,只使用了阳光和三棱镜,但是,把原来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也是一种能力,所以,这个也是99.99分!”台下响起了更响亮的掌声。“哼,别以为打平了就能赢,还有第二局呢!”大自然不服气地说,“比就比,谁怕谁?”我自然反驳。
第二局:由大自然的《双重彩虹》PK珞珈的《水汽彩虹》。
还是首先点评一下大自然的作品《双重彩虹》,这件作品应用了和上次一样的方式,但,双重彩虹出现得更加优美、和谐,可是有些老套,所以经过商议,这会影响其分数,所以其最后得分为——99.98分!有时,0.01分的差距也会改变结果,大自然只好灰溜溜地下了台。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上台,对着裁判耳语了几句,裁判听着听着,眼睛突然瞪得贼圆,“由于有人举报,”裁判顿了顿了说(这个时候裁判总喜欢关键时刻卡壳),比赛结果将发生变化,因为珞珈的《水汽彩虹》作品有抄袭的嫌疑,取消资格,因此——大自然获胜!“台下响起一片欢呼声,“这不公平!”珞珈挣扎着被拉出门外。
事后,大自然总喜欢画彩虹嘲笑我,这不,暑假“三角游”就被大自然嘲笑了两次。唉,还是自然的东西漂亮啊,我时常感叹!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4
“真能干,好孩子!
”种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50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比卖破烂更有出息的是到奥卡河岸的木材栈或是彼斯基岛去偷劈柴和木板。
唉,阿廖沙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真是可怜!
”儿子,多吃点,这是你喜欢的炒肉丁。“妈妈边说边把香喷喷热气腾腾的炒肉丁放上餐桌,我大口大口地吃着,感受着妈妈给我带来的舌尖上的美味。”读读高尔基的《童年》,体会体会你的童年。“老师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
是啊!我的童年多么幸福,想吃什么有什么,可阿廖沙呢?为了果腹的面包不得不拾垃圾捡破烂。
”儿子,准备好,说‘茄子’!“妈妈快门一按,闪光灯一闪,美丽的华科大的林荫道,高大的树木,我的笑脸都变成一张张幸福的照片。”读读高尔基的《童年》,体会体会你的童年。“老师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
是啊!我的童年多么幸福,想玩什么有什么,可阿廖沙呢?为了果腹的面包不得不是垃圾捡破烂。
读《童年》读出了高尔基的的苦难,更读出了自己的幸福。我在想,既然很幸福,就要很努力呀!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5
我们的童年是开心的、快乐的、色彩斑斓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了高尔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带他来到了萨拉多夫城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彼此之间总是戒备、提防、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因为舅舅的缘故,他们一家很出名,经常吵架、打闹,弄得家里所有人都胆战心惊。高尔基生活在这样混乱的家庭里,你说他能幸福吗?
跟他相比,我们就是生活在天堂里。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人与人之间是那么的友好,互敬互爱。在家里,我们更像小皇帝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什么,玩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尽一切能力来满足我们,而我们仍然那么贪玩,不好好学习,真是感到无比的羞愧。面对老师的教诲,我们也是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还会抱怨老师,想想真是不应该。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高尔基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都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而我们的条件那么优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勇敢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6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段落选抄:此时此刻,我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纯洁的、飘忽不定的思绪,但这种思绪是细腻的,像蛛网一样透明,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们往往是突然爆发,马上就像陨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忧伤。这有时会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这时你的生灵在沸腾,在融化,渐渐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形状,于是你的心灵的面孔就这样产生了。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7
今天我终于把《童年》这本书读完了,我的鼻子必知不觉就酸了,两行热泪划过脸庞,滴在了书上。我急忙抹掉了那不争气的泪水,但是一个个悲惨的画面却永远的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一个冬天的早上,阿廖沙刚刚睡醒,便听见了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急忙起床,看见他爸爸安静的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他母亲正给他爸爸梳头发,边梳边带着哭腔做着祷告,父亲去世了,阿廖沙悲惨的童年开始了。
到了外祖父家之后,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就一直看他不顺眼,所以经常找茬来打他。又一次,从未受到此般毒打的阿廖沙晕了过去,他醒来时发现外祖父正在床边照料他,见他醒了,便和声和气的对他说:“对不起,我是不是下手重了些。”阿廖沙便建立了对外祖父的一种又爱又恨的感情。
外祖母和外祖父却截然不同,她和茨冈一样心地善良,在外祖父打他的时候,都会果断的伸出手帮他挡一下,外祖母非常慈爱,她虽然慈爱却也免不了外祖父的毒打。又一次,他的外祖父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了她,阿廖沙非常愤怒,看不下去了,直接抄起了身边的一切能扔能打的东西向我祖父扔了过去,外祖父去没有感觉到,事后,才发现有好几根针扎进了自己的头皮。
后来,外祖父又逼着他的妈妈去嫁人,虽然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嫁了。后来他的继父有外遇,两人就此分手。外祖父知道后,气急败坏,把他的母亲又打了一顿。
不久阿廖沙出天花了,浑身长满了红点,这在当时可是真要命的病,而且一传染就一发不可收拾,便把他关在了一个小屋子里。他每天与病魔作斗争,自己的抵抗力挺强,再加上医生的医治,他终于好了起来。
天花刚被击退,城市一片荒芜的样子。“偷”已经成为城里多数人的“职业”,就连他也不例外。没过多久,妈妈久病死了。从此阿廖沙的童年也就结束了,但是苦难还没有结束,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就意味着他没有了母爱和父爱,他从此变成了一个孤儿。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8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童年》的小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达室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了过去。幼小的主人公也曾被用树枝抽的失去了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主人公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只有在苦难中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9
《童年》是高尔基的著作,描述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生活里充满了饥饿、仇恨和赖以为生的一丝温暖与光明。读完《童年》后,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难忘、受到感触。
使我难忘的是小说中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像坚强、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勤劳能干、善良、乐观、纯朴的小茨冈等;如果说作者在19世纪70年代的环境是一片干枯的陆地,那么外祖父就是覆盖了陆地的大海,虽然带走了干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墙那么高,一袭接着一袭,不停地咆哮着。不用说,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无奈地忍受大海的凶猛。但还有外祖母、小茨冈这些小绿洲,成为孤舟的港湾。唉,虽说是下了锚,但海浪是很容易将小舟卷走,甚至将小绿洲淹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而童年对于人生更是一笔不能忽视的珍贵宝藏。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这本书中,童年这两个本应该像糖一样甜美的字却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虽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这种对生活充满勇气与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触:依靠一个人,只能依靠一时,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荆棘还很多,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克服。这样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无愧于心啊!面对困难时当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惨遭遇,那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这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难道我们不应该比他做得更好吗?
《童年》让我难忘,受到感触,也我从中受益无穷。我不但对高尔基先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进入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到许多人生的道理。这本《童年》开启了我进入世界经典名著的大门,我相信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会收获更多!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10
书,是一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就在几天前,我读完了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未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之中也穿插了很多关于孩子天真淘气的事情,如主人公不知生命危险也要在原地看火。
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罗斯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炼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写照。小时候,我也有这样淘气的童年记忆。一天,天下着濛濛细雨,我的心十分开心,因为我们又可以去到我们的专用“泥巴场”玩。放学后,我和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泥巴场”。我们手心手背分好队,我一看对方的队员委曲地说:“力气的大胖,最机灵的二虎都在你们那边,我们这里只是‘老弱病殘’。”“谁说我们是‘老弱病殘’,快开始!”我队的队员不服气地说。
好,开始。二虎最机灵,第一个拿起泥巴往我队一名收集泥巴的队员扔过来。我队掩护人员也拿起泥球和二虎火拼了起来。顿时泥水四溅,铺天盖地地向我们飞来,衣服上全是泥水。突然,我跳了起来,对手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我身上,我队人员也不甘示弱,全部过来支援我。结果,对方人员全部被命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全身都是泥巴,我也不怕被妈妈骂,因为我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11
暑假中读了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
600字童年读书心得 篇12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
但是《童年》这本厚达298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读完,而且说是聚精会神地读完也毫不为过。小说读完了,我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原型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下面还是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吧!书中写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父亲因病而去世,随着母亲来到外婆家。在他的周围,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还有会跳舞的年轻学徒,有抬起长腿踢妈妈胸脯的继父,有“奶奶”绿老太婆,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在冰天雪地里到小岛上去偷木板的小流浪汉……
他没有同伴,只有对他最好的外婆。在他上学期间,穿的是母亲的皮鞋,用外婆的外套改作的大衣和黄衬衫,同学们总是嘲笑他。老师也经常用一对让人生厌的眼睛盯着我,经常不我赶回家,不让我上学。使“我”厌恶学习,直到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算式题“123……100”没人会做,那是“我”举起了高高的手,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对“我”的态度才有所好转。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在我们身边很少有人勾心斗角,而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却为了家产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父亲推入悬崖。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钱堆着,生病了有人在我们旁边日夜守着,我们多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