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1
王华是江苏镇江派出支援新疆兵团四师的干部,他在今年8月18号那天,他参加完援疆座谈会就启程返回伊宁时,路上遭遇车祸,几小时后经抢救无效离世,将年仅4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献给了援疆事业。
王华生前是江苏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在四师工作的将近三年里,他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得到当地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肯定,是一个优秀的援疆干部。从过往的视频上,从存留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王华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更是一个阳光、担当、勤勉的人。
在援疆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始终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他,那就是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镇江争光,为四师添彩。
刚到四师不久,王华同志就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是王华同志的肺腑之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抓项目“实”。20__年12月初,刚到四师,王华同志就买了一张伊犁地图,赴团场、到连队、下基层,带领大家开展一系列调研。由于调研充分,项目安排得也非常实在有序,三年50多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解难题“实”。20__年春节,王华同志去医院调研察看,发现病房极为紧张,但新的医院已经规划在可克达拉市的建设中,医院改造并未立项。他4次撰写申请和报告,无数次跑省前指和相关部门,最终得到上级的认可并落实了2500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17层的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成为民生援建的标志。
搞服务“实”。“新疆招商引资不容易,我们都要出点力,办实事。”王华同志经常这样念叨。他利用回镇的机会向企业家们宣传四师、宣传开发区。丹阳电缆厂就是由于王华的牵线而落地的。
他善于读书。来疆伊始,就制定了100本书的读书计划,到他离世前,已经读了90多本,记有12本读书和工作笔记。
当我们被信息的洪流轮番轰炸的时候,那些刻意渲染的苦情或者肆意夸张的奇闻以及人为加工的“高大上”会让我们疲惫和麻木。这个普通的年轻干部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度过983天的异乡,离家4000公里的地方。真正打动我们的,让我们心有戚然,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让我们发自内心尊敬的,往往就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身边,来自于细节的感动它是一种给人力量,给人方向的溪流。他也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他更是这样一股溪流,浸润我们的身体,涤荡我们的灵魂。因为同是镇江人,就在我们身边,放佛伸手就可摸到,促膝就可交谈,更让人肃然起敬。
“焦点访谈”节目的结尾说“现在,他的援疆工作提前结束了,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把它当作这里的主人,永远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与荣光,这正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王华,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人民。”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2
党员干部普遍认为,王华同志表现出来的“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王华同志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王华同志给我最深刻的是个“实”字:他对党忠诚老实、对人民热情朴实、对同志宽容诚实、对工作勤奋踏实;他爱学习且善学习,工作能力强,能够把理想、信念融入实际工作中;他感人至深的事迹,看似平凡的小事,对当地群众却是大事、难事、要事。作为一名党校党员教师,我要像王华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情系人民、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王华同志,就要学习他的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党员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体现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在本职岗位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中。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必须靠实践去体现。如果广大共产党员都像王华同志,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王华同志做出了常人做不出的先进事迹,理想信念起了决定作用。
学习王华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怕困难的精神。王华同志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困难的精神难能可贵。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如果遇到困难,就会想王华同志那样正确对待、认识、克服它,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精神。
学习王华同志,就要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就是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群众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才是共产党员。王华同志的作为和表现,体现了一种大公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无私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作为一名党校党员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与此同时,还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每时每刻不忘先进性,一举一动体现先进性,一点一滴保持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创新,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担重任先得强自身,讲先进需有高素质,我以这次学习王华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基地,教师是培养干部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党校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新世纪领导干部而努力奋斗。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3
雪莲,是高山的精灵。凌寒独放,扎根雪线之上,傲立冰川之间;花色素洁,不慕蜂鸣蝶舞,更有药石之效。有人说,因公殉职的援疆干部王华,就像这样一朵纯洁的雪莲花,忍得住孤独,耐得住艰难,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扛得起责任。
雪莲坚韧、圣洁,可谓“草木有本心”。而为人处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终不悔”,坚守自己的标准、锚定自己的目标。同事都说王华身体很好,却不知他办公室和宿舍里放着很多治疗慢性胃病的药;王华带领援疆干部资助了50名学生,却特意叮嘱学校保密;在王华的日记里,鲜有在外人看来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献与牺牲,那些执着与坚持,那些朴实与简单,或许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壮举,但却如雪莲一样:唯其纯粹,所以美丽;唯其平凡,所以动人。
王华用行动与生命,回答了“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当有人计较高寒干燥、水碱、紫外线等对身体的伤害时,王华在可克达拉市高中项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综合楼项目申建殚精竭虑;当儿子因为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伤心落泪时,王华在帮高中生依力米努尔·马合木提跃过龙门……这样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也无关生死抉择,却让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原因,正在于少了“私利”,多了“公义”;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帜,倒下是援疆的基石。更多如王华一样的援疆干部,奉献在此、牵挂在此,有的眼睛几近失明仍坚守岗位,有的妻儿重病无法陪护,有的父母离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干部的真实写照。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他们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与“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活在身边的理想”邹碧华一样,王华与更多的援疆干部,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考题,堪称“两学一做”的典范。走过流血牺牲、毁家纾难的时代,不再有战火烽烟、枪林弹雨的考验,然而对于共产党人,使命的召唤从未停止,笃定的信仰更不能动摇。8800多万党员以榜样为指引,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见真章,在平凡岗位上义无反顾地默默坚守,在群众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必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挺起民族复兴的坚实脊梁。
赛里木湖举杯致谢,伊犁河谷呜咽感恩。日前,展现王华事迹的新媒体作品《想你!天山雪莲为你绽放》刚一上线,不到24小时,阅读转发量就超过220万人次。一次点击就是一次感激,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褒扬,这就是民心,这就是丰碑。虽然王华离世了,但他其实还“活着”——活在新疆各族群众的心中,活在援疆前工作过的句容和镇江的百姓口碑里,活在接力王华未竟事业的援疆干部的坚守中。
无悔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初心永不忘,忠魂守边陲。王华已经化为了那一朵雪莲,绽放在天山之巅,守护着这一方热土,传唱着精神的颂歌。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4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党的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党的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最近,我校号召全党员教师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热潮。张桂梅同志先进典型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她的崇高情怀、奉献精神、工作作风和优秀品格就像那金灿灿的党旗一样熠熠生辉,她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面前宣誓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的庄严承诺。 张桂梅同志作为党的__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但她没有因此而自满骄傲,而是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理想留在平凡的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留在对山里孩子和孤儿的母亲般的慈爱里,抛弃名利、不求回报。她不受外界影响,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张桂梅同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业的同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在教育同行中享有盛誉,这是她多年来热爱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结果。我要以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坚持不懈地无私奉献,以火炉般的工作热情赢得群众认可,树立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观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5
2月26日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录像,心里久久难以平静。5位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杨善洲和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生动的讲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公务员,我们更要认真地仔细地学习,在心里建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不断磨练自己意志。
二、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人民.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本 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三、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老干部服好务。
四、学习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
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6
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看到了袁隆平爷爷离开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难过。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发明,它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乃至世界粮食短缺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爷爷曾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中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粒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为了实现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爷爷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人民。他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永远爱戴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勤俭节约。我原来比较挑食,常常剩饭,知道了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惭愧。从现在起,我坚决不浪费粮食。在学习上,要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不怕吃苦。
袁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我们要接过袁爷爷的接力棒,用真才实学为国家做贡献。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7
作为国内外闻名的科学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们特殊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会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个盲童的来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也表达了孩子对将来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读着孩子们的真挚来信,深受感动,马上摊开纸,拿起笔,动情地写道:.生活是完善的,我们的世界是完善的,而且会越来越完善。虽然看不到,但心里能感觉到。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叔叔都在关怀你,关心你。你是一个有理想有幻想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肯定比别人有更光明的将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宏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这位宏大的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努力工作,在钢琴的键盘上制造出奇妙的乐章,让音乐陪伴人类到一种史诗般的痴情状态。努力吧,孩子,虽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将来'
可见袁隆平对这封信的.回复布满了真实的情感。对于一封从未谋面的远方来信,袁隆平依旧能仔细对待,用情感和真诚回应。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和善,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多强,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妙。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8
英雄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可以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第一步的人,也可以是在危难之际勇于发出第一声的人,是敢于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然,也可以是默默于人群之中,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生命的人。滕启刚同志,正是这样一个躬耕于我们身边的英雄,他平凡而不渺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英雄”这个词汇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将接过滕启刚同志传承给我们的火种,在平凡岗位铸就忠诚担当的品格,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高扬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以青春无悔践行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以矢志奋斗谱写法治事业的辉煌成就,以担当有为铸就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9
20__年5月22日下午,刚拿起手机的我看到了网上的新闻标题都写着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鼻子一酸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此时我却脑海浮现出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的,袁隆平爷爷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所付出,虽然已经逝世,但却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在新时代青年中继续发扬。
认识袁隆平爷爷还是在小学课本中认识他的,当时老师说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我便知道如今我们能够温饱都是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但是听老师讲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以前严峻的条件下,袁隆平爷爷既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又要似大海捞针一般的寻找“雄性不育植株”,既要有耐心又要承受得住实验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就。袁隆平爷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充满决心朝着目标奋斗,总会有所收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如袁隆平爷爷一样,还有许许多多已经逝世的伟大人物依然都留在我们的心中。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10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平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平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平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平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1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想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在上一周要去死的袁隆平爷爷。他都90岁了,但是心态还是很好,身体还很健康,你们觉得他不是很伟大吗?
袁隆平爷爷,您的去世让我瞬间感到不好。虽然我只听说过你,但从没与你好好的见过一次面或拉过手,但是我总是知道你,你为我们中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以前中国只是要维和国家的食物,但是当您到了一个农民以后。中国彻彻底底的出来了,您真伟大。为了不让人饿肚子,你放弃自己的辛苦啊!
袁隆平爷爷在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农业,他创造了13年。让中国一大半的人都吃上了粮食。人生中有多少个13年的,可是袁隆平爷爷就在这一个13年的时间内,让饿着肚子的中国人一大部分全都吃上了粮食。他现在90岁了,还一直辛勤劳动做啊,种粮食让我们中国,吃上了食物。
袁隆平爷爷,他是一个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他为了我们放弃掉了自己的身体。他整整创造了13年。他就是想让我们中国吃上粮食,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现在的今天。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不浪费,光盘行动,我最棒。这是对袁隆平爷爷的一种尊重。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12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他在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中,肩负起了作为法官应有的担当。我深刻体会到向英模学习必须要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不管多忙,现场永远是滕启刚的冲锋阵地,接到案件,他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调查,查清案件事实。我要学习他对案件的“较真”,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见贤思齐、奋发努力。我要向先进看齐,以先进为榜样,身处行政岗位,要以“螺丝钉”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诚担当镌刻进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将默默奉献书写在平凡岗位里,以扎实可靠的作风,以奋斗拼搏的姿态,主动投身到辽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2025 篇13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