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1
无论是过节也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好,这都与放假无关,只要我们能够品味出节日的真味道,照样能够把元宵节过得美美满满,过得传统文化厚厚重重。“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
过出“美食”真味道。元宵是元宵节的美食,虽然这道美食在今天可以四季皆吃,但是,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吃出独特的味道。这独特的美食是人的情怀与美食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在品味美食中感悟生活的真味道,节日的真味道,精神的真味道。美食真味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美丽生活,美丽情怀,美丽营养。品味到美食的这个真味道,是过好元宵节的基础。
过出“团圆”真味道。天上月亮是圆的,地下灯笼多是圆的,桌上元宵是圆的,人们团聚是圆的,团圆是元宵节的真味道。而且,这个真味道与春节的团圆味道不同,春节的团圆味道是亲朋好友的团聚;与中秋的团圆味道不同,中秋是一家亲人的团聚;元宵节的团圆则是天下的团圆,是家人与陌生人的团圆,元宵节是走出家门与天下人团圆的节日。这个团圆的的真味道让我们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在这里得到了的体现。天下一家,其乐融融,在元宵节得到了最精彩的诠释,品味到团圆的这个真味道,就品味到了元宵节的真谛。
过出“文化”真味道。元宵节,猜灯谜是固定节目,从古到今,生生不息,日久弥新。虽然元宵节的习俗更更迭迭,但是,猜灯谜却始终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永不衰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在猜灯谜中感悟文化魅力,生活智慧,美好未来。猜灯谜是元宵节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文化之路上行稳致远。品味到文化这个真味道,就能在元宵节的日子里思想升华,生机勃勃,充满憧憬。
“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美食的真味道让我们的嘴巴香甜,团圆的真味道让我们的情怀圆满,文化的真味道让我们的精神璀璨。在品味“真味道”中过元宵节,不放假又何妨?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2
我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中秋、春节、端午……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老妈煮好了汤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老妈大叫道:“小心点,别烫着!”我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黏黏的、香香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吃完晚餐,我和老爸老妈一行六人一起去月河,梅湾街观赏花灯。一路上,看灯的人可多了,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兴高采烈地边说边笑,整个城市一派节日的气氛。
到了梅湾街,啊,那里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忽然,一个“礼花”“嘣”的一声飞向天空,在夜幕衬托下绽开,五颜六色的伞兵飘然而落,快到地面时才消失。一会儿,又有几颗“流星”从空中划过,闪闪发亮,飞向云层。接着义出现了无数小礼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我赶忙捂住耳朵。
走过梅湾街,我们又来到了古老的月河街,这里举行着猜灯谜、观彩灯等活动。啊,彩灯五花八门好看极了,有叮爱的兔子灯、漂亮的孔雀灯、威武的狮子灯等,让我们左顾右盼,应接不暇。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个个笑逐颜开,满脸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神情。我恍惚觉得自己在做梦,叮这的的确确是身临其境。元宵节多开心啊!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3
元宵节当天,社区内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参与了传统的猜灯谜游戏,欣赏了精彩纷呈的舞龙舞狮表演,还品尝了美味的汤圆。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热情友善的社区居民,我们一起分享了快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我也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居民营造了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环境。
这次元宵节活动,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4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人们观看烟花也就成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晚上七点多一点,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上街,因为晚上大街上要放烟花。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不通。到了闹市区,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我最喜欢看烟花了!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5
在元宵佳节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社区举办的庆祝活动,深入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活动当天,社区广场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我看到了舞狮、踩高跷等精彩的传统表演,感受到了浓烈的节日氛围。尤其是那热闹的猜灯谜环节,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灯谜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或寓意,让人在思考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
参与社区元宵节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元宵节的意义。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吃元宵、看花灯,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淡忘,而这样的活动,正是一个唤醒人们文化记忆的好机会。
这次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团结。在活动中,我看到了邻居们互帮互助、共同参与的情景,感受到了社区的凝聚力。这样的氛围,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邻里关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这次社区元宵节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体会到了节日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6
宋代的元宵节共五天,我选择正月十五,不吃火锅,虽然它是在宋代发明的;也不去吃火腿,东京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那时“东坡肉”刚隆重上市,人们也不像现在的人怕胆固醇高,想大快朵颐机会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锤;在南宋,就吃元宵(汤圆)。这两种元宵节食品现在还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现在,心境变了,过节的氛围也淡了。
顺便也大口吞咽一些节日的喜庆气氛。其实,无须用嘴,耳朵里灌满的声声爆竹早已将元宵的热闹渲染,抬头看天空,缤纷的礼花给宋代的元宵夜开出各种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诗人,跟在他的背后,感受盎然的诗意在灯树上千光照,跟随你身后的是逐人来的明月。如果你跟随的是苏东坡,“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是苏东坡眼中的灯火钱塘三五夜。元宵节的氛围不仅在舌苔上缭绕,还会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那香会在我们的心底萦回,让心灵如化冻的河流。
跟随王安石也不错,你可以看一看花灯,猜一猜灯谜,还会看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紧,答出了就会被招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传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然后感慨那时的学问真值钱,不像现在随房价的上涨不断贬值。
吟咏着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后,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可以给柳丝打一个结,挽住明月;然后以诗词为道路,约来那个在多年以后走失的人,柔情脉脉地向她倾诉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话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年的元夜当是到了现代了,那个在诗意中走失的人还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宝马雕车里,那满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语渐渐消失了,你的泪水和惆怅都是纯粹的,只与爱有关,只与情有关,不似现在掺杂了很多杂质。
在宋代过一个元宵节,不用红玫瑰,有诗歌和脉脉的眼神就够了。你可顺着辛弃疾的视线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实在的,很有质地,可触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现代人一样感慨“听说爱情会回来”,那时的爱情也是纯粹的,就在不远的地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7
在我国很多的地方,元宵节比春节更热闹,举办邓展,猜灯谜,放烟火,舞狮子。
今年元宵,我们吃过晚饭,来到了步行街上,欣赏休闲广场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夜景;观赏壮观的大场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表演。从步行街到广场的一路上,这里全部都灯火通明,美丽极了。在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闪又一闪,好像眨着神秘眼睛的星星。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在十万盏灯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充满了希望的树。在广场的入口处还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为元宵节增加了色彩。这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广场雄伟的建筑物,照耀着每一个人民的笑脸,使人心中感到亲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进毛石市,又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这里的人群再加上灯光,壮观得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这里人声鼎沸,美丽的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节目开始了,首先是秧鼓队的上场,她们用双手创作了一段有节奏的秧鼓,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美好极了。接着是八队跳摆手舞的表演者一拥而上,顿时填满了整个场面。她们动作优美,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后是放礼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礼花朵朵绽放,然后就星星点点地向大地扑来,好似一些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8
元宵节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的过法稍有不同的是,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狂欢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如果说春节是团圆节,那元宵节则是全民“狂欢节”,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然而,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共同享受、传承的文化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表面上是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欢乐,其乐融融,而实质上,却是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全民共乐闹元宵,细品元宵节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元宵节的理解,多局限于“吃元宵”的节日。公众对元宵节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颇。这表明,元宵节的文化传承还存在不足。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利用好元宵这个难得的节日,多组织和引导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让元宵节闹出更多传统文化味。其实,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民间很在意过传统节日,这是因为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春节演绎了举国同庆的欢乐祥和,元宵节则承载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就一定能为民众带来节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将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风尚。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9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非常喜欢。
元宵节那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包汤圆,边包边聊天,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家。汤圆是元宵节的象征,寓意着团圆和美满。看着一个个可爱的汤圆在我们的手中成形,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亲情。
除了包汤圆,我们还一起赏花灯。花灯是元宵节的另一大特色,各种各样的花灯挂满了街道和公园,给整个城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我们漫步在花灯下,欣赏着五光十色的灯光,感受着元宵节的热闹和喜庆。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猜着一个个有趣的灯谜,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恍然大悟,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个节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亲情。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我希望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传统习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元宵节,我过得很特别,也很有感触。这个节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吃元宵、看花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团聚的温暖。
元宵节这天,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包了各种口味的元宵。尽管我包的元宵并不完美,但那种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揉面的感觉,真的太温馨了。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我与家人之间的默契。
晚上,我们去了广场看花灯。花灯璀璨夺目,各具特色,每一盏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祝福。在花灯下,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带着孩子来赏灯,我想这不仅是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机会,也是传承家风的好时机。
此外,我还参加了猜灯谜的活动,这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灯谜背后,都是中国古老的智慧和习俗。
元宵节,是一个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家庭温暖的日子。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像元宵一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