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
当我听到熟悉的品牌名称,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经常会想起一个老人在半夜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打磨不到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可能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但也体现了工艺的伟大。老钟表匠没日没夜的坚持每一个零件没有任何偏差,然后就做了百年机械表。
工匠精神就是坚持认真细致。
职业生涯结束后,日本赛车手凯塔开始改装汽车。每辆保时捷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彩色铅笔画在模具上的。经过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精心打磨切割,才安装到车身上,完美。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手艺真的很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少而精,不图利。
德国人生产的车每年都是限量的,但只用半年工资就能买得起。每辆车都可以用二十到四十年。匠人精神是完美的诠释。
相反,粗心和凑合最终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古时候有个画家画马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就把它改成了老虎。两个儿子问他,他解释说,一个是马,一个是虎。于是儿子出去打猎,一个误打误撞打中了一匹千里马,一个误打误撞骑上了老虎,被打死了。做得像,但最终导致了悲剧。
中国现在的手艺是稀缺的。
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做一件小事。但是,无论是我们身边的小变化,还是社会政治事务的大变化,时代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事情会在千变万化中永存。它们经过时间的锤炼,依然光芒四射,就像我们头顶的天空,日出日落,都是匠人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有手艺。也许现在的我们和少年一样浮躁,说着“差不多”,但是当我们成熟了,回头看看自己的缺点,把浮华从空虚和现实中剥离出来,把自己从一个弯曲的瀑布变成一条静水流深的小溪,我们就会意识到工匠精神是如此重要。所谓匠人也是细心细致。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2
大力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重视职业道德,令行禁止,维持企业正常的工作流程,保证生产活动顺利有序进行。
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是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我们每一位劳动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本明的带头模范影响下,我们要做一个守本分、有追求、讲作风、担使命、有境界、有修为的华邦员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份子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更要在现有美好条件的基础上,乘风破浪,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奋斗。
大力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不断学习,倡导“奉献”品质,不断履职尽责。只有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贯彻集团的学习理念,“学贵有恒,思贵有行”。要做到在岗期间工作勤恳、吃苦耐劳、作风扎实、业绩突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力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树立“实干”导向,响应“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广大劳动者与国家共同成长。在这其中,劳动模范的带头模范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劳动精神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在集团中同样如此,大家积极响应赵本明董事长提出的各项要求,严格贯彻“德、能、干、成”的企业行动指南,努力践行“利于国家为根本,改善民生为己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务实高效,雷厉风行,挥洒汗水,积极生产,同广大的劳动群众共同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3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
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顾闳中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4
工匠,是一种职业,看似平凡,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工匠精神,在究竟来自“何方“?它,神神秘秘,似乎很少人能够体会到它的真正内涵。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不断改变精益求精,其实不然,我认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决定着你的命运,你似乎在慢慢的为之所改变。
曾经有一篇这样说道:“一天,一位大学的学者来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派了几个人到建筑工地去砌墙,这位大学者问了第一个正在砌墙的人说:“你在干什么?”“难道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道。显然,对方是嫌他打扰了自己的工作。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由此来看,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否干出一番大事业。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5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6
“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总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当在《工匠精神》中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灵再一次被触动,是啊,我们生命中大部分时间不都是在工作吗?可是,我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工作?用怎样的行为去工作的?
把每一位同事当做老师。刚毕业的我们多了一点浮夸,少了一点稳重。刚进公司时,我会因为一通电话和客户沟通的还不错,就自认为自己的沟通方式还是比较让客户接受的,但是后来经历接客户、做活动、跟踪客户到店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么伤脑细胞,客户不会因为你一通电话就相信你。现在的我,依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但是我学会了及时向同事、领导沟通,听听他们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客户用不同的方式沟通。
把工作当做一场演出。每一位演员都会把自己的每场演出都做到完美。而我们平时工作,大多时间是因为要工作而工作,少了一点主动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你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你的生活和工作。领导交代一件事,我们要用心的思考,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要求,领导之所以提出问题肯定是看到问题的所在;客户向我们咨询一个问题,我们要及时真诚回复,客户之所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如果我们把客户当成是朋友,我相信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扫街时,只要我们抱着要帮助客户的心态,想为他提供一个不仅质量有保证且价格实惠的环境,并且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相信客户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真诚留下联系方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工作让我们实现了价值和梦想,所以,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工作,用一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行为去对待我们的工作。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努力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己和团队成员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己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起,共同进步。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7
在这周晚自习期间学校班主任同我们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间的特别栏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8
公司推广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学习后,我进行了,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就日培育我们员工精益求精的精神。
先成为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日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环节,要保证自已在岗位的工作无差错,无托延,需要耐心,细心各决心,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先成为一个自我升华的“匠”,如何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完成本职工作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我是从20xx年加入ATL的,很荣幸分到实验拉,一直在Degassing岗位工作,在我们这边是样品的,所谓的样品就是精品,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所以要做得比其他产品更加完美,从调机到生产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因为单小品种多,有时候一个换好几个,当然就避免不了有些电芯比较难做,机器比较难调,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了,对我来说,越是难做的电芯就越有挑战性,当一个完美的品质的电芯从我手中流出,那种心情是无比的自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当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绪,不要拒绝它,要把它当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去跟它交流不仅仅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9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符合每个人的梦想。有些人选择放弃,有些人选择坚持。“比坚持更可贵的是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之所以坚持做一件事,就是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做到最好。”这是56岁的金浩说的。他用了21年的时间把一个普通的街头书店变成了上海最大最漂亮的书店——钱。书店里数不胜数的书,精致的设计,都源于他对完美的追求。经过20多年整理书籍的监管,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视野。
央视纪录片里的工匠中,有记者来到手工杆秤制作的小镇。在南方特色的小巷里,男男女女忙着做手工秤。他们选择原材料,用尺子量出所需长度,让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尽可能的精致、测量、称重。制作一个标准的量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监督,使企业能够诚信经营,消费者有更多的保护。
工人制作的零件,修复人员对时钟的反复校准,传统工艺家的细致雕刻,都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坚持。一个团队花了20年时间编纂的词典;一个老人继承,筛选,煮,晒红糖。官方的说法是,因为有人追求完美,所以在大批量生产商品的时代,有人选择坚持,这样飞机才能正常运行,中华文明才能传承下去。一个人的坚持会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像工匠一样执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质量无法保证。长期以来,中国将失去在世界森林中站稳脚跟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放慢脚步,各司其职,精益求精,才能平和安宁。人的生活需要质量的保证,质量需要坚持工匠精神。十年的忍耐力,兢兢业业的态度,不断进取的决心,才能让文化传承,让国家永存。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改变不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工匠的坚持一样一成不变。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0
幻想是驱动进步的动力,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幻想。靠什么来支撑和实现我们的幻想呢?工作之余,我阅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一、用工匠品质照亮前行的道路。
坚持、乐观、英勇、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工匠品质。前行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从一开头的勇往直前,迎风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称赞,工匠们都会接受,他们用急躁化解悲伤,用坚持战胜孤独,用欢乐笑对过往,用忍耐支撑幻想。因为他们明白,不管经受欢乐还是苦痛,都只为在通往幻想的路上多一些风景观赏。
工匠的品质告知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们要将软弱和害怕遗忘,用顽强的身躯和无穷的力气去飞行。当我们身心疲乏时,找个偏僻的角落细细思考,将喧嚣纷扰暂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英勇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当我们实现幻想时,会发觉所经受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实现幻想的翅膀,我们全部承受过的痛,会换来实现幻想时的硕果馨香。
二、用工匠精神传承经典的厚重。
许多人对于工匠精神的熟悉还停留在一个很机械的阶段,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或许,现在我们正在戴着瑞士的手表,开着德国的汽车,回家时享用着日本的家用电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我想答案每个人都应当很明白,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具有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也能具备工匠精神的品质。我们要喜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要喜爱自己的企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能单纯地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的热忱和执着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和生产出的产品及服务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要形成一种与企业文化想匹配的价值观,并由此更深层次地推动企业的内在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将自己与所从事的事业、企业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