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通用15篇)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时间:2025-03-28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3

  83年前的7月7日,侵略者的枪炮打破了“卢沟晓月”的静谧,在民族危亡之际,雄狮睡醒,中国共产党带领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3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石狮巍然屹立,天际线下不时有高铁列车从京石高铁高架桥上呼啸而过,那潺潺不息的永定河水,见证了83年来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奋发图强的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的历程。硝烟散去,但是历史不应被吹散,它需要我们铭记,铭记因落后而蒙受的屈辱苦难,铭记为救国图强而牺牲的先烈,铭记吾辈当继续奋发图强的壮志豪情。

  铭记历史,就要记住曾经因落后而蒙受的屈辱苦难。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迫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再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带给了近代中国野蛮和屈辱的烙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活体实验”到“南京大屠杀”,那些被侵略者枪炮损毁的城市,那些在战争中罹难的同胞,那些山河破损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一次次血与泪中得到的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就是要记住那些曾经历过的苦难与屈辱,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铭记历史,就是要铭记为救国图强而牺牲的先烈。当近代中国蒙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中国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血荐轩辕,唤醒沉睡的东方雄狮;当中国大地上因为内忧外患而四分五裂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志士以舍生忘死的大义,带领中华儿女纾解国难;当新中国面临发展之困境,一批批榜样楷模,身先士卒绘就新中国的灿烂画卷。“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那些勇敢的人们需要被铭记,他们是中国复兴号的推动者,他们值得被铭记,尤其是那些历史长河中不曾被知晓的无名英雄。

  铭记历史,就是要铭记吾辈当继续奋发图强的壮志豪情。继往开来,中华儿女继续挥洒热血,舍身救民的子弟兵、以身殉职的白衣战士、呕心沥血的科学家,新时代的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奋发图强。因为深知侵略与战争的可憎,今日中国对于和平才倍加珍惜。中国的发展是在自尊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强。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合作,从“亚太合作”到“一带一路”,从合作共赢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是在为全球社会承担更多责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为和平奏响中国最强音。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4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是“七七”事变73周年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1

  在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重温抗战影片《七七事变》,感受颇深。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蛮横、残暴和赤裸裸的侵略,打造所谓“大中亚共荣圈”,妄图将泱泱中华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我们的同胞被奴役、践踏和屠杀,我们的物产和财富被洗劫和掠夺,我们的国土被战火和硝烟所弥漫…这些都深深刺痛了我,悲痛、愤怒、仇视等词汇已经无以表达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这再次提醒我:落后就要挨打,逃避、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与敌人不共戴天、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才是硬道理。

  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人们,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军魂。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虽然武器装备差距甚远,英勇的二十九军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宁可与敌人浴血奋战而死,也不苟且偷生。阵地失去了再夺回,子弹打完了就上大刀,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对抗着敌人的飞机坦克,虽死犹荣、视死如归,不断诠释着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无畏牺牲的民族精神和洗染山河的民族气概。就像二十九军副军长张自忠所言,“作为军人,唯有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二十九军虽然最终没有守住家园,但是他们努力了、牺牲了,彻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企图,也加速了中华民族组建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步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历史、珍惜现在、抓住机遇,才能赢得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右翼势力依然逍遥法外,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依旧受到外部反华势力的阻挠、分裂、甚至颠覆,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虎视眈眈。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化悲痛为力量,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要以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布局为指导,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权为民,不搞特权,勤于自省,为政清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对党、组织、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2

  1937年7月7日夜里,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如今一转眼已经83年了。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以史鉴今、砥砺前行,我们奋发图强、汲取精神,用英勇无畏、用奔流不息铸就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铭记历史的教训,用抗战精神激励“干事创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值此“七七事变”83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心存历史的敬意,从艰苦的抗战中不断汲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谋取伟大复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上拿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魄,敢于啃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敢于涉扶贫顽疾的“险滩”,保持战斗不息的精神,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

  用好历史的教科书,要以史为鉴激发“奋发图强”。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展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牢记历史“教科书”的血泪,始终不渝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事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决心。

  缅怀英烈的功勋,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员干部应以抗战精神作指引,珍惜好这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期遇,传承好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以英雄为楷模,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坚定必胜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英烈,开创崭新的未来。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3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4

  xx年前,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xx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3500万同胞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损失。

  xx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xx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的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七七事变”呼啸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面对侵略者的凶残狂暴,长期积弱受辱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醒,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告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记落的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半年世纪的侵略史,让我们对日本充满仇恨,但这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许多的人眼里还只有仇恨,而仇恨背后的智慧和自信,却经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时间转到现代、现在,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与100年前不同,这一次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尽管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远,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日本更加聪明,更加狡诈,而中国如何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中国人要做的,这是大智慧。

  我们不能忘记那枪声,是因为有些本应该记住历史教训的人偏偏患上了历史的“健忘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却厚颜无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因为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对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偏偏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愤愤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恶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永远的记住那场战争,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7.7”,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去,但是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说,往事怎能如烟?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没有坦诚面对那段侵略战争历史。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经常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解,同时也成为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关系的一大障碍。

七七事变心得体会 篇15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事情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那天,日寇悄悄的躲在靠近卢沟桥附近的草丛里,等待着时机。随着“怦”的一声枪响,顿时划破了寂静的夜晚。潜伏在草丛里的日寇军队见守桥军队不注意的时候开始了第一场战斗。这次日寇是有备而来的,把守桥卫兵打的都没有反攻的

  机会,到最后只好退守桥头。

  第二天守桥士兵们同仇敌忾,对准日寇奋起还击,把日寇打的人仰马翻、哭爹喊娘。他们不服输,中午的时侯,他们从南京推来了大炮,把桥头轰成了“马蜂窝”。

  晚上,鬼子便端上了刺刀的步枪向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的较量。英勇无畏的守桥卫兵知道今晚日寇的到来。日寇军队来到桥上,见空无一人,便放松了警惕,我军给日寇奋起一击,把日本鬼子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我军把大刀向日军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昂头大呼起来。

  第三天,我军向中央部门及海外同胞发了电报。上面写道:“卢沟桥事变”对中国的特别大海外华侨都纷纷来电声援,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慰问品有:军火弹药、资金等。

  第四天一大早,中央部门便派了援兵,来帮助卢沟桥士兵。

  这天,我军乘日军在路上搬运炮火之际,对准日本鬼子就是两炮,日本鬼子被我军打的无还手之际。

  中国胜利了!

相关内容
  • 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我再次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

  •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精选7篇)

    学习《纲要》一个学期吧,感触蛮多的,不仅有书本上的,也有生活上的,通过上课加深了与同学的感情,认识了新的老师,我觉得这些都是心得体会,都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感想,或者是说所带来的收获。...

  •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历史学专业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主要研究人类发展演变的轨迹、不同地域社会时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及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历法、制度,通过分析研究,为今天的'社会生活作借鉴。...

  • 预备党员党课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第22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如期举行,通过这次的党校学习,我加强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收获也很丰富。这次学习主要围绕党性修养、党的历史使命、《*宣言》、当今国际关系等方面展开,总结这次党校学习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员党性...

  •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分乡镇的森林防火工作,在20xx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防火有关要求,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护林防火内容,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银行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为期二十多天的岗前培训就要落下帷幕,这是让人难以忘记二十一天,紧张而又充实,刺激而又耐人寻味。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从校园走进工行的企业氛围,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生活。...

  • 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

    20xx年8月25日,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xx市xx小学举行,这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两天的培训和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 沙盘实训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为期四周近一个月的沙盘实训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几周的课程,带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它更像一个游戏而不是一门课程,但却使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