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课程标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今日,我校组织高端语文老师进行新课标的学习,并要求老师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学习课程标准后,本人有以下的点滴体会。
一、学习新课标,转变训练观念。
老师是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我们的训练观念是否符合课改的要求,直接关系实施的成效。过去的训练观念把同学的头脑当作学问的容器,认为能培育出一个考试高分的同学,就是训练的成功。假如我们老师现在还保持这种旧的教学观念,那么我们将培育出来的同学确定是一个高分低能、被社会所淘汰的人。学习新课标后,我格外明确我的训练观念要更新:语文教学要以同学进展为本,让同学生动活泼、乐观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同学在获得基本的语文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力量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进展。通过新课标的学习,使我生疏到其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了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转变了观念,增加了课改工作的主动性、乐观性和紧迫感。
二、贯彻新课标,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老师应激发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向同学充分供应语文学习的机会,挂念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语文学问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语文学问。同学是学习的仆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语文新课标”格外强调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同学吵闹争辩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争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同学的思维,熬炼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同时还培育了同学质疑问难和合作争辩的习惯。在提倡课改的课堂,同学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课堂上消灭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们教学的课堂主要时间应当要留给同学自主阅读思考,当同学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同学争辩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争辩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同学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争辩才是有效果的。让同学进行争辩,老师还要留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支配和调控。由于“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争辩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争辩,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让同学在争辩的过程中力量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另外,在教学中,老师应敬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敬重同学自己独特体验,让同学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确定和强化同学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同学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同学,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超群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状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同学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同学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爱护同学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乐观性,同时,引导同学或老师自己公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需的。
三、巧用新课标,转变读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当让同学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同学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渐渐生疏和把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很多老先生,包括一些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受来。总之,要使得同学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课程标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当天就算没有成为热搜第一,也刷爆了朋友圈,新修订的数学义务课程标准让我们感受到与20xx、20xx版明显不同,聆听xx教授解读,引发对后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修订后课标精神诸多思考。其中xx教授提到了教学不仅要有结果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性目标,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对此非常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实施中每个环节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因为有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更利于学生直觉的培养,学好数学。
在讲座中,我们还需要关注xx教授提出的新的话题或者说是之前被我们忽略的数学思想,如代数推理、抽象结构、加法模型、尺规作图、数的表达、几何直观等。讲座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些核心概念、核心词xx教授也只是概要性的.描述和解读,课标修订再具化、专家讲解再细致,能否真正落地实现,还在于每一位一线教师的理解与认同,平日常态教学开展。所以,今天的讲座为一线教师进一步阐释了课标修订的意义与价值,课标的变化之处和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课标的学习为教师今后教学指明方向,但因为修订后的课标有较大的变化和要求,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绝非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教学的改变。修订后的课标必然会带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身为教师,不可能置之度外,而是需要顺势而为,积极投入其中,有所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师者,更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