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网 > 心得体会 >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精选25篇)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3-11-04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

  20__年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小学科学课程就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孩子们保持与生俱来的童心和好奇心,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潜能,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家推行“双减”工作,对科学素质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科技活动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高了学生科学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然而小学科学课程落地过程中存在师资紧缺、任课老师教学压力大、精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问题,教师学生课业压力大、时间和精力不足,校舍硬件条件限制等问题。

  这一系列因素实时制约了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培养。但农村学小学却有着自身的优势。如何发挥农村学校的优势,优化学校的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等系列问题亟需更进一步研讨,探讨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阐释科学精神的主要定义

  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是科学精神的体现。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共同信念的总称;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且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之中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追求体现在:创新精神、求索精神、求真精神、合作精神、民主精神、实证精神、求实精神重复和可检验性、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的功利精神、开放精神、实践精神、批评精神、独立精神等。

  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对新事物、新信息、新思想大胆探索的创新意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怀疑求证,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毅力。

  二、浅析科学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更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什么是科学教育?人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最终都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失之偏颇。人们习惯性地把科学教育理解为“系统的基本科学知识、基本科学技能以及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一个片面的理解,而在实际的编写教材和教学中,在考试检查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又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检验和检查,因此科学教育被缩减成为科学知识的教育。事实上,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科学教育不仅使人们获得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获得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至于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和灵魂。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的教育不是教育,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就相当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重视科学精神培养的教育其结果是可悲的,培养出来的人,是不完整的人,这样的人知识技能与理念精神会脱节。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的教育及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探索小学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践途径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么科学教育就要成为学校教学中的常态教育,不仅要把科学精神体现在相关课程教材中还要体现在相关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因此,凡是有超前意识的学校都会注重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科学品质、智慧、文化、精神、情操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和均衡发展;注重儿童教育的人本性、尚美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及生态性的建设;注重儿童时期“诚实、善察、善辨、好奇”科学精神的全面提升。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科课程教学是培养科学精神的“主渠道”

  科学学科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渠道。科学精神的培养是要在主渠道中得到落实,要贯彻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要在遵循尊重儿童天性与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选定内容、设计课案、组织教学。要构建学科专业指导、主导学科配合、辅助学科协作互动,团队共荣共生、同向而行的科学教学体系。学校应着力提升每一位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是搞好学科课程教育的关键所在。某些观点认为:学校高素质的专业科学教师是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领头人,在校园科学教育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在配备专业教师队伍传道授业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配备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其中常规仪器也应按照学校相应规模配备齐全。只有确保了科学课堂高起点、高水准,才能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科学实验与理论学习做到有机结合。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科学教学工作,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能按照教科书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如:将实验过程重复进行就是为了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结论;而对于科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明确儿童科学精神培养的目标要求,并能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加减,达到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校本课程是丰富拓展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校本课程教育系列建设是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校性化的实践与探索。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特征、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等实际情况,开发研制面向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校本活动教材。如校园周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风光,则可选择开展“生物观察”“种植培养”等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的科学趣味校本课。如在校园处在高校周围,则可以大学、小学互动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大学实验室参观”等活动。如学生通过学校科普课里“蔬菜种植”的学习,自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主动参观考察研究常见蔬菜的种植情况,找到了蔬菜生长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制作相应的食物,如萝卜干、泡菜、干竹笋、油焖笋、干豇豆等,最后吃在自己嘴里的那种喜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爱上科学,也能在享受劳动成果的这个过程的获得新鲜感与成就感。这样在拓展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科普内容,锻炼科普实践能力,使学生科普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更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中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卫星发射基地”“保护周围环境”“小区生活垃圾去向调查”“养殖蚕宝宝”等。这些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激起了儿童探索求真的欲望,还增强了创造革新的意识,更能加快儿童科学精神培养进程。

  (三)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引擎”

  要想营造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要想营造良好的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文化环境,那首先就要确保有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想这个社会风清气正,就要开展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样,我们在培养科学精神的目标引领下,力争把学校建打造成为一座具有科学探索价值的儿童乐园。在学校绿荫下或者草丛中竖立一块专栏,专供少年宫的小气象员们每天在此观测并记录气温变化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学校的生态种植基地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栽培番茄、油菜和观赏植物等活动中,与教材中种植的单元不谋而合,真正落实“动手动脑学科学”的教育理念。校园中的宣传廊也可用来装饰学生参观博物馆、植物园、科技馆等课外实践活动的照片,体现学校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实现。同时学校建立的科技角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前沿阵地,这里应该展示学生的科技制作成果,展现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制作科技作品的材料和场地,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科学实践、参加科学活动的空间。校园内的图书馆、科技馆也是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知识宝库,那一则则科学家的故事、那一次次科普知识系列讲座,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科学热情,同时更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

  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渴望,我再次捧起《小学科学课标》,再次领悟课标精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内容按照《标准》的要求,围绕明确的科学概念展开;要考虑该年龄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认知发展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建构科学概念的起点。引入科学探究过程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探究活动要有足够的实验环节,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要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要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要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要给教师提供进行形成性评测的建议和标尺;要考虑学生性别、民族的特点和特殊的需求;要对安全和卫生提出明确的`提示;指出在完成某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特殊设备和器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人才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校内资源

  教师是科学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课程资源建设的首位,加强各类职前、在职教师培训。实物资源包括科学教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利用这些资源,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信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它的获取主要来自教材、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和公共信息资源。

  校外资源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聘请科学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作科学技术报告,参与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发挥社区、各地科学技术协会和科普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立定点、定时、定人的科学教育基地,便于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星空、田野、森林、河流、各种动植物,以及家庭、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等,补充校内资源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实施。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提高所有教师的科学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很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的活动多,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从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两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科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应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内。在教师教育中应加强科学教育课程的建设和专业设置,完善相应的资格考核制度,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较高的科学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还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测。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建议科学课程以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开展,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每位教师教学的人数控制在不超过30人为宜。科学课堂上学生需要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还需要总结与交流,同时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还需要用到许多材料和器材,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课时、教学材料和器材。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带领和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学校要配置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科学专用教室及教学仪器设备。

  除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的要求配置外,条件好的学校还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更多的实验材料。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建立财产登记册,并有定期检查制度,对消耗性材料和缺损报废的设备应及时给予补充。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3

  《内科学》课程标准是落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推进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临床《内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整合序化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和讲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意见和建议等方面阐述得更为明确、具体,由强调“教师教的效果”改为强调“学生学的效果”,突出了学生“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依据

  要做好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必须明确课程设置的依据,这需要通过开展专业调研来实现。我们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门诊)、综合医院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了《内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内科医生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兼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内科学》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着重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学习内容即为工作内容: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

  ②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充分利用临床实际案例、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部分融合对接;

  ③综合评价教学、学习效果: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病例分析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结合期末笔试结果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体现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

  二、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调研结论,我们将《内科学》的课程目标归纳如下:

  ①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以及急危重症表现、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相关辅助检查、转诊指征及转诊知识;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知识。

  ②技能目标:具备运用内科基本诊疗技术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治的能力;具备对内科急、危、重症进行应急处理及正确转诊的能力;具备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一般预防、保健指导、简单康复治疗、健康指导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具备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具备对新知识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定位需求,涵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参考社区医生工作职责,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对《内科学》课程内容进行选取、整合、序化,设计了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等12个学习情境,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急性心衰的诊治等52个学习任务,共计118学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临床实例、实训室、内科学网站、图书馆医学考试培训系统、附属医院病房(门诊)等资源,使学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团队

  《内科学》的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要定期参加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校外兼职教师应由具备高学历、高职称、教学能力强的行业一线内科专家担任,参与校内实验(训)教学的同时承担学生见习、实习的带教工作。

  3.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设备能模拟患者病理(正常)体征,满足学生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方面的实践需要;具有资料丰富的病案(情境)库,辅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所)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4.教材编写与选用

  由于教材建设总是落后于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选择近三年出版的专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且只能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应由专任教师和临床一线的高职称内科医生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在听取基层社区医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内科部分知识点,引入国际先进医疗卫生技术,编写教材、讲义、临床实(验)训指导及实习指导。

  五、考核与评价

  《内科学》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在日常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中的表现,占学期总成绩的10%,病案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5%。终结性评价指期末笔试和技能考核,考试形式、题型及考试内容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类似,占学期总成绩的65%。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内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应校情、学情的课程标准不仅对我校的课程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为全面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4

  一、务必明白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就应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那里就应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那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就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靠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样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应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能够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理解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好处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能够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5

  这一学期我对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

  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我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活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初步的成效,使我学到了许多!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相应的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则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6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下措施,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7

  初中物理成绩差怎么办?先别急,有问题,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绩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学习,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哪部分的知识点薄弱,是力学太难掌握?还是质量守恒不容易理解?还是实验题不会做?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首先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像我们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给我们物理化学都是用VCM仿真实验,是做实验的软件,里面每个实验都有针对的中考考点训练,做完实验再做题,我觉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觉得最主要这套资料综合性很强,适合大多数同学。

  再就是,做题要注意“思”,“思”是 “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若能把握住这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8

  在新形势下,新课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指导老师的上课给了我们极大的挑战。新形势下对老师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以责任为担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课程结构稍作调整,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部分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是以操作为主的课堂,所以老师在讲解部分必须减少时间,多一些演示和学生动手的时间。在传统的课堂结构上作很大的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1)借助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利用数字化的环境才能做出贡献。利用小组讨论法,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者实景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新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信息意识,数字化创新学习。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3)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4)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上课水平和备课水平。

  (5)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新课标的指引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形式多样的变化形式来分解课堂,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提升了上课水平。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让大家在实践锻炼中成长,这样才有用。做最后的努力。

  面对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课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结合近期上网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取代了大纲,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程序规定过细的做法,并在理论上追求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会设计若干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新的软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发挥学生大胆探究的精神,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先驱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开辟,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9

  通过学校组织新课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0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本事,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下头谈一下自我的感受: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资料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资料,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资料,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资料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资料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理解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角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并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景的评价,强调对学生本事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供给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欢乐”且欢乐地学数学。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1

  在物理新课准中指出,物理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习惯。新课标强化实验探究,注重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新课标重视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知道物理学是对相关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物理学研究需要观察、实验和推理,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合理制订跨学科实践方案,科学引导、循序渐进实施跨学科实践。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活动的流程和要求,以及所需知识、方法和设备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着力推进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更要关注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收集证据时,既要重视学生在特定任务情境下生成的结果,又要重视在结果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认识、反思和调整。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复性、持续性的测量和证据收集,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反映学生不断发展的状况。以评导学,以评促学,激励学生进步。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有要求,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这是教师们应该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2

  《新课程标准》强调:此刻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构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和综合运用本事。

  第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本事,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深入地了解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此刻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构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资料有必须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必须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供给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异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供给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所以,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理解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我的主角,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主角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忙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供给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我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我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仅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欢乐,感到自我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教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教师,任重而道远!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3

  通过这次学习,深有体会.初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测定机械效律,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

  通过以上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在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的推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4

  8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海口市中改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参加了海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粤教版)为期2天的专项培训。在整个培训课程学习中,我通过认真学习,积极倾听专家们的实践经验,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新知识和新理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以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我参加培训的内容和体会总结如下:

  聆听黄国洪老师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创新》这一课体会很深,互联网现如今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阔今天的信息教育课程,是我们每个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那么互联网思维将是引领我们走近高科技的信息教学时代。

  黄国洪老师还阐述了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如何定位一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与我国基础教育教改之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专业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学习,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学发挥极致。

  刘良欣老师在主讲《新世纪版信息技术教材培训》时,讲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使我对这门课程加深了理解和认知。对新教材做了非常透彻的分析,让我深刻了解教材有主要的几个特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内容丰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兴趣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此教材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兴趣、规范行为和养成好习惯。通过各种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问题的乐趣,并遵守信息道德和法律规范。

  提到兴趣,徐强老师还特别强调,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激情去探究学习的乐趣,通过激发兴趣探究学习之后,更要保持一贯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深化学习形成自足、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自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耳濡目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5

  我参加了教育局要求,主持的新课标培训。透过学习,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综合实践。现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避免和克服教学生涯中的不良习惯,使教学方式方法显现出多样化。教师们的概念中认为教学就是在三尺讲台上讲课,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海绵体”进行吸收,“填鸭式”的教学是部分教师长久的“顺手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要放手相信学生的各种潜力,教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定格在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活化石,以权威居高临下。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只起陪同,观望、辅导、协调、帮忙作用的人,而不是学生的操纵者,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知识的吸收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搞笑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途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要透过合作讨论、实验操作、探究质疑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用心性,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态和创新潜力。

  二、正确领悟新的教学法。

  新的教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受别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独立、自控潜力,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有利于发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小组或者群众中为了要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到人合作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交往、互动、共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群众观念、团队意识;探究学习。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生活中经历和体验中选取和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新的学习问题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明朗化、学习过程活泼化、学习形式开放化;有利于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因素和用心因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潜力。倡导《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方法,是现实社会的需求。

  三、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性强调综合实践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共同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老师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一味追求学习的结果,而要注重合作讨论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方式的训练是否有效。

  总之,《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我们是不会迷失自己的远航!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6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收获颇多,获益匪浅。我体会到: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只有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课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堂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读了新课标的最大感受。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沙海中心学校王玉娥

  20xx.4.15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7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英语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xx”、“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笔者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

  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8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正确,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

  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9

  我们七所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省教科所专家__老师为我们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再次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于是在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落实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0

  本次新课标中课程理念部分新增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的相关要求。基于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与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领悟体育的意义。

  “教会”——运动技能“教”起来,问题导向激思维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因此,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做好单元问题设计和课时问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以《“8”字跳长绳》一课为例,通过搭建“入绳后的落位点在哪?”、“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花样跳长绳的创意?”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将问题链渗透于课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练中思、思中悟,充分体会和理解动作技能的要点和细节,养成善于观察习惯、理解自评和互评的标准,从而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勤练”——校内校外“练”起来,掌握技能提素质

  “勤练”指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同时科学把握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基于“勤练”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重点在于强化“激趣”和引导“参与”。

  基于“勤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某些技能的项目性质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项目,如果练习手段只是单一的跑圈,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了。若是我们采用图形跑或者加入定向越野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停地进行奔跑,他们的耐力素质在无形间就得到了提升;其次,做好分层式教学。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落实体能“课课练”。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常赛”——集体较量“赛”起来,以赛代练促成长

  “常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竞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的技术动作随时安排比赛。基于“常赛”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教学比赛常态化。将“赛”多角度多形式地贯穿于单元教学的每一个课时之中;其次,校园比赛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设置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比赛,例如:“篮球嘉年华”、“跳绳赛”等;最后,线上竞赛全员化。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开展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不定期组织线上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其中包含由学生个人参加的“单项赛”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赛”。通过各类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争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教会、勤练、常赛”是全面落实这项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练习手段的丰富与趣味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锻炼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在临朐组织的学业水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时间虽不长,但每天的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

  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

  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2

  生物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在初中学习阶段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后期的生物学习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生物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下面谈谈自己在本次新课程培训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长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长,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三、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总之,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3

  我在没有系统学习新课标前,只着重学习了新课标对低学段的要求和指导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所以有些地方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不够准确。在这次系统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标有了新的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基本理念的认识

  经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在老师们的详细讲解分析中,对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新课标的“审美教育”要求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学手段,让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二、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音乐学科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也不怎么爱上音乐课。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得到了两个结论1、是教材原因,2、是教学原因。过去课本中的歌曲年代久远,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脱节,歌曲已对他们产生不了共鸣,还有音乐基础知识存储量少,影响了孩子对教材音乐的理解,因此失去兴趣。因为我教的是低年段,拿到了新的教材,所以看到了现在新版教材上弥补了这一点,对老歌的变更与新歌曲的加入大大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手握新教材与新课标的我更应该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并对新的教学理念要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师本课堂”改变为“生本课堂”的教学状态,运用“发掘表现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比喻、提问、播放相关音像资料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知道了上好一节音乐课。导入要创新、贴题并要在学生们能理解的范围;要明确每个环节目标;语言引导要精确、到位;提炼引导性的关键问题;情感层次要明显;教学方法、形式应多样化等等。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供参考和选择。这都是首次出现的,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

  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理论指导实践,按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2

  7月6日——7月10日,我参加了湖南省怀化市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有的人可能会说:新课程改革不是从20__年就开始了吗,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还有必要学习嘛!其实,我认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新课标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次学习中,有一个叫向翠仙的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谈到了她的一次亲身体会,她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有的老师在领会新课标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运用了多媒体,那节课就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课。她就曾经应邀担任一次公开比武课的评委,在那次比武课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很出色,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但是她并没有得奖,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采用多媒体上课。那是不是不用多媒体就不符合新课改了,非也,不需要用还要强用,这不是画蛇添足嘛!但是现在很多老师仍然有这种思想。

  这次主要学习了在新课标下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让我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4

  20xx初中生物新课标再次强调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素养、培养探究能力。针对这些理念,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第二、倡导“开放式”教学,变革原有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三、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第四、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总之,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

科学课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5

  通过假期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相关内容
  • 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研修心得(精选3篇)

    我是一位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年轻老师,日常教学、班级工作虽然繁杂忙碌,但面对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乐此不疲。在这个寒假里,我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了网络研修,收获颇丰。...

  • 出国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1篇)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如此不同于别人的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哪怕只是短短半年,转瞬即逝。...

  •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范文(通用23篇)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 工作感悟的哲理句子(通用25篇)

    1、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2、一群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人在一起工作,难免会对许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 实习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1篇)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校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有关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1篇)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是我校教师学习的时间,本周安排的是看讲座视频。看罢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讲座和他的那本《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对李老师只有满满的.崇拜之情,他的许多观点我都十分赞同,并将李镇西老师作为我工作学习的榜样!...

  • 班主任个人研修心得(精选7篇)

    四个月的实习,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深深地明白:做一个好的班主任真不简单。实习期间,虽然充满繁忙与艰辛,但却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技能。...

  • 《用心工作》读后感(精选3篇)

    修好一颗心,用心去工作。所谓用心,书中归为8类:事业心、进取心、职责心、专注心、感恩心、宽容心、公正心、平常心。似乎每一颗心都触碰到了我心中的一个角落,让我不禁和自我的工作联系在一齐,时而欣慰,时而懊悔。用事业心去工作。...

  • 学习最美教师心得(精选21篇)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人们叫它“普雅花”。这种花的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苦苦耗尽了100年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