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建桥捐资倡议书内容 篇1
尊敬的各位乡亲、外出乡贤、社会各界热心人士:
您们好!
石坑镇澄江村“九松桥”横跨澄江河,该桥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总长44米。是澄江1700多村民生活、工作、求学的必经之路,村民信奉的圣封“九松坝公王”座落于此,更是连接龙告、圣山与井头、洋郑、边田、大坑等7个村民小组耕作和情感交往的重要桥梁,多年来,她服务着一河二岸民众,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有不测风云,5月27日晚至28日晨,我镇降雨量超过了130毫米,此次强降雨造成年久未修的九松桥桥墩冲毁,造成桥面塌陷,致使对外交通中断,给我村群众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
俗话说“桥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修复九松桥是全体村民的共同愿望,也已迫在眉睫,为早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现经我村广大群众充分协商,决定重新修建44米长,约3.5米宽的九松桥,经初步预算,此项建设工程总需费用约95万元。
目前,石坑镇人民政府及澄江村委会对重修九松桥非常重视,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上级拨款支持,但由于镇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资金缺口仍较大,离预算差距大远。为配合梅州第五红色旅游线路“九松坝景点”发展规划,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尽快争取早日将九松桥建设完成,迫切需要各位村民、外出乡贤、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共同捐资解决建桥缺口资金。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捐款修桥,行善积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们的热情捐款将立碑芳名永铸,您热诚捐款的善举在造福子孙后代的同时也留下您的一份功德。您的事业和人生将会因此而蒸蒸日上,您的子孙后代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倡议人:
日期:__年__月__日
村民建桥捐资倡议书内容 篇2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又到金榜题名时,又一批莘莘学子将满怀希望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的求学征程。然而,在人们为一张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欢欣雀跃之时,却有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得知学费高昂后默默离去。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圆梦大学,共青团凌海市委将开展年捐资助学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为贫困无助的莘莘学子实现心中的大学梦想,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为此,我们诚挚地向全市发出为贫困学生捐款助学的倡议:真诚呼吁热心人士,用您的爱心,点燃贫困学子的希望,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您的资助,将可能让一个家庭摆脱困境;您的善举,将让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贫困学子渴求知识的目光不再失望,也会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温馨的感动。
具体捐款事宜如下:
一、捐赠时间
长期接受捐赠。
二、捐款事宜
1.捐款形式:根据捐款方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团)支部、一个集体、几个捐款人。
2.捐款热线:;地址:x市委办公室(xx市青年大街96号610室);联系人:田来。
我们:您所捐献的每一分钱,都将用于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优秀贫困学子,并将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捐款数额及发放情况进行公开,我们也邀请您一同参与爱心款项使用的监督。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心青少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扶持。向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捐资助学体现了教育和社会对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的特殊关爱,是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行动。同时也为社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体现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道德,表现关爱之心了平台和机会,是利国、利民、利人的慈善事业。
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广大教职工开拓进取、勤勉工作,同时也需要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当不少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业深受影响甚至面临辍学境遇的时候,它不仅让教职工忧心忡忡,同时也牵动了各级和全县人民的心。百业发展,教育优先;芸芸众生,青年为重。面对众多贫寒学子,我们不仅应当深表同情和怜爱,更应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圆他们的大学梦,也给自己一个修身养性、表达爱心、造福社会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捐出一点零花钱可能只是聊表寸心,但对受捐赠者而言或许能够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幸福。让我们每位干部都行动起来,慷慨解囊,集一元、十元的涓涓细流,汇成关心贫寒学子爱的大海,让更多的人远离贫困、远离愚昧,这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的善行义举。让我们共同伸出援助之手,以拳拳爱心为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铺设一条绿色的成长通道。
年成立县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爱心助学基金会以来,年募集善款60302元,年募集善款60573元,已总共惠及大学生25人,发放善款104000元。今年基金会捐资助学工作已开始,倡议各会员、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请伸出援助之手,按照自愿原则,或多或少,聊表心意,以单位集体形式上报,也可直接到县教体局进行捐款。县教体局将派专人负责,将捐助资金分配给需要资助的孤儿和严困户大学生。为保证爱心助学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透明,基金会每年县两会期间将把爱心助学金使用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望各单位负责人于9月5日前将会员及捐款情况上报县教体局,请随表附上捐款人姓名、单位、捐款数目等。
xx县教体局
20xx年x月x日
村民建桥捐资倡议书内容 篇3
尊敬的各界爱心人士:
我们是一群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共同走进了湘潭县白石镇马家堰中心小学,看到残破的教育环境而震撼!
小学处在湘潭南部边缘贫困地区。经深入了解,该地区附近八个村的适龄儿童都需在此就读,而现有的教学施舍历经了几十年风吹雨打已经严重老化,早已不堪重负:已成为危房、漏水严重、门窗严重受损、电线老化、设施仍停留在七十年代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安全和正常教育!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相当于抹杀了孩子的未来,更别提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发展!让白石镇的孩子们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和信息,能够与同龄人一样,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们需要您的帮助,我们代表孩子们对您的善心表示由衷地感谢。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来为马家堰中心小学的重建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衷心邀请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让大家的爱心发挥最大的效益,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让我们,点亮希望!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村民建桥捐资倡议书内容 篇4
各位西部周堂籍爱心人士:
周堂西部这片热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周堂镇三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祖国栋梁之才。家乡人们朴实无华,尊师重教;三中学子勤学苦读,志存高远。现在不少学子已走向了不同岗位和行业,工作让人羡慕,事业和成就让人骄傲和自豪!然而,在您欣赏成功和喜悦的时候,可否还记得那个知识的摇篮——周堂镇三中?
您可否知道——这座风华正茂的中学,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努力,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了学生200余人、老师30名(其中高级教师有6名,一级教师有14名)的规模;自1998年开始,学校先后获得 “县文明学校”,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镇“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全镇中小学统一测试中,周堂镇三中综合排名连续5年稳居全镇第一,九年级中考,综合排名8次进入全县前六名。
您可否知道——这座人才辈出的中学,历经世纪的洗礼尤显沧桑:30位教师现仍挤居在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楼房里;室内千疮百孔,风雨相侵;各种实验室徒有其名; 所谓的操场,夏天是荒草连天,冬天是沙尘飞扬,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照妖镜”(积水)。凡到过实地的领导和热心人士无人不感到心酸和叹惜。
您可否知道——这座您耳熟能详的中学,每年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辍学,早早地走向了社会;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选择了上师范和职校,放弃上重点大学的梦想。除国家安排政策资金外,还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通人和,天降时缘。不少领导和贤人志士相继来校察看和指导,感慨之余,萌发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形成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即把现有学校进行全面改造和成立学生助学基金会,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根据初步估算,全面改造需要资金250万元,而成立专用学生助学基金会,拟用基金产生的利息资金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20__年,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已经申请到国家专项资金122万元,现已建成八班教学楼一栋,标准餐厅一栋,理化生标准实验室3所。20__年,我们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0余万元,目前尚缺少大量资金。前几年周堂小学、齐庄小学等周堂籍人士多次聚会商讨如何资助学校改造和帮扶学生,个个当场积极响应,慷慨捐赠,有上万者、上十万者、上百万者,场面无不为之感动。
古朴家乡,崇文尚义;乡村邻里,乐善好施。济困助学,薪火相传,励志学子,感恩自强。希望所有西部周堂籍人士共同努力,广施爱心,力不计大小,一点一滴,皆为深情厚谊,情无分浓淡,一枝一叶,都是关爱支持。聚社会之财,凝化虹之力,聚雨成溪,集腋成裘。
我们衷心期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发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为振兴周堂教育事业奉献一份爱心,送上一份真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爱心助学,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村民建桥捐资倡议书内容 篇5
各位西部周堂籍爱心人士:
周堂西部这片热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周堂镇三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祖国栋梁之才。家乡人们朴实无华,尊师重教;三中学子勤学苦读,志存高远。现在不少学子已走向了不同岗位和行业,工作让人羡慕,事业和成就让人骄傲和自豪!然而,在您欣赏成功和喜悦的时候,可否还记得那个知识的摇篮——周堂镇三中?
您可否知道——这座风华正茂的中学,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努力,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了学生xx年开始,学校先后获得“县文明学校”,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镇“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全镇中小学统一测试中,周堂镇三中综合排名连续5年稳居全镇第一,九年级中考,综合排名8次进入全县前六名。
您可否知道——这座人才辈出的中学,历经世纪的洗礼尤显沧桑:30位教师现仍挤居在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楼房里;室内千疮百孔,风雨相侵;各种实验室徒有其名;所谓的操场,夏天是荒草连天,冬天是沙尘飞扬,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照妖镜”(积水)。凡到过实地的领导和热心人士无人不感到心酸和叹惜。
您可否知道——这座您耳熟能详的中学,每年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辍学,早早地走向了社会;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选择了上师范和职校,放弃上重点大学的梦想。除国家安排政策资金外,还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通人和,天降时缘。不少领导和贤人志士相继来校察看和指导,感慨之余,萌发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形成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即把现有学校进行全面改造和成立学生助学基金会,以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根据初步估算,全面改造需要资金250万元,而成立专用学生助学基金会,拟用基金产生的利息资金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xx年,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已经申请到国家专项资金 22万元,现已建成八班教学楼一栋,标准餐厅一栋,理化生标准实验室3所。xx年,我们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xx年周堂小学、齐庄小学等周堂籍人士多次聚会商讨如何资助学校改造和帮扶学生,个个当场积极响应,慷慨捐赠,有上万者、上十万者、上百万者,场面无不为之感动。
古朴家乡,崇文尚义;乡村邻里,乐善好施。济困助学,薪火相传,励志学子,感恩自强。希望所有西部周堂籍人士共同努力,广施爱心,力不计大小,一点一滴,皆为深情厚谊,情无分浓淡,一枝一叶,都是关爱支持。聚社会之财,凝化虹之力,聚雨成溪,集腋成裘。
我们衷心期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发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为振兴周堂教育事业奉献一份爱心,送上一份真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爱心助学,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