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书范例 > 班会课后的反思(通用5篇)

班会课后的反思

时间:2025-04-13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1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所以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了一节“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主题班会课,给孩子们讲了一些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常识,班会上孩子们表现出了少有的“学习”兴趣,纷纷举手发言告诉大家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通过这节班会课发现两个问题值得反思:一是学生对这类不是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班会课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从上学期以来由于班里孩子学习上差距很大,所以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知识的教授与引导上,忽略了对课外知识的补充与积累,有点偏离了当初的教学初衷与带班风格。但这样过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对优秀生的拔高与思维的拓宽,影响他们的进步。如果过多地关注优秀生的提高,忽略对后进生的辅导,又会导致他们越拉越远,所以这一直是个很矛盾的问题。所以一直建议学生到了中年级重新分班,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可以在适合自己的空间游刃有余地学习,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二是书读得多的孩子课外知识丰富、回答问题积极。其实读书习惯的养成除了老师的引导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和产生共识,只要孩子有了读书的兴趣并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终生的。其实无论怎样做都贵在“持之以恒”。

  真希望班里一些孩子的家长能真正了解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地汲取知识,健康地成长。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2

  11月5日级组开会,讨论了很多事情,重要议程之一是讨论研究初二8班班主任陈老师的主题班会方案。在座的10位班主任、两位主任以及汤副校积极给予意见。这次的级组会议于我感悟颇大。首先是,大家积极给予意见,使得陈老师的班会课教案不断改进,让我也认识到了做班主任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件富有艺术性的事情。

  班会课上,学生是主体。学生要进行讨论,自己进行点评,从中得到感悟。教师的作用是正面引导,总结亮点。班会课的灵魂是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深度,要具有真实性,深入学生内心,认识提高,情感共鸣,富有教育实效,真正达到班会的目的。会议上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又具创新性的活动,很值得借鉴。

  7日那天,有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我和支教的同学也去听了。那节班会课虽然进展得很流畅,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这节班会课没有达到实效性,学生上完这节课,没有真正地领悟主题,没有触动到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堂班会课既不能太娱乐,也不能满堂说教,对班主任来说真是一项考验。对于实习班主任的我们,更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指导老师一直都很重视德育建设,学生信服你了,师生关系也会随之更加融洽,你的教学工作就会进展得更为顺利。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3

  最近一个月来,学校开展了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目的是想借助此次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各种文明习惯。通过这次指导《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我收益匪浅。

  一、活动准备和过程

  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发展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的奠基石。我深深体会到在上班会之前进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心准备了,才能把主题班会上的有声有色。所以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班会设计、主持人稿、班会课件等;并查找了许多资料、歌曲;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因为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才使得班会能够顺利的开展。

  本次班会主要有好习惯故事《嘿》;好习惯诗歌表演;小品《课间10分钟》;全班学生把自己的好习惯贴到成长树上;以及手语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我了解到班会的重要性。经常开展班会,可以使思想教育从本来的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味,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得与失

  班会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没有结束。

  1.得

  本节主题班会构思有创意,形式多样,内容紧扣主题,教育意义深刻,达到了教学目标,并能够与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结合,针对性强。同学们发言、朗诵、表演、游戏,有表情有激情,尤其是发表自己对好习惯的看法时内容充实,精彩激烈,十分的成功。通过活动,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好习惯与坏习惯,对学生发扬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班会课上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失

  回顾这次班会,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没有给足学生时间进行排练,使的在表演时忘词;环节设计时细节考虑不周全,没有很好的计划参与者不明确自己的任务,导致表演时不知道应该谁去。

  通过反思我明晰了组织好一次班会活动需要的是什么。首先要提前思考,设计出活动的方案;其次要考虑好细节,明确参与者的任务;最后是要给足学生时间排练,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他们是活动的中心,是活动最大的支持。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次的好习惯班会给了我很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我了解到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更加主动的参与其中。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4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5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向在思考:学生在不一样的状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忙,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透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应对此刻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仅是时光、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齐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务必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必须会被学生所承认,必须会受学生爱戴。这必须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务必着眼于自我教学行为的改善,透过自我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到达或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向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贴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构成自我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平时我还十分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我的课进行比较。透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就应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资料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关文章: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范文

  2.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案例

  3.初二思想品德期末教学反思

  4.思品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5.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6.高中政治老师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语文比本领教学反思(通用18篇)

    这节课上下来,我总感觉意犹未尽,相信同学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每个天真的孩子都喜欢故事,所以我就把他们带进童话世界。再加上画简笔画是我的强项,看着老师笔下生动的小动物跃上黑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师扮演大树,找几个较为活跃的孩子做小鸟,来表演这首诗歌。...

  • 语文《竹影》课后反思(通用18篇)

    在教学实践中,从宏观布局上,我从文本呈现、文本解读、文本迁移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体现了认知的规律,从文本解读部分来看,将文章定位在描写的生动性和绘画的理论性上,把文章自然分块,由易到难,在这两点上,又将前者定为重点,既适...

  •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本次教学设计,我围绕着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小草’指的是谁?‘大树’指的是谁”?进行了教学。因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 合欢树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

    《合欢树》这篇文章是高一新教材下半学期《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之一。另一篇文章是《记住我》,英国作家泰斯特的作品。在选课的时候,我顾忌到是公开课的缘故,所以主观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课完成。...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反思(精选16篇)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我这一循环正在进行的课,前两节已经讲完了,最头疼的是即将要讲的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理论性太强,怕学生理解不了,分三个课时讲,已经讲了一格课时了,讲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剩下的节在准备中通过前...

  • 小河蚌的故事课后反思(精选13篇)

    《小河蚌的故事》是一篇委婉又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小河蚌听从老河蚌的教诲,纷纷去捡沙子并埋进体内,光阴荏苒,沙子被磨砺成美丽的珍珠,小河蚌们欢庆自己的成果;可是有一只小河蚌望着这喜庆的场面却躲在一旁落泪了,它后悔当...

  • 清澈的湖水反思(精选7篇)

    本课教学我始终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语感、积累运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让学生从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到通读全文,感知美景。...

  • 电脑住宅课文反思(通用5篇)

    1,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1)标小节,标新词。(2)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第一遍读准生字的读音,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3)将最重要的或者是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课前交给老师。...

  •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3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

  • 落日的幻觉课堂反思(精选5篇)

    一、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朗读的训练还要加强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朗读自己写日出的文字时,由于所请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使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变得有些遗憾。...

  • 晏子使楚反思(精选6篇)

    本课为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意图从教学设计中就能突出本科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

  •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反思(通用14篇)

    课文结构简单,浅显易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感悟体会,抓住字词来指导朗读体会。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