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公司实习报告 篇1
笔译的开始是比较辛苦
笔译其实就是和电脑打交道,一天工作8个小时,除去厕所、电话、和间接性瞌睡的时间,平均至少有7个小时是对着电脑的,当然有些同事闭目养神时也是对着电脑的,背后一看你会以为他在对着电脑思考。在一间十几二十台电脑加在一起的房间里,每天要坐这么久,辐射伤害是很大的,搞不好哪天突然变异了都不知道,臀部和肩部也会很酸痛。平常员工之间交流甚少,一天下来听不到几句人声,文件和问题交流都是qq传递的。要静下心坐得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翻译公司客户所给的文件百分之七八九十是非文学的,都是建筑、投标、商业、电子、石油、化工、铁路等等专业性文件。做的时候想坚持什么“信、达、雅”原则的话基本是作梦,公司要求是你翻正确了就好。专业性的文件就有专业性的术语,以前学校老师课堂上用到的比例几乎为零。这些术语有些公司会给统一的词汇,但是那些既晦涩在网上又很难查的一般都给不了,因为人家很多也是网上查的词,还不一定有你的查找的资源多。所以开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原文看不懂或者觉得语法不对的情况,这就好比有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用国语和你说了一些话,但你觉得他说的根本不是人话。
另外,待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起初,我认为翻译是门要求较高的职业,面试淘汰率也较太高,自然待遇应该不差。不过实际情况是培训期(其实每天也在做文件,培训得很少)只有600元生活补助,实习期1200(加保险),转正期=实习期+200左右。翻译公司普遍都是民营企业,不会有什么工作餐或者提供宿舍之类的,拿的是纯工资。当然,这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你的实际工作量和质有所变化的。至于如何变化,现在还不得而知。
所以,想做笔译的朋友要有个好的心理准备。
这里只有“姐”没有“哥”
学英语的可能很熟悉这种感觉,就是总是处于一个花团簇拥(也有可能是“草”团簇拥)、狼少肉多的状态。出了学校,在公司也还是这样,谈到前辈的话基本上都是个“姐”:“这个问题可以问下a姐”、“你收到b姐的文件没”、“c姐说明天放假”、“d姐找你有事”、“e姐。。。”等等。“姐”中高手是有的,听说成都有个姐是联合国什么什么的专门翻译,工资是公司no.1,中译英文件她一出手那是手到擒来,而经理姐的时速是1000字,真令我等高山仰止,俨然一个传说。未来一两年还会涌现出又一批“姐”们,也会夹着几个“哥”吧。不过,这些“哥”中应该是不会有我的。
时间一长大家熟了,也无所谓“姐”或是“哥”了,都还聊得来。吃饭和下班时间,会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等等电梯什么的。上班时,也就不会感觉是坐在一间网吧里了。
整体来说,我们过得很和谐。
我也在乎工资
找工作那段时间,网上很流行某些商业奇才、外企骄子或是hr专家的职场语录。我就见过一些,诸如刚进去的时候不要计较工资、要踏实肯干、给领导倒茶扫地、什么杂活都包了之类云云。我没有反驳的意思,毕竟是经验之谈。但有些人可能误解了一些意思,比如不要计较工资。
许多应届生出来都把“工资”默认为是和领导交流时的敏感词。于是乎,培训期过去半月了,工资没发,我也不好去找领导问为什么。有个女生是培训期+1月过了都没去问,忍道真是到了一定境界,定属“姐”材。梅说,应该问的,这个是员工的基本权利。我觉得有理,于是就去问了“姐”,原来是总经理发工资,而他本身又不知道我们过了培训期这回事,民意通过“姐”才传达到。后来来了些新员工,可能也深受hr语录毒害,培训期过后不敢询问工资。我于是引用了梅的话,他说:“压榨年代,何来权利”。又是一个忍道高手。后来我还是去问了姐,因为我没钱了,发现原来以后的工资是统一15日发的。
我认为,把这些事问清楚本身并没有什么。不要计较工资是不要老想着加薪、提高待遇、嫌工资低的事,并不是说你啥事都不闻不问。
电脑基本知识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译的器是电脑,要利器就要对电脑知识(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信息搜索能力和辅助翻译软件)有一定了解。实习期间,有些女生由于word知识掌握不够,仅由于一些小毛病弄了半天,甚至有时候做完了文件没保存就出问题了。现在的因特网这么发达,想象解决这些问题真是易如反掌,特别是那些常见的问题,随便百度一下,谷歌一下,有道一下或是问“姐”一下,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有的网友解答得是有声有色,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排比都有的。当然,前提是你这个问题要说对才行。常用的快捷键知识是必须的,表格排版也要掌握。trados翻译软件暂时没教,这个估计水平到一定境界才好用,不然你翻译的本身都错了,还去保存起来岂不误人子弟。我看公司这边的“姐”都很少用。
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对电脑知识比较感兴趣,掌握得还好。所以,翻译时诸如排版、查单词、打字速度等,我都没什么问题,因此我整体翻译速度还算是前位。不过,自己翻译的质量我还是不太敢恭维。
实习过来,我也曾觉得笔译很无聊、待遇很差,也曾诸多抱怨,不过我知道自己还是喜欢这个行业。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想,翻译便是我心中现在向往的美好事物之一,好在还不需要玩命。
翻译公司实习报告 篇2
今年1月24日到2月1日期间,我在焦作卓林数码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9天的翻译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积极参与了公司SRS(溶剂回收装置)试运行及相关培训的翻译工作,注意把在校期间学到的外语及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与美国工程师和中方负责人及操作员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在中英韩三方交流中缺少中英翻译的局面,加快了项目的进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了很多。通过实习,我对企业项目运行及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使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现将实习经历总结如下:
一、 概况:
我实习所在的焦作卓林数码材料有限公司,是由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和韩国科林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项目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年产1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生产线,占地173.92亩,位于我市高新区工业区中心地带。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将于20xx年5月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生产能力。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从日本、韩国引进,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为热转印碳带、热升华色带及纳米碳带,适用于软包装材料,如薄膜、标签纸等,应用行业包括快递、医药、日化、电子产品、食品和服饰等。热升华碳带作为数码时代彩色照片打印的最优解决方案,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5亿元的目标。
我实习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是公司SRS(溶剂回收装置)试运行及相关培训。SRS运行的主要目的是环保。目前有机溶剂种类多、使用广泛且用量巨大,不经处理就排入大气,将会产生毒副作用,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回收的有机溶剂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经有焰燃烧或无焰催化燃烧能起到解毒作用,但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通过吸收、冷冻冷凝和固体吸附的办法截留有机溶剂气体,特别是固体吸附的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回收法,都是解决溶剂回收问题的根本办法。溶剂回收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将回收分离出的溶剂投入再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工作期间接触的相关人员主要分三类:
1、两位美国工程师,一位主要负责装置的调试及参数的设定,另一位主要负责整个程序的设计。
2、几位韩国技术人员,分别负责某一具体模块的机械装置。
3、中方项目负责人及操作人员,旨在学习整个装置的运行,为日后的顺利操作打下基础。地点分为室内装置控制室和室外现场两种。
作为一名大学在校生,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参与到此次实习工作中去的。优势主要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反应力和执行力,性格开朗,善于人际交往等。劣势主要有:作为文科生理科相关理论基础较差,相关技术词汇掌握量较少,第一次在用人单位实习比较紧张不自信,小语种(韩语)知识匮乏等。有利条件主要有:母亲在常年工作中积累了完善的技术词汇可直接学习,工作中可以带着我更快适应环境,因为不领工资所以毫无心理负担等。不利条件主要有:实习时间较短,没有充足的余地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等。
翻译公司实习报告 篇3
笔译的开始是比较辛苦
笔译其实就是和电脑打交道,一天工作8个小时,除去厕所、电话、和间接性瞌睡的时间,平均至少有7个小时是对着电脑的,当然有些同事闭目养神时也是对着电脑的,背后一看你会以为他在对着电脑思考。在一间十几二十台电脑加在一起的房间里,每天要坐这么久,辐射伤害是很大的,搞不好哪天突然变异了都不知道,臀部和肩部也会很酸痛。平常员工之间交流甚少,一天下来听不到几句人声,文件和问题交流都是qq传递的。要静下心坐得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翻译公司客户所给的文件百分之七89十是非文学的,都是建筑、投标、商业、电子、石油、化工、铁路等等专业性文件。做的时候想坚持什么“信、达、雅”原则的话基本是作梦,公司要求是你翻正确了就好。专业性的文件就有专业性的术语,以前学校老师课堂上用到的比例几乎为零。这些术语有些公司会给统一的词汇,但是那些既晦涩在网上又很难查的一般都给不了,因为人家很多也是网上查的词,还不一定有你的查找的资源多。所以开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原文看不懂或者觉得语法不对的情况,这就好比有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用国语和你说了一些话,但你觉得他说的根本不是人话。
另外,待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起初,我认为翻译是门要求较高的职业,面试淘汰率也较太高,自然待遇应该不差。不过实际情况是培训期(其实每天也在做文件,培训得很少)只有600元生活补助,实习期1200(加保险),转正期=实习期+200左右。翻译公司普遍都是民营企业,不会有什么工作餐或者提供宿舍之类的,拿的是纯工资。当然,这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你的实际工作量和质有所变化的。至于如何变化,现在还不得而知。
所以,想做笔译的朋友要有个好的心理准备。
这里只有“姐”没有“哥”
学英语的可能很熟悉这种感觉,就是总是处于一个花团簇拥(也有可能是“草”团簇拥)、狼少肉多的状态。出了学校,在公司也还是这样,谈到前辈的话基本上都是个“姐”:“这个问题可以问下a姐”、“你收到b姐的文件没”、“c姐说明天放假”、“d姐找你有事”、“e姐。。。”等等。“姐”中高手是有的,听说成都有个姐是联合国什么什么的专门翻译,工资是公司no.1,中译英文件她一出手那是手到擒来,而经理姐的时速是1000字,真令我等高山仰止,俨然一个传说。未来一两年还会涌现出又一批“姐”们,也会夹着几个“哥”吧。不过,这些“哥”中应该是不会有我的。
时间一长大家熟了,也无所谓“姐”或是“哥”了,都还聊得来。吃饭和下班时间,会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等等电梯什么的。上班时,也就不会感觉是坐在一间网吧里了。
整体来说,我们过得很和谐。
我也在乎工资
找工作那段时间,网上很流行某些商业奇才、外企骄子或是hr专家的职场语录。我就见过一些,诸如刚进去的时候不要计较工资、要踏实肯干、给领导倒茶扫地、什么杂活都包了之类云云。我没有反驳的意思,毕竟是经验之谈。但有些人可能误解了一些意思,比如不要计较工资。
许多应届生出来都把“工资”默认为是和领导交流时的敏感词。于是乎,培训期过去半月了,工资没发,我也不好去找领导问为什么。有个女生是培训期+1月过了都没去问,忍道真是到了一定境界,定属“姐”材。梅说,应该问的,这个是员工的基本权利。我觉得有理,于是就去问了“姐”,原来是总经理发工资,而他本身又不知道我们过了培训期这回事,民意通过“姐”才传达到。后来来了些新员工,可能也深受hr语录毒害,培训期过后不敢询问工资。我于是引用了梅的话,他说:“压榨年代,何来权利”。又是一个忍道高手。后来我还是去问了姐,因为我没钱了,发现原来以后的工资是统一15日发的。
我认为,把这些事问清楚本身并没有什么。不要计较工资是不要老想着加薪、提高待遇、嫌工资低的事,并不是说你啥事都不闻不问。
电脑基本知识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译的器是电脑,要利器就要对电脑知识(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信息搜索能力和辅助翻译软件)有一定了解。实习期间,有些女生由于word知识掌握不够,仅由于一些小毛病弄了半天,甚至有时候做完了文件没保存就出问题了。现在的因特网这么发达,想象解决这些问题真是易如反掌,特别是那些常见的问题,随便百度一下,谷歌一下,有道一下或是问“姐”一下,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有的网友解答得是有声有色,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排比都有的。当然,前提是你这个问题要说对才行。常用的快捷键知识是必须的,表格排版也要掌握。trados翻译软件暂时没教,这个估计水平到一定境界才好用,不然你翻译的本身都错了,还去保存起来岂不误人子弟。我看公司这边的“姐”都很少用。
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对电脑知识比较感兴趣,掌握得还好。所以,翻译时诸如排版、查单词、打字速度等,我都没什么问题,因此我整体翻译速度还算是前位。不过,自己翻译的质量我还是不太敢恭维。
实习过来,我也曾觉得笔译很无聊、待遇很差,也曾诸多抱怨,不过我知道自己还是喜欢这个行业。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想,翻译便是我心中现在向往的美好事物之一,好在还不需要玩命。
翻译公司实习报告 篇4
20xx年x月x日星期五
第三天了,慢慢的一些事物开始上手,不需要别人的指点,我知道作为晚辈,更是一名实习生,早上我会为前辈们倒好茶,讲办公室卫生弄好,虽然看起来有点假,或者作,但是,作为职场新人的我,在接受了家长的教育,和前辈的关照,这点意识还是有的。
今天是全新的一天,在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挑战。因为,今天,我跟着前辈,去接待客户了,虽然只是在一旁记录,会议内容,不发表任何言论,但是,也够我一天消化的了。这是一个原本洽谈好的合作项目,服装是远销美国的,但是对方公司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对方由于还处于金融危机中,销售前景不容乐观,但是合约是之前就洽谈好的,现在对方要求减少产量,这对公司来说,是不好的消息。这是因为如此,外贸部的翻译人员在这次洽谈中起着重要作用,听着前辈流利的交流着,同时把公司的意思转达,我突然觉得,前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因为有她,这次的合作没有终止,而产量也没有减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喜讯。而回到公司,部长也表扬了翻译员,正是她在此次谈判中,据理力争,为公司取得了的利益。
临近下班,我收到双休日休息的通知,这对于连续工作了3天的我而言,是天大的喜讯,正好休息了,为下周继续努力。
翻译公司实习报告 篇5
20xx年x月x日星期三
经过昨天的教训,而且也实习了一个星期了,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传真搞定。经过半天的努力,查找了很多资料,也翻看了公司以前的记录,把相关的翻译资料拿出来对比,我按照书本上标准的词汇翻译,但是很多地方不符合公司的翻译习惯,这就造成了理解不用,所以,我根据公司的要求,再改了一遍,重新翻译过后,拿去给前辈检查,虽然她看见我的翻译眼前一亮,但是她还是很负责的跟我重新解释了一遍,我的一些语法错误,和习惯用语,作为一名在实务工作中工作了好多年的前辈,的确有很多我可以学习的地方,一直以来我的语法就不是很扎实,可是经过前辈的点拨,我发现自己进步的空间很大,同时也把前辈当做学习的榜样,虽然公司的高人还是很多,不过暂时前辈就是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