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庭宣传事迹材料 篇1
古语说“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好的家风会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我家的门楣上一直镶嵌着慈孝、勤勉、修身、仁爱的家训,这也是一直以来父辈做人的理念和对后辈的期许。
我出生在武义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把“百善孝为先”挂在嘴边,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的“孝”不重大节,却重“小节”。我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靠手艺活赚取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父母收工回家,都能吃上好菜、好饭,做好饭菜总是第一个端给爷爷;爷爷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不管手中活有多忙,定会跋山涉水先赶回家看望。一直到现在,家里大小聚会,我们总是让长辈坐在中间,一家大小围着,看着长辈笑呵呵地先动筷,我们才捧起饭碗;
父亲常常说的的第二句话就是“人无信而不立”,要求我们三姐妹一定要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父亲这么教导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儿时山区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父母为了生活,足迹遍布了宣平的每个村落,因为他的宽厚、善良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当年很多人家里做油漆都要赊账,大多都是是年初漆的要等到年底时候才能结算工钱。父亲从来不会主动上门催讨,对我们说等他们手头宽裕了自然会来结算的。父亲说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一个人赖过他的工钱。从那个时候起,我深深体会到,诚信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若能流淌到一个人的骨血里,无异于头顶光环,会被别人全心全意的拥戴尊敬仰慕。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为人严谨、做人真诚,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和朴实的语言影响着我。公公是一位老校长,但从来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某一点私利。当年婆婆是多年的民办教师,完全符合转正的条件,但是公公总是说:“因为我是校长,我们更应该把机会先让给其他人”。乃至于后来的婆婆说:“如果你不当校长,我早就转正了,我们家的三个孩子也早就是居民户口了。”公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也影响着我。走上医院管理岗位后,我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以及亲戚朋友谋一点私利。公公给我们的临终遗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我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公公婆婆不仅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强有力保障,更是我的学习榜样。
我谨记好的家风更是需要言传身教来传承。在单位我总是科室里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坚持每天巡视病房,碰到困难的病人我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也尽自己的能力结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给住院的孤寡老人送上热饭热菜、为遭遇家庭不幸的患者捐钱捐物,我记得我的第一次捐款是参加工作第一年全国助残日成立的那一天,我把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全捐了,为此我在医院食堂吃了半个月的馒头。以后慢慢的就有了贫困学生结对、救灾抗疫、特殊党费等等。我也用自己爱心、责任心获得病人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科室的职工、单位的同事做表率。
在家里,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我谨记家训的同时秉承了家庭的传统美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嫁入婆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身父母来对待,他们有个头疼脑热我都放在心上,在公公病重期间,我一致服侍在床前,端茶送药,翻身拍背……面对20__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第一时间捐钱捐物,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带领家中晚辈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小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一道亮丽风景;支持女儿自主创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营小花坊,传播着美丽的力量;从小引导儿子接触国学,教育他修身立志,努力培养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社会,我一直坚持投身于公益事业,我和我的团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志愿服务。创新了武义县口腔预防保健新模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免费为居民开展各类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等公益活动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同时向上与浙江省口腔医院对接,向下新建了东干、王宅两个口腔诊疗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如今我们口腔医院成为浙大口腔浙中口腔医疗中心,成立浙江省首个省县乡口腔医疗联盟,为造福基层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好家风的引领,成就了今天的我。20__年我被县妇联推选为武义最美媳妇,20__年获得县卫生贡献奖等等。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良好的家风就像一座灯塔,发出光芒,将长久地指引着我们以及后辈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家风连着你我他,家庭系着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也是家庭幸福之梦。让我们一起呵护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同培育清正淳朴的家风。
各位听众朋友,我今天的此结束,谢谢大家!
清廉家庭宣传事迹材料 篇2
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是践行儒道、为国尽忠的一生。无论是贬谪蛮荒之地还是戎马倥偬之中,他总是以国事为重,以尽忠为先,以尽孝为念,并且谆谆教育弟子要立志勤学,以圣贤自期,以修身养心、致良知为人生根本,而不以读书做官谋取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
教导子弟立志勤学
王阳明在《与克彰太叔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久则志亦渐立,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王阳明说:“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可见人生立志的重要。而所谓学问之功,就在消除习气,复归本然善性,这是一个道德修养过程,不可不慎。联系到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所讲“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条学规,首重立志,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更凸显了王阳明的从小“立志学圣贤”思想的重要。
勉励子弟以圣贤自期
王阳明在《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书函中说:“近闻尔曹学业有进,有司考校,获居前列,吾闻之喜而不寐。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读书讲学,此最吾所宿好,今虽干戈扰攘中,四方有来学者,吾未尝拒之。”
王阳明虽在“干戈扰攘”中,仍寄书子侄,谆谆教导他们立志勤学。在他看来,读书为学,目的不在做官肥家,谋取荣华富贵,而在于确立高尚的道德人格,“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这才是“家门好消息”,是能“继吾书香”的好子弟。他在《又与克彰太叔》书函中要求叔父教育儿子正宪读书尽孝,“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在《寄正宪男手墨》中要求儿子“立志向上”,而不必志在“科第”,称“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
忠义为先,以国事为重
王阳明在《上海日翁家书》中说:“男之欲归已非一日,急急图此已两年,今竟陷身于难。人臣之义至此,岂复容苟逃幸脱!惟俟命师之至,然后敢申前恳。俟事势稍定,然后敢决意驰归尔。伏望大人陪万保爱,诸弟必能勉尽孝养,旦暮切勿以不孝男为念。天苟悯男一念血诚,得全首领,归拜膝下,当必有日矣。”
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然而志士仁人虽常怀孝心,但总是以国事为重,忠义为先。王阳明在呈父亲的书函中陈述了“先国后家”的人臣之义,在致儿辈的家书《岭南寄正宪男》中则明确宣示了“我今国事在身,岂复能纪念家事,汝辈自宜体悉勉励,方是佳子弟尔”的“国事为重”的思想。
勇于改过,以改过为贵
王阳明在《寄諸弟》的家书中,特别强调了“改过为贵”的思想,他说:“人孰无过?改之为贵。……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可见,勇于改过,以改过为贵,也是王阳明所提倡的优良家风。
师法圣贤,以致良知为人生根本
王阳明在致妹婿兼弟子徐爱的家书《与徐仲仁》中教育弟子“求古圣贤而师法之”,说:“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又在《寄正宪男手墨》中强调自己的讲学宗旨,要求子弟以“致良知”为人生根本。他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王阳明自提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后,无论是对门人弟子,还是对家人子弟,皆谆谆教之以“致良知”,这个良知,便是孔孟之“仁”,程朱之天理,“致良知”,既是阳明学派的门风,也是王阳明一家的家风。
王阳明的江西大弟子邹守益对老师的家书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极高的评价,说:“先师阳明夫子家书二卷,嗣子正宪仲肃甫什袭藏之。益趋天真,奠兰亭,获睹焉。喜曰:‘是能授简不忘矣!’书中‘读书敦行,日进高明’;‘钤束下人,谨守礼法’;及切祔道义,请益求教,互相夹持,接引来学,真是一善一药。”这个评论,不仅以阳明之教激励阳明后人,且以之激励同门学子,亦足见王阳明关于确立道德良知对于建立良好家风、门风思想的重要意义。
清廉家庭宣传事迹材料 篇3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淳朴的工人家庭。我的父亲今年91岁高龄,原在公交公司汽车二场任工会主席,母亲也已89岁高龄,原在火车站老童家泡馍馆工作,父母两人工资要支撑我们姊妹四人、奶奶爷爷及叔叔九口人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下班回家要照顾奶奶爷爷,还要做饭洗衣,晚上家人都睡下了,又开始缝缝补补。有时深夜醒来看到母亲在灰暗的灯光下缝衣服,那时的我总不解:“这么晚了,为什么要现在做衣服呢?”母亲总是笑着说:“你睡吧,我不累”。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在家,母亲总起早贪黑。每到春节,别人家热热闹闹欢度春节,爸爸工作期间从未同我们一起度过春节。因子女多,一家人加上奶奶爷爷及叔叔,家庭比较困难,爸爸常常是饿着肚子上班,回到家吃土豆充饥,以至于到现在,老爸一饿就浑身发抖。但最让老爸发愁的是学生开学,父亲都会向单位借款来支付我们姊妹四人学费。尽管很艰难,但从未见到两位老人为家庭琐事吵嘴红脸,母亲也从无怨言。
回想过往,平凡岁月,柴米油盐。没有惊世的波澜,没有跌宕起伏的篇章,或许心头时常迸出的一个个词语:温暖、和谐、正直、勤俭、诚实……以及那一件件关于爱的故事,静静诉说着我平凡家庭的质朴家风。
直至去年,省市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到家看望我的父亲,新华社记者专程到家进行采访,并将他的照片在北京展出等,我才知道我父亲在部队,尤其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许多经历……
我的父亲刘森义,曾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随12军31师92团警卫连,1951年2月赴朝参战,同年入党。在第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中,穿插敌后至三八线以南,执行任务中多次与敌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在部队与9号阵地失去联系,老爸与几位战友主动请缨担任侦察任务,于漆黑深夜成功进入9号阵地,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依然担任起与部队联系的任务,在9号阵地坚守任务直至战役结束,消灭多名顽抗之敌,荣立甲等功(视同一等功)两次,乙等功一次。后转业到企业任副厂长兼工会主席。慈祥和蔼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在忙于工作,起早贪黑,甚至周末、乃至于春节都很难见上一面,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工作多么繁多,他老人家总是乐呵呵的。常常听到他们厂的职工夸赞父亲:平易近人,关心职工,勤恳敬业。更为可贵的是,父亲总是埋头苦干,从不宣扬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在朝鲜作战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我好奇的当做故事,听爸爸讲的津津有味。去年,通过记者采访,我才知道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惊险异常的事迹。父亲退伍已有68个年头,为人朴实、谦虚,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穿插任务及上甘岭战役的激烈战斗从未对旁人说起。近年,省市区的领导来家里慰问后才被老同事和邻居们得知。父亲的一位老同事惊讶的说:同刘主席共事四十多年都不知道他还是位老英雄呢!生活中,父母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当我在媒体上看到《一位退伍老兵》报道时,感动的哭了,在那一刻,同父亲交流的一些话在耳边反复回响:您因刚过十月一号部队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而不能享受离休待遇,能否找一下有关部门咨询一下帮助解决?老爸说:想想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还有啥不知足的呢。在朝鲜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父亲,退休30年了,还不忘督促女儿帮助自己按时缴纳党费。老爸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改本色。至今,他老人家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每天晨练打太极拳、读书看报。父母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孝顺、善良、正直、敬业这质朴的家风就是这样传承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及下一代儿孙们。
现在,父母亲儿孙满堂,“始于凡所为非凡”的台训和“勤奋、积极、严谨、敬业、孝顺”的家训影响着我们的家庭。
1997年,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教育我们要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忠诚担当。我们传承家风,牢记家训,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的我们也在无声地教育感染着我们的孩子,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和性情。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优则作风优,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家风清则社风清!
清廉家庭宣传事迹材料 篇4
良好的家风如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对社会而言是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需要每一位家庭去弘扬,方能形成凝聚力,方能发扬光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从小就以自身的形象和行为感染着我,做人要诚信,做事要敬业,待人要友善,心里要有爱。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一直把这几点作为自己的法宝,它也让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刻的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我刚到新生儿科上班不久,那天正好是父亲的生日,下班回家已经很迟了,天又下着雨,家里已经打过几次电话催我回家吃饭了。“该死,父亲的生日礼物还没有买”,我匆匆走出医院,思忖着在路上该买点什么礼物呢?
走出医院的大门口,看见我科室的一位生病了的小孩和他的父亲,父亲将他抱在怀里不停向过往的的士招手,俩人又没有带伞,孩子的父亲用他弯曲的身形挡住怀里的孩子,生怕雨水打在孩子身上。因为是下班高峰,又下着大雨,父亲期盼的车一直没有来到。我被这无形的父爱所感染,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为这对父子撑起了雨伞。
蓦然中,父子抬头看我的那一瞬间,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感激,孩子的父亲连声说道:“谢谢,不用了!看你的衣服也淋湿了!”我笑着回答:“没关系,别让孩子淋雨了,他还生着病呢!”
终于打到车了,父子上车后朝我微笑地挥挥手说:“谢谢了,小姑娘!”我心中无比的快乐。当我准备转身回家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包裹,我想肯定是刚才那俩父子的,“怎么办?家里还等着我吃饭,但如果里面有什么重要物品,肯定会急坏他们的,还是站在这里等会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家里还在不停打电话,我只能说“快了快了!你们先吃吧!”
十几分钟后,雨中我发现了刚才那位父亲的身影,他急忙跑过来,问我:“有没有看到一个包裹?”看到他心急如焚的样子,里面肯定都装着重要物品,我问他是不是这个包裹,他连忙说:“是的,是的!太谢谢你了!里面有孩子的病历,家里的户口本,身份证还有给孩子看病的钱!”我让他看看有没有少东西,他打开后看了看,连忙说:“没有,没有!都在这里,找到了我太高兴了!”说时迟,那时快,孩子的父亲从包里掏出200元钱,说:“小姑娘,这么晚你还没吃饭,站在雨中等我,一身都淋湿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收下吧!买东西吃!”我微笑回到:“叔叔,不用了!钱留着给孩子看病,赶快回家照顾孩子吧!我也要回家了,家人还等着我吃饭了!”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家人都已经吃完饭了,父亲看到我回来,两手空空,衣服和鞋子都是湿的,并没有责问我回来晚了,而是叫我快点换上干净的衣服,吃饭!
饭后,我和父亲坐在沙发上聊起了今天下班晚回和偶遇病人的经过,没有给他准备生日礼物,请他不要见怪。父亲笑着对我说:“你的做法就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做人要懂得感恩,帮助他人,对人友善,不贪小利,孩子,今天我这个生日过得最有意义、最开心!”
我家的家训中有这样的几个词:勤劳,孝顺,友善,廉洁,守法。我会努力做好这几点,并且会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严格要求自己。
清廉家庭宣传事迹材料 篇5
小文家庭,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朝山村,家庭成员4人。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信守承诺,真情付出,为牺牲战友尽孝二十九载;妻子传承美德,宽容能干,和丈夫一起风雨同行唱响相敬相守之歌——这就是小文家庭。路行廿九载,一片心传人间情。小文,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军人,为了兑现南疆烽火中的生死承诺,二十几载风雨无阻走在孝敬战友双亲的路上,与战友的父母家人结下了亲人般的感情。小文的妻子徐冬梅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和睦乡邻,是村里有名的能干媳妇和热心人。她自己省吃俭用,却始终无怨无悔地陪着丈夫走在二十九年的风雨探亲路上。受夫妻俩的影响,一双儿女都养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工作上进的良好品德。他们一家的守信有爱、相敬如宾、孝亲助人,演绎了小家庭温馨的幸福,也为社会大家庭增添了温暖。
小文家庭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