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篇1
在文学社开展活动的同时,该同志还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xx年、20xx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小天鹅杯”作文大赛,有294人获奖,20xx——20xx年组织学生参加长春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现场作文大赛,有近五百学生获奖。只该所教的学生就有近百人次获奖。她也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文学写作大赛“优秀辅导”奖;吉林省第五届“小诺贝尔文学奖”中学生文学征文大赛指导三等奖;吉林省青少年首届“环保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现场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几年来,该同志把组里的年轻人一个个地推到了前台,使他们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名教师,而她自己却在后台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毫无怨言,她的大度受到了全校老师的称赞。
多年来,该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关心学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班主任中是有口皆碑。20xx年她被评为朝阳区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20xx年教育局党委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自九八年我校实行工作成绩量化考核以来,该同志都以她忘我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同志们的好评,因她每年的考核成绩都位居全校教师的榜首,而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该同志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在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我校名符其实的教学骨干。她一贯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必将带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理想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2025年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篇2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优秀教师事迹观后感。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育的成功与否关乎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要使我们的后代成为高尚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那就要老师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用爱滋润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爱激励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北京光明小学叶多佳老师,就是一个把爱播洒给所有学生的老师。尤其是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叶老师这一生多半带的班都是最让人头痛的班,纪律最差的班。这些班里的学生有较差的基础,较差的习惯,自卑的心理,脆弱的心灵,这就是“特殊学生”。这些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教师应该亲近他们,鼓励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予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这些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温暖。
叶老师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真心的关爱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的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多种多样,个性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喜欢聪明伶俐的孩子是人之常情,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引起学生心理的倾斜。
更多的关注特殊学生让他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挺起胸成为集体的主人。
沈阳三十四中学被称为中国NBA的摇篮。三十四中篮球队在中学生篮球赛中屡战屡胜。队长王胜春老师在其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王老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还可以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问题,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更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王老师能耐心的听完学生的申诉给予肯定引导,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与你交流,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结,使其摒弃心病,健康成长。
在队员们犯错误的时候,王老师用宽容的爱修正学生的错误,安抚他们的心灵。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容是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的基石;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容是一种美犹如暴风骤雨后天边的彩虹;容是一种力量,支持人熬过数九寒冬盼来阳春三月;宽容也是一种魅力,一颗宽容的心衬托出一种迷人的人格。人世间时时需要宽容。
学会了宽容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更为广阔,更加美丽;你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老师严中有真爱。教师的严格也是爱,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是一致的。师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师爱,名曰爱之实则害之。严是爱的具体体现,爱是严的最终目标。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教不严师之惰。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严师出高徒,王老师对学生严爱有加。
“漫漫其修远兮”。在以后漫长的教育道路上,学习了王老师和叶老师的事迹,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神圣的使命感给我倾注了奋力拼搏的无穷力量,我将继续默默耕耘,用高尚的人格铸造学生们美好的心灵,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的事业,奉献给我的学生。
2025年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篇3
,男,1966年1月出生,中学数学教师。1987年毕业于洛阳师院数学专业,1987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任教于宜阳县木柴乡木柴中学,这里是宜阳县最偏远的深山区,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学校里,没有热闹城市的喧嚣,只有偏远山区的宁静。他从教20年来,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担任初中中三数学的教学工作,1997年以来兼任学校后勤工作。x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学校为家,为深山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以身作则,并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绝对听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
二、教学教研方面
学者之路多坎坷孜孜不倦收获多,理科教研组组长,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学校中享有很高的声望。1987年7月,张老师从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乡中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轻的他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1987年他开始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市县各项教学大赛,多次受上级表彰。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他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他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好,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他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他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夜晚、忙碌的周末。总感到时间脚步的匆匆,惟恐时光飞逝,机会不再拥有,总想多读快读。多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张老师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他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二十年辛苦不寻常,张老师以他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新一代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2025年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篇4
小明,中共党员,油车港镇中学教务主任,区教学能手、后备干部人选。99年来到嘉兴,曾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他用拼搏与奉献、爱心与信心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乐于奉献的呵护者
沈老师笃信每位学生都有才,并能成才。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他似兄长般地关爱学生,尤其在后进生、心理偏差生的转化中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其育人为本、无私奉献的态度受到家长和同行的高度赞扬,曾4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两次考核优秀,08年被评为区教文体先进工作者。
二、勇于探索的研究者
沈老师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携课题入课堂是他的教学特色。他的课题成果也因此获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所任教班级中考成绩的三指标连续五年列全区前茅。他还善于通过做课题、写论文深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近年来主持、参与了5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中6篇获市一、二等奖或在《中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刊物发表,获得了市教科研标兵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三、恒于职守的服务者
他为人谦和,工作务实。任教科室主任,抓实教科研制度与文化建设,倡导教师真做课题,做真课题,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效果明显;任职期间学校取得区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任教务主任,任职来成功举办骨干教师展示周、家长开放日、校双高课评比等活动,从课堂教学到学科教研;从青年教师培养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成长。
四、勤于实践的收获者
沈老师工作满腔热情,勇挑重担。除做好教育教学等学校管理工作外,他还曾担任校信息员、教研组长,并被聘为镇通讯员。作为组长他带领教师实践新课标,主动上研讨课;作为信息员他勤奋撰写稿件,多篇信息稿在市、区教育网和《南湖晚报》上发表、获奖,曾获区积极信息员、镇优秀通讯员称号;暇余,他还积极参加镇团委等组织的各类活动——镇文艺汇演的主持、敬老爱幼教育和 金点子论坛等等。
2025年区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篇5
我19xx年考入绥化师范专科学校,19xx年毕业后分到林口一中工作,风华正茂的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20xx年调入林口四中,工作至今。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感到无比自豪。“是您的付出让我们有了青春的律动,是您的关怀让我们有了心灵的悸动,是您的教诲让我们有了灵魂的澄澈”,这是教师节学生送给我的感恩寄言,我把它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并愿为这个誓言而终身奋斗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其中的深刻内涵,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成为永不枯竭的泉水。所以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一日也未间断过。既做好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教师之间的过渡,又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已逐步走上成熟。9年来,我始终勤奋努力地钻研着,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可以说,这九年的如花年华让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一)疏影横斜水清浅
19xx年,在林口一中这块沃土上,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任教从初二的普通班开始,到初三的重点班,一步步走来,凭着本性的勤勉与年轻的朝气,我将全部的青春热情都倾注在教育工作之中。清晨披着朝露,喜迎学生上学,夜晚,伴着星光,批改学生作业。接下来便是承担初三重点班的教学工作,我更是矢志教坛,倾心而为,取得了家乡人满意的成绩。
三年的初中教学经历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学习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在艰苦中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为了追逐心中美好的梦,更加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于20xx年参加成人高考,进行函授本科学习,20xx年我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本科学历及文学学士学位。
来到林口四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心中的自信荡然无存,曾有的努力、曾有的辉煌、曾有的一切成就都已不复存在。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在高中的殿堂里无能为力,推开门,一张张鲜活动人而又略显成熟的面孔期待着我,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等待着我。我知道,从那时起,我在讲台上的每时每刻都将面临挑战,可我不能逃避,我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我一方面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备课,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尽快适应高中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面我订阅了高中教辅资料,如《高中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努力学习高中课改知识,把握高中语文的走向,探讨教学方法,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闲暇时间我努力读书,《红楼梦》《三国演义》《古文观止》《中外古今小说》《散文》《读者》《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古代文化,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力图在最短的时间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而勤勉便是暮鼓晨钟,从此不绝于耳。
在教学上我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爱学语文,我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美文阅读,引导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极差时,我就利用零散时间加强学生的写作思路练习,同时我还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名句默写竞赛,古文背诵比赛,使得学生能尽情遨游在文学的殿堂中,体悟文学的精髓。有一次,我给学生讲《鸿门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项羽的看法,学生课下都说语文太有意思了,有些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看完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把自己买的书籍借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好书,然后再课下和他们进行交流,谈谈。
在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各项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从不缺席,主动拜师学习,虚心求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不懈。同时借助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相结合的资源优势,扩大学习领域和学习机遇,广泛涉猎,力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辛勤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四中的两年的时间让我有了展示自己的能力,20xx年我参加了县级展示课,讲授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评为优秀课。20xx年我参加了牡丹江市“一赛五评”活动,20xx年我参加校说课大赛,《小狗包弟》被评为一等课。其间我还多次出了公开课,受到同行的好评。
可以说我就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以勤勉自励、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阳光大道上。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
每每听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都不免心潮涌动,感动于那缤纷多彩春景的同时,我也对它有了别样的体悟。从初到四中到融入四中,从身心俱疲到释怀从容,我要对语文也说“等闲识得东风面”,我要对教学也说“万紫千红总是春”。
回顾几年的历程从三个方面做审视:
1、教学工作
三年的踏实努力为我迎来了新的机遇,20xx年我被学校安排到了高三,完成了第一个高中循环。记得刚步入高三教学岗位时,我不免心情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受高考的考验,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所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我潜心研究,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搜集历年来的高考试题,订阅《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考试报》,研究高考动态,进行专题归纳,专题研究,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备考经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他人取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
20xx年我有幸又留在了高三学年,这一年,我将备战高考的一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进一步相结合,认真审视第一次教高三的失败与成功之处,深入探究,进一步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学习语文,记得当时学生和我开玩笑:“老师自从你教我们语文,我们谁都不敢不做语文题了,你对我们要求这么严,你都快成法西斯了。”可以说,有幸再次留在高三,更给了我足够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而“严”和“紧”成了我高三教学的座右铭,我利用自习时间深入班级辅导,让学生重视语文,爱学语文,最终使得学生在高三一年中语文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
2、班任工作
20xx年我担当了高一(七)班的班主任工作,从没在高中当过班任的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正走在新课改的路上,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在求新求异,力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在管理班级时,我将育人列为班风建设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比如:上课前的“老师好!”有的学生懒洋洋的站相,有的学生嘴动心不动的“问候”,有的学生漫不经心的表情;下课时的“老师再见!”那种释放感、焦急感,无不刺痛我的心。
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让学生扮成老师的模样在讲台前讲课,问好后请扮成老师的几位同学谈自己的感触,使学生意识到懒散的态度影响将影响一个人的美好前途,从此后每堂课前的'问候都可看到学生真诚的问候,学生似乎多了一份自信和发自内心的源动力,这种精神状态引领着科任老师积极地完成每一堂课的任务,也使我尝到了品德教育所带来的喜悦。
当我班同学遇到老师时,无论是教过的还是没教过的,都会主动发自内心地问老师一声好,当有的同学回来??时,都会敲门得老师允许后才回到座位,当和老师一起走路时,都会主动给老师让路。同时我还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告诉学生老师三年来从没在校园随手丢过一次垃圾,学生听完后十分佩服,我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做了一个表率,从此后学生也注意这个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这么强的控制力,我意识到只是思想教育是不够的,为此,我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学生个人卫生好者到学期末奖励,在班级座位上,如果谁的周围有小块纸屑或果皮等三次后罚该名学生擦地一天,这个政策实施后,班级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朱琳同学,她在运动会的时候,不仅把垃圾放在了塑料袋里,还将其他同学随手丢弃的垃圾用手一一捡起,不嫌脏,不嫌累,感动着每一个人。我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如何去加强自身修养,如何去培养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劳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记得运动会时,我班同学的体育并不很好,但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着,吕大林同学为了班级四处借彩旗,借钉子鞋,许翔轩同学多次献歌,王希夷同学在比赛中累吐了却毫无怨言,王泽伟同学在比赛中受伤了也无怨无悔,孙佳、邓红、周廷翰作为宣传组为了给班级多得些分,分分秒秒地写着,画着,每一个人都在为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奋战着,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军训表演中学生一举夺得了三个奖状,运动会团体成绩第十一名,获精神文明奖,春季校篮球比赛获第二名。可以说,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付出,很多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自身道德修养。
3、科研工作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努力钻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走进新课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探索新课改理论方法,在课改大潮中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乘着新课改的旋风,20xx年,我带领高一(七)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20xx年,又一轮课改大潮袭来,新的课程理念以全然陌生的姿态展示给我们,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努力学习着,在摸索中前进。20xx年,我带领高一(七)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在这次总结性学习报告中,我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自主翻阅书籍,自主设计思路,自主研究总结,使得学生充分展示了个性风采,表现了独特魅力,而这次活动让我又一次看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
在从事高中教学的几年,我努力地付出着,可有时候学生的成绩并不能让我全都满意,我很困惑也很彷徨,我怎么寻找答案也找不到,于是我向同行老师取经。我用三个星期的时间观察了两个都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毕业班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在30页的观察记录和十多节的课堂实录背后,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朱老师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作业辅导一丝不苟,教学异常刻苦;而刘老师则课堂上自由随意,甚至作业批改都不太精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言,刘老师应该显然逊于朱老师,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则相反,朱老师几乎每年的考试成绩都低于刘老师,而且在几年的角逐之后,朱老师已经承认了这种差距并着手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秘密在哪里呢?
我发现,刘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与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他善于细心地观察学生,对学生细微的变化都很敏感,经常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经常在自习辅导课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个别谈心。此外,他有一个秘密武器——和学生书信交流。每个学期,他都要求所有学生给他写信,信件内容要求真实,信封由学生自己设计,除了邮递员是学生本人,一切过程都模仿了正式信件的流程。在这样一个近乎真实的交流的情境中,人际交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写作意义本身。学生往往能直抒胸臆,尽管有的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怀疑,而这正是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这种沟通方式一直保持到学生离校,我看到,已经毕业外出务工和升入高中的学生仍然与他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征得刘老师的同意,我看了他和学生近百封私人来信中的20多封,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断定,他和他的学生正在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着一个学习的神话——人际关系的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维度,并且延伸到课堂之外。由此我坚信:“亲其师,信其道”。
在深入参与科研工作的同时,我开始了教学上的长途跋涉,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将个人的教学经验感悟集结成三篇论文:《信息技术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获市级二等奖,《浅谈阅读教学的美育教育》获市级二等奖,《反思性教学初探》获省级三等奖。
(三)雏凤清于老凤声
20xx年的秋天,我用四年的积淀、四年的拼搏,带着如火的热情,坚毅执着地登上了展示青年教师风采的舞台,谱写生命的华章,留下生命的轨迹。20xx年10月,我参加了牡丹江市的“一赛五评”活动,同年被评为“县语文学科教学新秀”。20xx年我带领学生进行《红楼梦之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得到好评。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在四中的这几年,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可说是一言难尽,但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子从四中走出去,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心中又几多欣慰,能够把莘莘学子教育成人,就是我作为教师的最大荣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踩着夯实的足迹,前行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默默地奉献,勤勉地耕耘,继续用饱满的热情书写教坛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