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集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x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科技改变生活》。
同学们,当你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中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牛顿就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当你看见炉子上跳动的壶盖时,你又会想到什么?瓦特就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完成了人们长途旅行的梦想。在人类发展史上有无数类似的事例,它告诉我们: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无不凝聚着科学的力量,当代社会文明的每一次重大成就,无不闪烁着科技的光芒。科技正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创新成就着我们的未来。
以前我们一直在科幻片里看到的场景一步步成为现实,比如对话式操作系统、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苹果AR、移动智能支付,无一不是对传统的社会生存方式进行颠覆性的创新。汽车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完全成熟,那么未来我们的驾驶员会下岗;阿里的自动地铁购票和停车费自动收取系统,将取代售票员和收费员的岗位;大量的简单的人力岗位将被机器所取代,而对掌握人工智能和制造人才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的科技化时代。
或许很多同学会认为科技太高深,创新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只能享受科技,并不能开发科技。但其实,科技就在我们身边,科技源于生活。有位老师曾经向同学们提出过一个关于科技与创新的问题:未来智能化的社会,同学们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去拥抱崭新的时代?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越思考,越难回答,越发现我们有很大的学习紧迫感。原来,我们对未来世界的变化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未来却已经来了。我们不仅要欣喜地拥抱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各种美好和便利,我们更要扎实地学习各种基础学科知识,才能逐步深入各项前沿科技,才能适应新的高度智能社会的发展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随着 “奇点时刻”的到来,人类将可能被人工智能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扎实学习,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掌握科技主导,守护好未来我们的家园。
同学们,未来已来,科技创新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新的机会和威胁全都喷涌而出,社会变化将一日千里。作为实中学子,我们应心怀弘毅,在快速变革的环境里,脚踏实地地学习好基础学科、为未来探索前沿科技打好扎实基础,敢于挑战,合理适度应用科技,掌握科技主导,成为未来人类家园的守护神。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爱国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集 篇2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张黎明。9月18日,是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理应感到疼痛的日子,八十三年前的这一天,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位于沈阳的北大营,挑起了为世人熟知的“九一八事变”,这也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从此,中国陷入了与日本长达十四年的拉锯与抗战之中。
这是我们惯常熟悉的历史叙事,每一本客观、中立的历史教科书都会把这些事实原原本本地摆在我们面前,读着这些文字,我们所体会到的是屈辱、痛苦与不甘。历史上的疼痛感融进了民族的基因之中,使得直到八十三年后的今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我们,每每想起那长达十四年的惨烈抗战史,依然会有痛的感觉,而面对当下日本政府的各项具有争议的政策与举动,国人也会自然而然地不满、愤恨、不寒而栗。有不止一份调查显示,中日两国的国民互信处于极低的水平,彼此的隔阂与猜疑要远远大于理解与信任。
当然,作为受侵略一方的中国,要谈“理解与信任”,好像有些艰难。然而,正如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八十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很短了。对于我们这些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次事变的当代人而言,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去记忆那次事变、乃至更长一段的抗战史,恐怕要比单纯记住那次事变本身,显得更加迫切,因而也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不过,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从未经历过抗战的我们来说,其实并没有资格来回答,脱离了切身的经历与感受,任何一种判断,哪怕再义正词严、哪怕再温婉动人,都失去了它应有的厚度,而显得轻飘、显得无力。所以,最好的回答者,应该是那些曾经接受过抗战烽火洗礼、而今又阅尽沧桑、洗尽铅华的抗战老兵们。那些老兵们现如今留下的记忆,才是对我们当代人最有教益的启示,而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非网络上滔滔汹涌的所谓“民意”。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就在一周前的9月8日,也就是国人期盼着“人月两圆”的中秋佳节,媒体报道了一位与“团圆”无缘的抗战老兵,在中秋期间读来,让人唏嘘,却又让人温暖,而十天后,就是“九一八事变”八十三周年了。
这位老兵叫周福康,今年已经是九十二岁高龄了,是离上海并不遥远的萧山人士,现如今,老人也依然居住在萧山老家。说“居住”,其实有点勉强,老人现在的生活境况并不很好,九十多岁的人,因为膝下无儿无女,仅靠微薄的低保金难以过活,于是就以捡拾垃圾为生,他的住处,前前后后堆满了捡来的垃圾,据媒体的报道,已经到了“连双脚都无法正常安插落地,整个屋里还不时散发出阵阵扑鼻的霉臭味”的地步。
老人家十七岁入伍,参加过许多次大小战役,其中最有名的,是福州保卫战。抗战胜利前夕,他随进驻中国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后又随队重返大陆。虽在军中也官至中尉军衔,然而此后身世却一直坎坷,直至现在这样的生活境地。按理说,这样一位老兵,是最有理由记住仇恨的:当年战争的残酷、曾经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当下生活的艰难困窘,所有这一切,都让老人有理由不满、有理由愤恨。然而,老人家却不,面对曾经的岁月峥嵘、面对当下的生活潦倒,他想得最多的,是一个人,正因为有了这个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温暖与幸福。这个人,还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一个日本人。当年老人家到中国台湾时,认识了一位日本小学教师叫边见须惠子,两人坠入了爱河。可是命运却没有让他们最终走到一起,随着的调动,两个相爱的人只好分开,从此,海峡永隔。从1945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十九年了。老人家却一直在内心底里为他的日本爱人留存着一个位置,住在彼此心里的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老人家说:想着和她在一起的时光,这一生都很幸福。简单、质朴、但却充满着力量。这股力量,在于他们曾经经历的战乱时光,在于他们在战乱时光中依然掩盖不住的人性的光芒,更在于时过境迁之后,这股人性的光芒从未暗淡,从未消逝,依然照耀着老人本该孤寂的心,为他带去温暖、带去希望。
本属于交战国家的两个人倾心相爱,并且铭记、惦念了半个多世纪,这本就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所会关注的话题,相比于战争的激烈、死伤的惨重,两个微不足道的个人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感情,似乎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提醒我们的: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道理挪用过来,也是相通的。战争就是一台泯灭人性的机器,仅仅记住战争中人性泯灭、相互仇恨的那一幕幕,固然需要,但却远远不够。真正让这台机器停止运转的,不是一次次战场上具体的胜败,而是每一个参战者、每一个普通人心中对于回归人性的渴望,渴望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渴望过上可以爱人、也可以被人爱的生活,可以像一个人那样像样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枚棋子、一粒草芥而卑微地死去。
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回顾,提起二战的胜利,首先浮现出的画面一定是东京湾里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这是宏大历史叙事里最喜欢挑选的画面。然而,为什么总有一幅画面调皮而又顽强地紧随这艘军舰之后浮现出来呢?以至于直到今天,每当二战胜利日到来的时刻,总会有无数的人们模仿、重现那个画面?我们应该已经都想到了,那是“胜利之吻”,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纽约街头欢庆的人群中,一名水兵情难自已亲吻了身边的一位护士。从此,历史在这里定格、人性在这里复苏。
所以,我想,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我们终于可以像一个人那样像样而正常地生活的时代里,再次回顾“九一八”,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史实的记忆固然需要、惨痛的情绪也是必然,不过要说愤怒、仇恨的心理,就恰恰偏离了正道,正中某些战争狂热分子渴望挑起事端、挑起战争的下怀。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看到战争非人性的本质,守护自己心中那一点点即使微不足道、却也顽强存在的爱与温暖,以包容之心、理解之意去消弭彼此间的隔阂与仇恨,始终对这个人来人往、生气勃勃的世界,充满爱意。
谢谢!
爱国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集 篇3
巍巍昆仑,浩浩长江,秀美山川,数我中华
大国泱泱,历史苍苍,光辉岁月,成就辉煌
今天,我们站在祖国似锦的土地上,看天地阔阔、感百姓乐乐、品稻花香香、叹繁华硕硕。这昌盛繁华的境况,这和谐安详的氛围不由得让我想起新中国6*年来的风雨兼程,6*年来的漫漫强国富民之"长征"!
朋友们!让我们现在一起来回顾吧!回顾那峥嵘岁月稠的日子,回顾伟大可爱的新中国60年来的光辉历史。
1949年10月1日,当伟大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完"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神州大地,锣鼓震天,童叟相庆,举国同欢!这个伟大的日子标志着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中国已经翻身,中国的血泪史已经结束,中国的抗争已经成功!从此,中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沿着祖国前行的车辙,我们收获的是一份份惊喜与感动。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来,一国两制把紫荆花开,澳门也欣欣然归来。中国人是勤于开拓,大胆创新的人!我们迎着祖国的春风,20xx年WTO的加盟,将市场打到了国外,让中国的经济一派盎然。接着是一个个飞天梦的实现,神舟号们载满科技创新的甘泉。还有20xx北京奥运,世界上最辉煌,最壮观的运动会,将中国以和为贵,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向世人昭显!
这辉煌的印迹,可喜的成绩,我们怎能不为之欣然,为之甚欢?是的!我们欣喜,我们狂欢。但是,亲爱的朋友们,请先冷静下来,且听我为大家讲一个故事。
今年暑假,我只身一人到北京,在那个历史文明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大都市里。汇聚着许多的外国人。一天,我走在东交民巷的胡同里。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位外国小孩,他正蹲在地上做什么东西。出于好奇,我走近问道:"What are you doing?"他抬起头来看看我说:"我会中国话。"我们于是用中国话交谈了起来。外国男孩说:"我在为新中国67岁生日做礼物,你难道没有为你的祖国准备一份礼物吗?"我顿了顿,这一问到让我惭愧不堪了。一个外国小孩都知道为中国的生日做点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没有想过为祖国做点什么呢?我想,即使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也和我一样,没有慎重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吧!
我们赞美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国民这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我们除了赞美和感受之外是否该考虑自己能够为祖国做点什么呢?尤其是作为中国的大学生,祖国的栋梁之才,难道不应该为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尽点义务吗?
我相信,大家都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的,但是,口说不如手做,心动不如行动。
我相信,无论是朴实的劳动人民还是智慧的精英们都会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描色绘采。那么请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新中国6*岁生日献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点贡献。我建议,我们的礼物是一颗颗贡献的心,预定心跳的时间为永远,跳动的血液与天安门前飘扬的红旗一样鲜艳!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伟大美丽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捧出一颗颗炽热的心,为祖国献礼,向祖国致敬!
爱国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集 篇4
如今中国有许多人认为能够出国是一件时髦的事,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而我国的设备与其他国家相比,的确是落后了很多,所以,许多“才子”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国去了。国外的五彩缤纷,丰厚的薪水,诱惑了一个个“才子”远走他乡,并且一去不复返……
再看看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几经周折,在国外学成又归来了!他们要在自己的故土上散发光和热!
我们不否认国外的条件好,待遇优厚,不否认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是个“穷”国。可是,有句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谦家贫。”试问那些所谓有才华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学识渊博,又为何不肯为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富强起来呢?
爱国并非一句空话,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行。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天下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化为“易”事,不做则反之。作为一个中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能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只有发奋学习,将献我们的才华无保留地贡献给我们的祖国,才能够使我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
同学们,请记住:“振兴中华靠我辈!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而需要我们把爱放在行动中。
爱国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集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铭记历史,仰望不朽丰碑》。
历史翻过二十世纪,在粗重的喘息声中回忆那页刚刚逝去的黎明。那是一个夹杂着血与泪、麻木与无赖、叹息与哭泣的晨曦。然而,一群无畏的青年勇敢地撕破屈辱的前夜,敲响自由的洪钟,用青春热血铺就了出发的征程。
那是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专制和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是谁——以胸膛的烈火焚烧桎梏的枷锁
是谁——以沸腾的热血洗刷亡国的耻辱
——是你,一往无前的英雄儿女;
——是你,青史永记的革命先辈!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这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记忆,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大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
还记得20xx年汶川,20xx年的玉林,20xx年的舟曲吗?地震后那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不分南北东西,不分男女老幼。每一个人都没有畏惧,在这与赛跑的战场上,无数中华儿女冲在危险的第一线,用鲜血和生命筑起长城。无数捐资,无数支教,无数自发的救援行动……一幕一幕,历数着爱我中华的铮铮宣言。山崩地裂,摧不垮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隔不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情深。在这场战役中,我读懂了什么是顽强和坚守,在这场战役中,我明白了什么是众志成城。
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几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的时候。您聚集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娴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天地转,风云变,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岁月悠,人易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