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孝老敬老帮扶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篇1
10月18日至23日,集安一中根据教育局党办文件通知精神,组织和动员全校师生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系列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并制定了详实的“敬老月”活动实施。
今年重阳节期间,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主题教育,利用“班班通”网络系统统一播放了感恩父母的专题片,同时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学习了该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新编弟子规》。通过系列敬老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深受教育,全校学生尊师敬老蔚然成风。
学校领导向在校工作的老教师及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全校党员积极参加交纳“特殊党费”活动,学校党支部利用全校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连续三年对团结街道的低保户陆凤兰老人进行帮扶。 10月19日,学校领导又去慰问陆凤兰老人,送去水果和慰问金1200元,解决了老人交纳取暖费的困难。
“敬老月”活动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吉林省优待老年人规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新时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宣传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措施,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
2025孝老敬老帮扶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篇2
四个多月以来,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课题的申报材料通过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批,进入实施阶段。为了使下一阶段课题的顺利实施和有序开展,现将我们课题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阶段研究的完成情况
1、课题负责人拟定好课题阶段研究实施方案。
2、课题组讨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召开了开题报告会,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
4、按有关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课题实施方案。
5、通过了多次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进行了理论学习,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第一阶段的主要做法
1、组建了课题组,撰写了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召开了开题论证会
针对我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我们通过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和课题组讨论,组织大家商讨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组,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
开题报告和研究实施方案,并通过对报告和方案的反复完善,申报了市级课题。
2、进行了各种有关学困生转化知识的理论学习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
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
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题,进而解决问题。○
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经过第一阶段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们初步从理论上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及以往转化过程中偏差的方面,从而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更多的学困生脱“困”,从而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2025孝老敬老帮扶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篇3
今年x月是我国的第24个爱国卫生月,4月x日是“世界卫生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工作目标和我校实际,围绕“共建国家生态县,同享美好新生活”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如下一系列活动。
(一) 领导重视,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于3月x日成立了以 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担任副组长、28位班主任担任组员的 “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领导小组。当天,学校“爱卫”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爱国卫生活动月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爱国卫生月活动。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爱国活动月顺利开展。
(二)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4月x日,学校悬挂宣传横幅2条,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启动仪式,并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对全体学生发出“爱卫”活动倡议。4月x日,学校德育处利用校园广播站对全体学生进行了 “爱卫”知识专题讲座。4月x日,班主任通过班队活动,制定了班级“爱卫”活动方案,并纷纷刊出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4月x日,学校少先队宣传部部长杨睿卓向全体学生发出“爱卫”活动倡议。
(三) 层层落实,开展活动
1、学校严格落实各班教室及卫生区“一日三扫”,由学校少先队干部和值日老师进行全面检查记录,责任到人,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并在外聘请了4名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打扫,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每周一中午,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对本班教室及卫生公共区进行彻底清扫,清除蛛网,清理阳台、厕所等卫生死角,要求教室内课桌椅摆放整齐,工具房整理干净彻底,做到地面无纸屑、顽渍,墙面无蛛网、脏痕,公共区打扫细致彻底,无卫生死角,营造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在完成学校“规定动作”,彻底打扫好本班教室及公共区卫生的基础上,许多班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由班长和卫生委员牵头,组织本班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清查校园卫生不彻底区域及卫生死角,拾捡垃圾,打扫卫生,用行动美化校园,用美德装点校园。
六年级同学在校园拾捡垃圾,用行动美化校园
2、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对办公场所进行了全面清理,营造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对学校房前屋后进行清扫整理,新增垃圾桶14个,新增爱护环境卫生宣传牌10个。美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同时,提醒学生时刻谨记保持环境卫生。
3、切实落实了校园内的卫生清扫工作,由学校总务处牵头,组织学校工勤人员,对学校食堂、寝室、厕所进行了一次大清扫工作,并用相应器具进行了一次大消毒工作。
4、学校总务处牵头,及时清理、更换了灭蝇、灭鼠、灭蟑螂等的药物器械,共投放相应灭蝇、灭鼠、灭蟑螂等的药物器械共计两千余元。
5、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绿色环保行”爱卫活动,在切实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清扫卫生。并通过学生对家长及周围人群的宣讲,让“爱卫”活动辐射到家庭、社会,督促家庭打扫好家庭、楼院卫生,落实除“四害”工作。动员自己及周边家庭清理房前屋后垃圾,自主美化家园。
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队员们走上街头开展“爱卫”活动
6、组织开展了“小弯腰,大净化”专题活动,提倡学生在不乱扔、乱丢的基础上,展现弯腰精神,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美化周边环境。
(四)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以“爱国卫生活动月”为契机,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清理等活动,极大地促进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宣传和开展卫生工作,长抓不懈,使“爱卫”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行动,为创建时时整洁、优美的校园工作、学习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