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计划 篇1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思想品德 制定时间:3月1日
学情分析 任教老师 学生人数 64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上期成绩 人均分 71.6 及格率 90.6 优秀率 23,44
上期学生学习情况:
从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答题规范。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答题不规范,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中考意识不强。
教学目标
1、 确保中考合格率100%,消灭补考。
2、 中考确保学校年级前15名在A级指标,力争前20名在A级指标。
本学期教学内容
教材知识体系特点:
一、《导与练》:1、初中教材梳理整合,2、专题训练突破。
二、《考试标准》1、心理健康教育,2、道德教育,3、法律教育,4、国情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
三、时事政治
本学期教学重点:
1、知识点梳理
2、专题突破训练
3、考试标准强化训练
4、解题指导
本学期教学难点:
1、考试标准的强化训练
2、解题指导
3、规范答题指导训练
本学期拟定参加的教研活动
1、 积极参加科研组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多听课,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3、 积累参加学校及科研组举行的新课程式改革有关的讨论活动。
4、 举办《中国梦》、《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
本学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请教苏仙中学的专家老师指导
2、认真研究考试标准和中考试卷
3、认真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4、分层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学生复习心理指导
5、做好前20名,特别是前15名学生的强硬训练
6、对前20名,特别是前15名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跟踪指导
课外辅导安排
每星期五下午辅导前20名优秀学生。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或活动安排 备注
3月1日-7日 1 教材梳理整合1 - 5讲
8日-14日 2 教材梳理整合6 - 13讲 1-8讲综合测试
15日-21日 3 教材梳理整合14- 17讲
22日-28日 4 教材梳理整合18- 20讲 9-16讲综合测试
29日-4月4日 5 专题突破1-3 教材综合测试
5日-11日 6 专题突破4-8
12日-18日 7 教材回扣提升
19日-25日 8 解题方法指导 综合测试
26日-5月2日 9 期中考试
3日-9日 10 考标
10日-16日 11 考标
17日-23日 12 考标
24日-30日 13 考标 时事政治
31日-6月6日 14 考标 时事政治
7日-13日 15 强化突破
14日-20日 16 考标 时事政治 考前指导
中考总复习计划 篇2
一、复习范围
七年级、八年级思想政治上下册及九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年政治中卷的形势得出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分为:八年级知识和七年级知识要用八周的时间,九年级知识用三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是从第十一周开始,估计使用三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轮复习: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 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 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前看,九年级政治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扎实研究九年级政治复习课的教法,学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方法,搜集其他学校水平高的试题,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中考总复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标》为指导,紧紧围绕山西省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和化学素质,力争使学生在中考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复习目标
1、利用第一轮复习,通过章节复习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2、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
3、利用第二轮复习,通过专题复习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4、利用第三轮复习,通过中考模拟训练强化重点,对重点题型分析归类,强化解题规律,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调节学生的迎考心理情绪,提高信心和斗志,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状态。
三、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差,纪律差、难于教学管理。利用科学有效的课堂学习和复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生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有较强的,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力,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中考题型分析
近年来,山西省进行中考课改,理化合卷共150分,化学占70分,时间占60分钟。试题一般四大题15小题左右,题型有单项选择(7题)、填空题(5题)、实验探究题(2题)、综合计算题(1题)。难点分散,一般学生在实验探究题中较易失分。其它题目一般较为基础属得分点,但需要细心。
五、复习措施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明确中考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考试热点知识。
2、紧扣课本,使用好《山西省中考说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巩固教材,巩固知识点、巩固解题方法等;
3、通过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指导学生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和答题技巧等;反思知识。
4、通过三轮复习,做到知识点面结合,基础与能力融合,落实“导学练”复习模式,精讲多练,对于重难点抓反复,反复抓。
5、督促学生做好练习,适当批改;改好检测试卷,做好试题讲评订正工作,形成错题集。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实施学生结对子活动。
六、复习安排
总的来讲落实三轮复习计划,每一轮结束组织一次复习检测进行复习反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时间:3月18------4月5)
1、第一轮复习是章节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复习,使用好《中考习题精选》。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是基础复习阶段,也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4月5日第一轮复习检测
第二轮复习(时间:4月6-----4月30)
1、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同时辅以20xx年全国各省地市中考试卷进行练习。专题复习是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也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2、四月底尧都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3、5月6日第二轮复习检测
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7------6月20)
1、第三轮复习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10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模拟测试是依据考题进行综合复习,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
2、五月20日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3、考前全真中考模拟考试。
中考总复习计划 篇4
一、要有针对性,抓“实效性”
即抓住自己在复习中认识到的问题不放,直到解决出成果,尽量做到在考前少留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复习时通过平日的练题、测试,找出自己的“病根”,找出产生“病根”的原因,再认真加以反复练习(有针对性地练习)。抓“实效性”还要在复习中狠抓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起到“龙头”的作用,抓住了前后左右的知识可牵动一片。
二、一个针对性是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而应当通过分析、研究后,挖掘出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基本技能是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仔细研究书中的例题和精心演算习题(当然也包括教师提供的典型例题),它们是具体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充分体现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我们与中考“接轨”。做题切记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是要通过做题探究转化的过程,总结出转化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然后归纳出一般解题规律。复习时也要多做一些历年的中考试题,才能悟出中考强调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我们的准备与中考方向保持一致。
中考总复习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①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底子很薄,计算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公式,定理、法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复习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忘掉了。
②学习态度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主要表现为:
1、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交空本子、或只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 缺乏深入研究难题的习惯。
3、缺乏自主复习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只是在等老师引导进行一轮复习,而 不能够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习,表现在考试(或作业)中遇到了没有复习的试题时,显得毫无办法。
4、缺乏动手能力及动手习惯,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 所发的讲义、练习卷等不能够及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习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③复习方式、方法分析:
1、缺少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而忽视听 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
3、不注意归纳知识,复习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的知识、 方法体系,显得很笨。
4、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习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间长了,又“生锈”了。
二、对策分析:
1、尽快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和复习方法。
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同步选择与填空专项考试)。
4、坚持解答题四轮专项训练:
5、纠偏计划及安排:对于偏科落后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2、督促检查作业,落实巩固基础(狠抓选择填空题训练,每周检查一 次训练题中的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讲解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改错本)
3、训练基本解答题的准确率(对于这些同学要重点训练解答题中的简 单问题,提高熟练程度,如“时间计算试题”、“气候试题”、“河流水文试题”“工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题”等)
4、不定期对这些同学进行补课,以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足。
高考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一、高考可能产生的变化
通过地理评卷组组长钟巍的分析,很多考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知识题仍然会出错;二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出错。三是错别字严重。将“雨水补给”答成了“雨水补及”;“地形”答成“地型”等。此外,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区域具体特征分析、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欠缺。 所以其特别提醒,中学地理教学应注意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卓越教育也认为,广东地理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比重分别高达35%和23%,非常能够体现广东地理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广东高考地理一方面是更为直观地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灵活地考查考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水平。
二、应对策略分析
1、立足主干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自我省新高考以来,地理试题一直保持着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风格,且不回避已考查过的内容,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计算等,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虽然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背景材料,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考查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 所谓主干知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是在历年高考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坐标图的判读,区域地图的应用分析、各类图表的阅读分析应用等;
②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核心知识,如大气的运动、变化及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洋流的分布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
③是与人类重要活动的地理规律、空间差异和区位条件分析,如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根据主干知识来化繁为简,以提高复习效率。
2、构建区域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的复习不等同于高二“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各个区域的复习,在复习时必须构建相互关联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3、重视常见图表的判读 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其在高考中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不同的图表有着不同的阅读和解析特点,对图表的阅读是大部分考生的弱项,因此必须加大其复习力度,让考生掌握不同图表的解读方法和步骤,要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掌握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方法、步骤 首先看图名,了解其反映的主题;
其次看图例、坐标轴的名称、数值和单位,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特点等,这是判读地理图表的关键环节; 最后是紧密联系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地理图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在此,建议的准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逐渐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可先从广东10—的高考真题的练习开始,认真做好试题的横纵向分析,掌握相关知识点,以达到做一个题复习一串知识点的效果,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各种题型的训练安排
一轮复习题型安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例题,精讲例题,让学生能够从例题中得到做题方法
2、精选试题,不能采取题海战术,每章选取与高考及能锻炼学生能力的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教师出的试题难度层次一定要做到分明,结构清晰,难易结合,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思维递进的培养,效果也更深入,适合各层次的学习需求,避免打击学习兴趣。
4、通过不同的专题练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