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1
20xx年额敏县第四小学双语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围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双语教学工作为重点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1、我校认真执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立足校本培训,采取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地开展民族教师的汉语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名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2、学校对新到岗的“双语”教师重点培养,新到岗的“双语”教师要上完汇报课后,才能独立任课;评选优秀双语课,并上一堂公开观摩课,初步规范双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1、“双语”教师的备课(除母语教学外)基本上做到利用汉语备课,能及时地用汉语记录“课后反思”。
2、校领导及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经常去“双语”班听课,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授课老师,鼓励民、汉教师互相听课、说课、评课。
3、教务主任及时检查“双语”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等各项工作并及时进行交流,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4、民、汉老师互帮互助,使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及教学能力得以提高,使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
5、学校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学科研究。
三、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双语活动,把活动和双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为培养能够接受竞争,立足社会的有用人才定时进行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双语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
2、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利用每天早读20分钟的时间开展各种汉语练习,和汉族班的学生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
四、强化“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担任“双语”班学科的教师每学期要听20节课左右,其中听同年级汉族教师的课4节以上。
2、教务处和学校每个月检查一次“双语”教师的教案及一系列教学活动。
学校在开展的评优课活动中,对获得前三名荣誉奖的双语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四、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围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双语教学工作为重点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1、我校认真执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立足校本培训,采取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地开展民族教师的汉语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2、学校对新到岗的“双语”教师重点培养,新到岗的“双语”教师要上完汇报课后,才能独立任课;评选优秀双语课,并上一堂公开观摩课,初步规范双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1、“双语”教师的备课(除母语教学外)基本上做到利用汉语备课,能及时地用汉语记录“课后反思”。
2、校领导及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经常去“双语”班听课,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授课老师,鼓励民、汉教师互相听课、说课、评课。
3、教务主任及时检查“双语”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等各项工作并及时进行交流,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4、民、汉老师互帮互助,使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及教学能力得以提高,使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
5、学校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学科研究。
三、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双语活动,把活动和双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为培养能够接受竞争,立足社会的有用人才定时进行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双语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
2、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利用每天早读20分钟的时间开展各种汉语练习,和汉族班的学生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
四、强化“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担任“双语”班学科的教师每学期要听20节课左右,其中听同年级汉族教师的课4节以上。
2、教务处和学校每个月检查一次“双语”教师的教案及一系列教学活动。
3/学校在开展的评优课活动中,对获得前三名荣誉奖的双语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有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科学推进的原则,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把握推进节奏,注重学段衔接,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双语教育工作的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双语”教学研究,规范“双语”教学工作。 1. 注重双语教育质量,加强双语教育研究指导。健全双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学研究指导制度和双语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坚持抓好“双语”常规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双语”教师的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办法,从“双语”教师校本培训、基本功训练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双语”教师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促进民汉教师交流,通过“民汉结对、一帮一”和组织民汉教师互听、互评课堂等活动,提高“双语”教师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水平。尤其要注重培养有事业心、选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的年轻少数民族教师担任“双语”教师,不断充实“双语”教师队伍。
(二)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双语活动,把活动和双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为培养能够接受竞争,立足社会的有用人才定时进行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双语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
2、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利用每天早读20分钟的时间开展各种汉语练习,和汉族班的学生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
(三)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双 语”教学工作。
加强“双语”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抓“双语”教学工作、教研、德育、总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同时,成立“双语”教学研讨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由骨干教师牵头,带动并影响全校“双语”教师共同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
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xx——20xx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xx——20xx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具体工作:
20xx年九月份:
1、制订实验计划,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2、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保证。
3、学科双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结对子”。
20xx年十月份:
1、着重进行双语环境布置。
2、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3、双语教师继续校本培训。
20xx年十一月份:
1、精心组织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活动。
2、开展中新双语教学活动和专题研讨。
3、举办双语小报比赛。
4、双语教师进行课堂用语及学科专业用语的培训。
20xx年十二月:
1、班级英语角展示比赛。
2、双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小结交流。
3、完善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用。
20xx年一月份:
1、总结学期双语研究,撰写个人研究总结和学科组总结。
2、汇总实验素材。
3、学校对有关研究成员进行评价和奖励。
20xx年二、三月份:
1、教研组制订学期研究计划。
2、完善双语环境布置。
3、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4、邀请教研中心专家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0xx年四月份:
1、与教科室协作,开展双语教育课题研究,争取市级立项课题。
2、双语电视节目完善工作。
20xx年五月份:
1、“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2、区级“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20xx年六、七月份
1、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2、主管部门撰写年度研究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实验初步构想。
3、撰写个人研究总结和学科组总结。
4、对有关研究成员进行评价和奖励。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等学校藏汉双语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1、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能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2、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具有未来职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
3、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较宽的知识范围,一专多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所学专业或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4、掌握本专业藏汉双语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
5、熟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能运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和实际应用,毕业时藏汉文通过“MHK”、“ZSK”4级考试。
6、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语阅读相关科技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通过外语国家二级。
7、熟练应用微机,能应用微机获取资料和信息,处理有关文字资料和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科学研究。毕业时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8、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等学校双语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修业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制为4年。
授课总学时:2985学时;总学分:172学分。其中:
1、公共必修课:1185学时,占39.7%;62.5学分
2、专业必修课:1404学时,占47.0%;87.5学分(其中,课堂教学72.5学分,军训2学分,教育实习7学分,毕业设计6学分)。
3、公共选修课:216学时,占7.2%;12学分(其中教育理论与技能系列中至少修够6学分,在藏汉文系列中各修够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80学时,占6.1%;10学分
四、授予学位
1、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毕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公共必修课62.5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72.5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教育实习7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共计172学分),获得普通话和教师资格证书,且符合学校毕业的其它有关规定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字、摸拟电路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科技藏汉翻译等。
六、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略)
七、结构比例及学分
(略)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略)
九、专业选修课
(略)
备注:专业选修课编码1—2为必选课,编码3—8中任选两门,总学分满10分为合格.
十、辅修
根据学院有关辅修专业的规定执行。
十一、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规定学分,发给毕业证书。
十二、课程介绍
力学周学时:5
总学时:75
内容提要: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固体的弹性、振动、波动、流体力学。狭义相对论简介。
教材:《力学基础》漆安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学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包括温度、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气体分子速度分布及能量分布的统计规律、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固体、液体相变等。
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热学》秦允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热
学》李椿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学周学时:5
总学时:90
内容提要:内容包括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磁介质、交流电、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教材:《电磁学》梁灿彬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电磁学》赵凯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介绍经典光学的主要原理和应用(干涉、衍射、几何光学基础),并适当介绍现代光学的基本原理、现代光学的发展,着重研究光的本性。
教材:《光学教程》姚启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光学》王楚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讲授原子基本结构、原子能级及原子谱线规律、磁场中的原子、X射线、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原子核及基本粒子、量子力学初步。
教材:《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杨富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物理实验周学时:3
总学时:207
内容提要:
①实验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
②实验的基本方法、长度、时间、质量、电流、电压等基本量的测量方法及力、热、电、光有关物理的测定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③基本物理规律的检验研究。
教材:《普通物理实验》第一、二、三册
杨述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贾王润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周学时:4
总学时:234
内容提要:一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初步、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第一型与第二型曲线和曲面积分、场论初步、常数项级数、幂级数、付氏级数、广义积分。
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四川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物理方法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复变函数论、积分变换、分离变量法、行波法、格林函数法、勒让德多项式、贝塞尔函数。
教材:《高等数学》第四册四川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一、二、三册
四川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包括质点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点的复合运动、质点力学、有心运动、质点组动力学、刚体动力学。分析力学:包括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弥顿正则方程,哈弥顿原理等。
教材:理论力学教程》同衍柏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理论力学》朱照宣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周学时:6
总学时:66
内容提要:热力学部分: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动平衡判据、单相、复相平衡、化学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统计物理部分: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密统计、系统理论、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涨落理论。
教材:《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热力学教程》王竹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动力学周学时:4
总学时:72
内容提要:主要讲授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导出、静电场、静磁场的特性、电磁波的激发及传播性、狭义相对论。
教材:《电动力学》
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电动力学教程》阚仲元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周学时:6
总学时:54
内容提要:包括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及态和力学量的表象,近似方法(微扰理论及变分法)、散射及全同粒子体系。
教材:《量子力学简明教程》张怿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曾谨言编科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法周学时:3
总学时:54
内容提要: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大纲、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理论问题;同时研究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等规律。
教材:《中学物理教学法》阎金铎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学物理教学法》许国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三、其它说明
1、军事理论与训练。新生报到后第一学期进行,时间为2周。共2学分,其中军事理论为1学分,军事基本技能训练为1学分。
2、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第8学期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相关调查活动。
3、教育实习或专业实习。师范专业在第5学期见习2周,第7学期安排教
4、教育实习,时间为5周,共计7学分。
5、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第8学期安排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6周,计6学分。
十四、教学计划的制定
20xx年xx月xx日全系教师会议通过,从04级执行。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要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要做的工作
1.开设的课程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专为“双语”教学班开设的汉语课,每周七课时,数学五课时,科学两课时,思品两课时,全部要求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
2.为了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学校定期会对“双语”教师开展研讨会活动,“双语”数学教师和汉族数学教师一起参加业务学习。
3.为了优化教师教学,学校要订购一些对“双语”教学有帮助的教学参考资料,为了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电脑培训,提高教师们电子备课的能力。
5.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课的兴趣,学校在各个“双语”班要进行儿歌、讲故事、课本剧比赛。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为了加强汉语教学、大力推动“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少数民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为了进一步帮助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本人作为一名汉族教师和一名党员,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人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帮助鼓励中小学民族教师积极学习汉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尽快适应双语教学。(本学期计划帮助3至5名)
二、帮助和落实民族教师每天集中学习汉语2小时;半小时口语练习、1小时家庭听力练习、每月听3节对口汉语教师课,同时民族教师每周一起学习不少于8课时,并建立学习档案,并纳入到自己的今年工作当中。
三、准备在4月和5月本人举行校级研讨课。为推广先进的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搭建起帮助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互动交流的平台。
四、帮助民族教师到到本班试教,在试教期间与民族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以此帮助民族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水平。
五、坚持开展校园汉语课外活动,如举办“民汉语月”、校园汉语角、双语板报,组织民汉语朗诵会、汉字书法辅导等活动。让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校园汉语环境,丰富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教学的热情。
六、帮助民族教师规范备课环节。同时加强对民族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使民族教师逐步做到教案符合要求,上课符合程序。
七、积极开展和民族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的活动,为提高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矗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本人一定会按部就班,营造出与各民族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尽自己所能,使本校的各民族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及相关“双语”教学文件精神和政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少数民族“双语”授课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
二、原则及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系统、分步实施、实用高效”的原则,制订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原则、教学模式、实施办法、保障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原则,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进一步统筹协调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构建各学段、各学科相互衔接的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确保“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主要方法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进行“双语”教学期间,我们要对“双语”工作的状况进行调研,对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双语”教学科学、有序、高效、健康发展。
2、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外地“双语”教学经验,总结“双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如:利用 “双语”教学光盘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使之合理化,规范化,符合当地的教学形式;运用远程教育系统、互联网和多媒体,拓展教学内容。另外,对少数民族教师要进行不同层资、不同内容的“双语”教育培训。
3、将“双语”教师继续教育水平、普通话测试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纳入年度考核和“双语”教育奖惩、教师聘任工作系列,促进“双语”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
4、加强日常“双语”教师培训和“双语”教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
(二)、教研组的建设
5、组织“双语”教学骨干力量,对“双语”教学研究、课程开设、校本师资培训检查一次,逐步形成完整、科学、可操作的评估、奖惩制度。与其它各县、乡的学校举行“双语”教学观摩课、学术交流会。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以‘双语’教育实效,促民汉师生沟通”为主题的文艺、演讲活动,推行每天学习一句日常维、汉语言的“一日一句双语”活动。
6、举办小学、学前双语教师口语大赛、光盘教学示范课,解决双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努力创建一种生动有趣,简洁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7、每位“双语”教研员、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8、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环境。
9、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xx——20xx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xx——20xx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具体工作:
20xx年九月份:
1、制订实验计划,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2、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保证。
3、学科双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结对子”。
20xx年十月份:
1、着重进行双语环境布置。
2、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3、双语教师继续校本培训。
20xx年十一月份:
1、精心组织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活动。
2、开展中新双语教学活动和专题研讨。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