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方案 篇1
捐助对象:村小学
捐助物品:课桌椅、防盗门窗、书包、书籍
捐赠仪式时间:X年5月29日
捐赠仪式地点:村小学教学楼前
捐赠仪式所需物料:音响话筒
捐赠仪式出席人员:小学领导、老师和学生、贵源领导
现场布置及宣传:横幅、电视台记者、拍照留影
捐赠仪式流程:
1、学校领导讲话
2、贵源领导发言
3、捐助开始(学校领导接受捐赠课桌椅、学生书籍,贵源领导
给学生赠发书包)
4、学校领导表示感谢
领导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成就未来。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由广西贵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的“爱心助学捐赠仪式”。在此,我代表广西贵源公司向到场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同学、老师以及媒体朋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爱心助学”是一项神圣的公益事业,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团体的,而且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广西贵源地产作为横县的领军企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爱护下,得到了快速良好的发展,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公益表达我们的感恩,用爱心回报社会,向有需要的小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本次“爱心助学”活动已是广西贵源公司举办的第六次捐助活动。贵源集团20xx年进驻横县以来,先后开发了贵源国际新城、贵源华府、贵源公馆、以及地处茉莉花大道西段的贵源城市新都也即将面世。六年来,贵源公司每年都会出资举办“爱心助学”活动,我们将会用更多的行动回馈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最后,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用优异的成绩走向更广阔的明天。也祝愿学校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方案 篇2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果,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在全局倡导对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建立长效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培养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牢固为民意识,增强团结、友爱、互助观念,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品质,树立队伍崇高形象。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助学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得到有条不紊的顺利实施,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助学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政治部,由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开展的各项事宜。
二、助学活动措施及要求
1、助学活动以本单位统一组织,以个人对口资助进行开展。
2、助学人数的基本标准:级干部每人资助学生2名或2名以上,级以下干部每人资助学生1名以上,其他职工可以2人或多人对1名以上学生进行资助
3、助学费用的固定标准:承担所扶持小学生每学期报名所用部分学杂费„元;中学生每学期报名所用部分学杂费„元。参加助学活动的人员,在每学期开学前将资助学杂费交到政治部,由政治部统一送达被扶持学生所在学校或以其它方式送达。
4、其它资助活动:局机关每学期对的扶持学生时适开展1~2次集体慰问活动,由参加助学活动的人员共同承担活动费,每次活动人均承担费用不应超过元。其它时间,由个人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发展。
5、资助时限:扶持资助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个人外调或其它原因确实产生困难的,由组织安排后来人继续扶持。
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方案 篇3
一、安全演练目的:
为了在学校发生紧急情况时,全校师生能安全、快速地进行疏散,我校特制定疏散演练方案。
二、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
指挥:
后勤保障:
医疗救助:
成员:全体教职工
三、演练时间:
20xx年3月17日
四、组织实施安排:
(一)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全校师生疏散逃生,黄校长负责在大院教学楼前旗台上指挥疏散,班主任及当时上课的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疏散逃生。
(二)具体疏散工作安排:
1、陕静、张敏敏负责检查确保安全应急疏散通道畅通。
2、茹牡丹负责鸣号以及计时,樊志妮负责照相。
3、警报响起后,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秩序下楼疏散;
4、一、二年级第一个出来的同学掀起门帘,等待全班学生安全撤出后,一二年级随队伍出来的教师接替这两名学生。
5、当时在办公室内办公的班主任立即前往本班疏散所经的楼道口协助带队教师。
6、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如当时没有带班任务,则立即到大院待命,参加救护组工作。
7、曹敏慧负责医疗救护,及时把伤情较重的师生送往医院。
五、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出的命令(或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点:先在大院集中,如情况需要,再听从指挥安排。
3、疏散顺序:
(1)上课教师负责,学生排一路纵队,分班依次快速、安全下楼,不抢先下楼,以免发生拥挤践踏事故。
(2)一年级从门的左侧出,二年级从门的右侧出,三、五年级从应急疏散通道出,四年级靠墙下楼梯(黄线左),六年级靠扶手下楼梯(黄线右)。
(3)幼儿疏散时从大院东侧走廊到大院集合,张花娥协助幼儿小班撤离,樊福林协助幼儿中班撤离,卫向前协助幼儿大班撤离。
(4)所有人员撤离时,先在桌子下躲藏至少5秒钟,然后一手抱头,一手扶栏杆按规定路线撤离。
(5)从大院西侧起,年级依次为六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幼儿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
(6)各班到大院集中时队列前排以旗杆为界,后排不能有学生在大树下。
(7)各班集合完毕后迅速向总指挥(黄校长)报告应到、实到学生数。
4、教育学生能够做到:
(1)遇事不慌,头脑冷静
(2)判明情况,思考对策。
(3)积极自救,互帮互助。
(4)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5、遇到其他突发事件,原则上按此预案执行,如情况需要听从现场指挥。
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方案 篇4
一、工作目标:
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保障。
二、工作措施:
在疫情防控管理上做到“三个一”,开学前做到“四个到位”,开学后做到“六个落实”,发生疫情后做到“三个及时”。
1、防控管理上做到“三个一”。
1)、制定一个方案,明确防控措施。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疫情防控内部责任制,确保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
2)、成立一个组织,明确主体责任。班级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成立由班干部、学习小组长组成的疫情防疫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主体责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3)、开展一次培训,掌握防控技能。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预案的宣传,确保所有师生、家长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对全体师生和家长开展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
2、开学前做到“五个到位”。
1)、信息告知到位。开学前及时向学生及家长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外地返汉学生及家长要提前向班级报告,并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健康排查到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学生自身“疫情自查上报”工作(问卷星调查),及时了解家长及学生健康状况,为每一名学生建档立卡、一人一表,做到“精准防控”。
3)、卫生整治到位。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班级卫生死角,为学生开学上课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4)、物资储备到位。班级要在开学前按照防疫有关工作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等防控物资。
3、开学后做到“六个落实”。
1)落实值日生管控措施。学生进入校门要按照学校要求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班级;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在班级进行晨检午检,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每天入校、离校前,分工定人检查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汇总后上报学校。家长接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避免聚集。
2)、落实健康教育措施。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和上下学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充分利用板报、校内期刊等多种形式对家长和学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落实重点人群管理。严格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一旦发现因病缺课的,要及时追踪追问原因,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同时,建立家庭健康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学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按有关防疫要求处置。
4)、落实消毒防护措施。教室、桌椅、地面等应由专人每日消毒。每日早、中、晚的非上课时间,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口罩等医疗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垃圾箱,定时有效消毒处理。
5)、落实就餐管理措施。加强就餐安全教育,在校用餐的学生应采取严格遵守学校就餐的纪律,最好采用错峰用餐的方式,尽量避免集中就餐。督促学生餐前餐后洗手,提倡自带餐具,每批用餐结束后,应进行消毒。
6)、落实复课审查措施。学生及家长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需持医疗机构健康证明到学校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复课。
4、发生疫情后做到“三个及时”。
1)、及时隔离送诊。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到向学校汇报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或就近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2)、及时启动防控措施。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处置。
3)、及时落实隔离措施。如有学生被认定新冠肺炎患者或者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与学生或家长的沟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随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
东风拂柳,新燕衔泥,百花吐艳,春光无限,期盼疫情结束,相聚美丽校园!
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市教委和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管理办法》要求,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成立工作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书记、副校长
组员:德育处成员、教导处成员、图书馆馆长、各学科组长、各班语文教师
三、工作原则
1.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切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2.疏堵结合,分类管理。把控课外读物进校园的主要渠道,明确要求和流程,实行分类管理。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
3.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对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研究、创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数据库,实现相关信息备案、管理、检索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四、具体举措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生和家长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学生阅读活动
重视学生阅读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和图书馆利用教育,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图书馆课程。组织开展教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二)梳理课外读物来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建立审核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教师所在组室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
4.探索建立学生读物自治管理模式。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流程。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由学校每学年推荐一次,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由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自查清理机制。按照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进行专项清理。以学校、年级、班级等为单位,有效探索进校园课外读物自查机制,提升学生阅读品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规范做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卫生工作,对捐赠等规范渠道进校园的图书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学校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要求写进校纪校规,严格执行。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二)加大投入保障,规范采购流程
学校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协同治理,营造良好氛围
探索建立课外读物协同共治模式,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