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1
活动名称:纸棒造型
活动目标:
1、借助纸棒设计动作,表现各种造型。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制作好纸棒。
2、一处适合表演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我演你猜
1、教师用纸棒表演哑剧。如表演乐队指挥用纸棒指挥乐队演奏;表演雨天出门遇到下雨做打伞动作。
2、教师刚才把纸棒变成什么了?小纸棒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3、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合作进行“我演你猜”活动。
4、教师观察或参与活动,表扬有创意的幼儿,特别是借助身体与纸棒组合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的创造欲和表演欲。如果幼儿不理解如何组合造型,教师可示范一至两个动作。如:左手叉腰,右手拿纸棒稍向下,身体轻轻向右倾,扮演茶壶倒水状;将手臂和纸棒组合,表演地下停车场的自动伸缩栏等。
二、纸棒合作变身
1、小小纸棒真奇妙,它除了可以和我们的身体组合玩出各种花样外,还可以和其他纸棒合作,变化出更多的.造型。
2、教师与两名幼儿合作,表演风扇转转转。
3、幼儿自主与同伴商议、合作,用纸棒组合的方法变化出各种造型。
4、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表演中新颖、独特的构思,并予以鼓励,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让他们充分提呀创造的乐趣。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纸飞机比武,观察并比较纸飞机的飞行方式。
2、遵守游戏规则,增强合作竞赛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叠一个纸飞机。
2、选择一块供幼儿进行飞机比武的场地。
3、在纸上画好四个靶子,成绩记录表和标记物;在绳子上悬挂一个呼啦圈当作“山谷”。
活动过程:
一、比武大会开始啦
1、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纸飞机,并简单介绍飞机的名称、特点。
2、“飞机员”锻炼身体,准备参加飞机比武大赛。
3、教师宣布:飞机比武大会开始!
二、飞行大比武
1、分队比武
最远路程。幼儿站在投掷线后,分两组投出自己的飞机,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
2、教师组织幼儿推选5个幼儿当小队长,并自由分成5队,队长负责监督队员比赛的规则和成绩记录。幼儿手持飞机对准靶心掷出后在记录表中记录投掷的成绩,谁的纸飞机离靶心最进,谁就赢。幼儿从小组中推选一个幼儿参加大比武,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穿越障碍。在绳子上悬挂一个呼啦圈,表示“山谷”,考验飞机的穿越能力,看谁的飞机能穿过“山谷”。分组投掷,飞机穿过“山谷”多的小组为优胜组。
4、幼儿与同伴自由进行“飞机比武”。教师提醒幼儿跑动时不要相互碰撞,并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什么样的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引导幼儿及时改进自己的飞机。
三、交流经验
1、比赛结束,请幼儿评选出自己认为最棒的飞机,一起观察、分析这架飞机的优点。
2、教师带领幼儿携带自己的飞机慢慢地飞回机场,等待新的飞行任务。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图夹文的手法表现出自己对医生、护士的热爱和敬重。
2、初步地了解一些简单的书信格式。
活动准备:
绘画纸、记号笔、工种不同的人物造型、教师设计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主题:
(1)“在地震期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值得大家尊敬?为什么?”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将幼儿讲到的人物用图片展示出来。
2、了解信的书写格式:
(1)出示教师写的一封信:“在地震期间老师最敬重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猜到的`?”
(2)阅读教师信的内容,在读信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信的内容,知道书信的格式。
(3)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疑:“你们想对医生、护士说些什么?”
3、分组讨论信的内容:
(1)幼儿自由结伴,分组讨论:“给医生、护士的信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2)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写信。
(3)各组介绍信的内容。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4
设计制作“爱心卡”(手工)
活动目标:
1、知道医生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感受医生工作的辛苦。
2、尝试使用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卡片。
活动准备:
1、已收集的关于医生、护士工作时的.图片、资料。
2、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剪刀、装饰材料、颜料、自制的印章。
活动过程:
1、交流: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医生、护士如何工作的材料。
2、讨论:
(1)医生的工作和人们的关系:“医生和护士是怎样关心照顾病人的?”
(2)“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3、想像:
“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你最想送什么东西给医生和护士?”
4、表现: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贺卡底版上做镂空的图案。
(2)能运用多种材料大胆表现。
5、交流分享: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制作的‘爱心卡’有什么内容?”
6、延伸活动:
将“爱心卡”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人。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们对农村幼儿园怎样克服盲目追求城市化倾向和小学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常见物品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们选择稻草是因为稻草在农村随处可见,孩子们对此又有大量的感性认识。
目的:
1.认识稻草,知道稻草的用途。
2.初步学习用稻草进行一些小制作活动。
3.体验利用稻草进行游戏的乐趣。
准备:
稻草绳、草鞋、草包、稻草锅垫、稻草门帘等编织品。
过程:
活动一 和稻草做朋友
一、认识稻草
1.带领幼儿来到收割后的稻田,看看晒干的稻草,说说稻草是怎么样的,稻草是从哪里来的。
2.请幼儿比较晒干的稻草与未晒干的稻草有什么不同。
二、利用稻草做游戏
1.启发幼儿利用稻草自由地开展游戏,如将稻草垒成草垛,玩捉迷藏、打仗等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2.请每个幼儿带一小把稻草回幼儿园。
三、认识稻草的作用
1.启发幼儿思考稻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做草绳、草鞋等。)
2.出示一些稻草手工编织品,请幼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如装饭锅的草编容器可以保暖,草鞋既透气又防滑等。)
3.启发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用稻草做什么。(如当燃料烧饭,当饲料喂牛马,当建筑材料搭猪棚或茅草屋,当造纸原料等。)
4.小结:稻草的用处真多。
四、利用稻草进行小制作活动
1.启发幼儿说说可以利用稻草进行哪些制作活动。(如用两根稻草搓成绳子做“小尾巴”,用三根稻草编“辫子”,将稻草剪成小段拼搭“轮船”、“电视机”、“房子”、“树”等。)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小制作活动的感受。
活动延伸:
1.继续利用稻草进行小制作活动,并将“作品”用于游戏。
2.带领幼儿到田间拾稻穗。
活动二 稻草人的朋友
目的:
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2.感受故事中稻草人的情感。
准备:
稻草人一个,制作稻草人的材料若干,故事图片(如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过程:
一、出示稻草人,激发幼儿兴趣
1.请幼儿说说它是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用处。
2.请幼儿给稻草人起个名字,鼓励幼儿做稻草人的朋友。
二、结合图片,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附后)并提问
1.稻草人没有朋友,它感到怎么样?
2.稻草人为什么会倒在稻田里?
3.稻草人先请谁帮忙?兔子帮忙了吗?它是怎么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来稻草人又请谁帮忙?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5.正当稻草人歪着身子难受的时候,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
6.谁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办法使稻草人快活起来的?
7.你们喜欢稻草人和小猴吗?为什么?
三、示范扎稻草人
1.在幼儿的帮助下,教师示范做一个稻草人(如图五),请幼儿说说可以给稻草人装饰点什么。(扇子、草帽等。)
2.带领幼儿将稻草人插到稻田里去。
活动延伸:
1.学习儿歌《稻草人》(附后)。
2.学做小型稻草人。
3.欣赏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片断。附
稻草人的朋友(故事)
秋天到了,稻谷黄了,许多麻雀飞来,偷吃稻谷。
农民伯伯见了十分心疼,他扎了个稻草人,让它来驱赶麻雀。
一天夜里,一阵大风把稻草人刮倒了。
稻草人孤零零地倒在稻田里,它没有朋友,感到很孤单。
早晨,稻草人看见一群麻雀来吃稻谷,可是它站不起来,心里好着急。
一只兔子从稻田穿过,稻草人说:“小兔子,请你帮我站起来好吗?我要赶麻雀。”
兔子看了稻草人一眼,说:“原来你只有一条腿,就是站起来也不会走路,你还是躺着吧!”说着,就一跳一跳地跑了。
稻草人很生气,它转过脸不想再看兔子。它宁可躺着,也不要兔子帮忙。
过了一会儿,一只小狗跑过来。稻草人忙喊:“小狗,请你帮我站起来好吗?我要赶麻雀。”
小狗急忙跑来,举起稻草人随随便便地往稻田里一插。“啊呀,我还没有站好呢!小狗,你把我插歪了!”可是,小狗已经跑远了,没有听见它的话。
稻草人歪着身子站着,难受极了。这时候,远远地跑来了一只猴子。
稻草人还没开口,猴子就不声不响地把稻草人端端正正地插在稻田里。
“小猴子,谢谢你帮了我。”
“不用谢。”猴子拍打着稻草人身上的泥土。
“稻草人,你一个人站在这儿吗?多孤单呀!”
“是啊,可是我要赶麻雀呀!”稻草人说。
“让我做你的朋友,和你作个伴吧!”
稻草人说:“难道你也跟我一样站在这里?哦,不!你会不快活的!”
猴子搔搔后脑勺,眼睛骨碌骨碌地转着,它要想个办法,让稻草人快活起来。
“哈,有了!”它拔起稻草人,举着它,在田埂上飞奔起来。
远处的麻雀见稻草人来了,“哄”的一声飞走了。
从来没离开过稻田的稻草人,张开双臂,高兴地叫着:“啊,我的朋友,我好快活呀!”
稻草人(儿歌)
你拿草,我拿绳,
大家来扎稻草人。
稻草人,戴草帽,
手拿扇子迎风摇。
迎风摇,站田中,
麻雀见它一溜风。
一溜风,影无踪,
秧苗长壮它立功。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图画来表现不同时期的“我”的特征。
2、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意识和合理布置画面的能力。
3、培养对帮助和关心自己成长的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课件:幼儿时期有代表性的照片、婴儿啼哭的`声音。
2、画 纸和彩笔。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以婴儿的啼哭声把幼儿带入活动中。提问:“你们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他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并鼓励和教育幼儿关心、尊重长辈。
2、通过课件出示个别幼儿成长过程中有代表性和明显特征的照片,引导幼儿讨论“小时候是怎样的?会干什么?有谁在帮助他?如果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画成图画,可以画几幅,画些什么内容?”
3、鼓励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将纸折成三至四份,以连环画的形式把自己成长中最有趣的故事画出来,要求先画最小的时候的事,最后画现在的“我”。
(2)幼儿自选颜色绘画,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想想怎样绘画婴儿,注意头与身的比例(头大),以及动作特征。鼓励幼儿画出人物动态并添画背景。
4、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选出自己喜欢的画,并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讨论:想想这些画什么地方画得好?什么地方可以修改得更好看?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习记录自己现阶段的成长情况。
2、语言活动:教幼儿用连贯、丰富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
3、美术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模画人物和同伴的倩影。
【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已是大班下学期,处在幼小衔接阶段,他们喜欢绘画,特别喜欢绘画人物。为此,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特别设计了《我成长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绘画水平,充分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知和体验对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人的情感,懂得尊重长辈。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认识到小鸟家的各种形态。(认知领域)
2、通过听、看、想、说、做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能够较成功的表现出自己对小鸟的家的真实感受。(艺术领域)
3、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幼儿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情感领域)
教学重点:
幼儿对小鸟家的认识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组织好幼儿的各种表现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挂图等。(我是一只小小鸟|感恩的心)二只曲子
2、家长自备制作鸟巢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小朋友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幼儿扩散回答)小鸟家在哪?(在美丽的树林里,小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歌唱。)
二、新授过程: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A:教师播放《爱欢笑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
我们来看看小鸟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有家:美丽的树林、温暖的窝;有爸爸、妈妈所以幸福、快乐)
B:教师插入被砍得光秃秃的森林课件。
讨论:“呀!小鸟的家到哪儿去了呢?”(转折,引出小鸟失去了家)
C:思考:“小鸟为什么会没有家?”“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
结论:出示遭到破坏的树林。(引导幼儿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D:看课件小鸟的家,知道鸟类各喜欢什么样的窝。幼儿园FLASH课件
好,我们来看看鸟儿们到底喜欢怎样的窝。
E:提出创作要求:”
老师为鸟儿设计这样一间小窝,“你们想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家?
在坐的父母和孩子们都有一双十分灵巧能干的手,能将废物变成漂亮有用的东西。现在小鸟有了困难(没有了家),相信大家一定愿意帮助它们对吗?
好!我们一起到后面桌子上为鸟儿做窝吧。
三、自由结伴进行制作。老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放音乐《感恩的心》
四、欣赏、交流作品
教师随机采访:你想把小鸟的窝安在哪儿?小鸟最喜欢住哪儿呀?(引出喜欢住绿绿的树上)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小鸟住在树上呢?(幼儿说出种树、保护树、给小鸟造一个树的家园等)
五、小结:
绿绿的大树上小鸟们有了新家可高兴了,小朋友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听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好处,看来我们人类不但不能乱砍树,而且应该多种树,既让小鸟有舒服的家,也让我们大家有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8
生活活动目标:
1.观察幼儿入园,要求幼儿摆放好自己的书包,主动向老师说明服药情况;
2.能文明进餐,养成细嚼慢咽习惯;(重点关注龋齿和换牙幼儿进餐及饭后溯口情况。)
3.能根据自己身体冷热情况,适当增减衣物;
4.能整齐、情绪饱满地做操。
主题活动:牙齿
活动一:老鼠的牙齿
设计意图:在“牙齿”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人类的牙齿有了较多了解。随后对动物的牙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搜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牙齿图片。还有一些孩子带来各种鱼牙齿,他们发现不同的鱼牙齿也长得不一样。他们最喜欢讨论什么动物的牙齿最厉害……在老师的配合指导下,孩子和家长们对“老鼠干过哪些坏事”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记录。特设计此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了解老鼠的牙齿在一生中是不断生长的,所以为了磨牙,老鼠会常常啃木头等东西,知道动物牙齿和人类牙齿有所不同。
发展目标:
1、有探索动物牙齿的兴趣,体验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2、了解老鼠牙齿的特点,知道有些动物牙齿与人类牙齿有所不同。
3、能积极借鉴成人的生活经验来帮助自己,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了解多种动物牙齿的特点(老鼠、鳄鱼、大象等)。
幼儿:对人类牙齿有一定认识。
材料的准备:
1、文章“我发现了老鼠为什么爱啃木头”。
2、幼儿完成关于“老鼠干过哪些坏事”的主题活动调查问卷。预设过程:
一、幼儿交流问卷调查结果,说一说老鼠常干哪些坏事?
二、幼儿小组讨论,分析:老鼠为什么爱啃东西?
三、分享小学生姐姐的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了老鼠为什么爱啃木头”。
四、找出老鼠牙齿与人类牙齿的不同。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有磨牙期,可以回家问问妈妈,小时侯是咬什么东西来磨牙的。五、我们知道了老鼠啃木头是为了磨牙,可是动物园的叔叔发现了鳄鱼喜欢吃石头,那是为什么呢?难道也是为了磨牙吗?小朋友们可以去查查资料找到答案。
自由活动:略
活动二:健康——我的牙齿健康吗?
设计意图:
孩子们知道了防止蛀牙的各种方法,其中有一条是:定期检查牙齿,但是很多孩子平时都没做到。为了给孩子创造检查牙齿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来医生家长给孩子们进行牙齿健康检查。针对每一位孩子的牙齿健康情况,给予具体的护齿措施指导。我班有一些孩子有龋齿,他们对自己“不漂亮”的牙齿感到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有少数孩子正处于乳牙换恒牙的时期,常常会有不适感。为了解决孩子的种.种问题,消除孩子对龋齿和换牙的紧张恐惧的心理,我们专业的医生家长也会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解释。
发展目标:
1、乐意与医生配合进行口腔检查,有拥有健康牙齿的愿望。
2、能记录自己牙齿情况和医生推荐的护齿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了解防蛀、护齿等知识。
幼儿:了解龋齿是如何形成的,有正确刷牙的经验。
材料准备: 幼儿牙齿健康档案记录表每组一张。
预设过程:
1、询问幼儿平时是否定期检查牙齿,认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
2、了解牙齿健康情况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3、请医生奶奶和医生妈妈为小朋友进行口腔检查。要求幼儿排队,遵守次序,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4、幼儿填写记录表。
5、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拥有健康牙齿的小朋友最多? 鼓励幼儿坚持用医生建议的方法保护自己的牙齿。
6、请医生奶奶告诉小朋友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龋齿,不用害怕,要注意及时治疗。
7、制作“大二班小朋友牙齿健康档案”。
户外活动:蛀牙大王
发展目标:
1、能灵活躲闪,保护自己不被摸到。
2、能有意识的四散跑,保护自己不被抓到。
准备:蛀牙大王的头饰。
预设过程:
1、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脚腕部位。
2、蛀牙大王蒙眼摸健康牙齿,健康牙齿的小朋友躲闪。
3、蛀牙大王睡醒后抓健康牙齿,健康牙齿的小朋友四散跑。
4、放松活动。自选活动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用绘画和语言等多种形式创造性的表现出物体的基本形态。在近阶段的教学主题《春天》的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对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这样讨论:“大树妈妈和冬天不一样了,长出树叶宝宝了。”“教室里的小种子发芽了,而且越长越高了。”“春天到了。天气慢慢变热了”等等。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能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变化,由此,我产生了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感知理解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正确的表达。
2.能将生活中的变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物质准备:用碱溶液处理过的纸做出的花、颜料、玻璃瓶、醋、糖、饮料、剪刀、油画棒、气球等等物体。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会变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入场(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会变,我会变,我们都会变)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变的是什么。
3.再玩一次游戏,鼓励幼儿做的动作和原来的不一样。
(二)幼儿兴趣
1.出示一瓶花,提问:这束花好看吗?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把百花变成红花,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一些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呢?
(三)尝试变化
1.教师讲解各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幼儿通过撕、剪、卷、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橙的变化:幼儿用榨汁机把橙进行加工,看有什么变化。
(3)水的变化:小碗、勺子、冰糖、饮料粉、醋、冰。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让水发生变化。
(4)温度计的变化:装水的碗,温水,冰块,温度计。放入不同的碗中,看有什么变化。
(5)颜色的变化:红黄蓝色的水三杯,玻璃瓶。幼儿尝试用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发生的变化。
(6)气球、铅笔的变化:气球、气筒、铅笔、铅笔刀。尝试让它们发生变化。
3.幼儿交流各自发生的种种变化。
4.讲解变化:只要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等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要让东西发生变化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一)欣赏变化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部分事物的变化过程。
(二)记录变化
1.师:有些变化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则比较长,有哪些变化的时间比较长?(幼儿讲述)
2.出示标记图,引导幼儿将变化时间较长的事物过程记录下来,并大胆讲述。
五、活动延伸
设疑:“自然界中的石头会不会变呢?”带领幼儿外出,在大自然中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