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青年教师个人公开课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
(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
(2)刮大风时很冷;
(3)打开冰箱有凉风;
(4)台风;
(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
(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校内青年教师个人公开课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学案导学,少教多学”为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以规范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目标
开展“人人公开课”活动是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此项活动将以人人一堂公开课为载体,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深化课改思想,提高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材教法,以我校目前课改成果为前提,进一步统一我校课改的步伐,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学探究、归纳总结、学练结合、发展创新,在全校范围内人人都上公开课良好教学氛围,切实打造我校教师师德高尚、教法多样、学法多样、展示多样、教研一体、创新发展的课改标兵。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执教公开课活动的对象包括全校所有50周岁以下学科任课教师。
2、注重过程原则:活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对每一位教师的听评课、教学反思等要保存记录,存档备查,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3、实事求是原则:活动要立足实际,关注发展,注重激励。评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四、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务处所有成员、教研组长与各相关科目的上课教师
五、上课要求:
少教多学。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充分自信,充分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希望每位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仔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六、活动范围
七、八、九年级所有科目的科任教师。
七、评委组成
校级领导与全体科任教师组成
八、评价总结。
1、每位公开课上课教师上课后都要进行上课反思,认真撰写教学体会,并交教务教研处存档,以做教师考核的资料。
2、学期末,公布各科上课教师排名。靠后的老师与领导对话。
九、保障措施
为有力推进公开课活动,调动老师们参与上课、听课、评课、制作教具课件、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学校给予充分的物质保障。在管理上,研究评估细则,制定评课标准;活动过程中严格考核记录,布置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及时收缴上课反思、学习体会。制度上,将公开课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教师业务考核,其结果与老师的学校年度的评优选先相挂钩,以激励老师们的参与热情。
校内青年教师个人公开课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各备课组教研水平,突出集备教研的时效性,充分体现“一人主备,全组集备修正”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根据学校教学部署特制订集备公开课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处及各集备组长
三、活动时间:
9月—10月中旬
四、活动形式及要求:
1、每科集备组选出一位授课教师,该授课教师课前自主进行备课、准备教案;准备充分后在集备组进行说课,之后在集备组全组深入探讨、研究后上公开课。
2、公开课后全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全校观摩。
3、讲课教师要根据本课题实际情况,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创建激情高效课堂,使课堂成为人文的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真”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4、每位授课教师按指定时间上课,教学内容根据本备课组教学计划确定。
5、课后授课教师向教务处上交教案、反思、小结各一份,集备组上交集备教研记录一份。
6、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做好上课调整,及时参加活动。凡同学科教师开课,本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其他学科无课教师自行参加。
7、听课者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记好听课记录,撰写评课意见。
五、活动日程安排
1、9月5日(周四)召开各科集备组长会议:关于开展“集备公开课”的有关要求
2、9月10日~13日:音、体、美、微集备公开课
3、9月17日~20日:政、史、地、生集备公开课
4、9月24日~27日:八年级语、数、外、物集备公开课
5、10月8日~11日:九年级语、数、外、物集备公开课
6、10月15日~18日:九年级化学、七年级语、数、外集备公开课
六、活动细化表
1、集备公开课上课计划表
2、小学公开课教研活动方案
3、文章
校内青年教师个人公开课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铅华质量意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校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活动。
二、具体实施
1、因为时间有限、本次活动参加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按要求完成讲课、听课任务。
2、听课活动要和教务处活动密切配合,课后各组要进行评课。
3、本学科教师讲公开课,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参加听课,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三、活动形式及要求
1、授课教师课前要准备教案,课后讲解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讲课教师精心准备,有计划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
2、讲课教师要根据本课题实际情况,应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教务处组织,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室里一定要有人上课,不得空堂。
校内青年教师个人公开课方案 篇5
一、比赛目的
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实施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优秀的教师梯队,特开展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二、参赛学科及时间
学校7个学科都要参加此次教学大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xx年4月21——22日两天,参加的学科有:数学、音乐、英语和科学。第二阶段为20xx年秋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参加的学科有语文、美术、体育。
三、参赛对象
每个学科4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赛(特殊情况需向学校说明情况,待学校批准后方可弃赛)
四、比赛方式
为真实地再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交流,感受教师课堂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能力,本次比赛采用有生上课的方式,即随班上课。比赛前一天抽取序号、班级和课题,提前备课,且赛后认真整理教案,上交一份至教导处。
五、评委组成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比赛外请评委,除数学五位评委外,其他学科都邀请3位评委参加评选工作。
六、关于奖励
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县第一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分标准
评价指标
评 价 要 素
分值
得分
教学
基本功
(20分)
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语言规范,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5分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10分
表达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体育教师能合理使用场地,口令清晰,动作规范标准。
5分
教学目标
(10分)
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符合学生实际。
5分
三维目标与学习内容能有机结合,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5分
教学内容
(10分)
教材处理深浅适度,容量恰当,层次分明;注重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
5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重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
5分
教学过程
(25分)
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创新性。
5分
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合理、清楚,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效率高。
5分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信息多向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5分
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5分
注重结合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5分
教学方法
(10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法结合,优法活用,具有创新性。
5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面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观察、思考、讨论、操作有机结合。
5分
教学效果
(25分)
教学目标全面达成,各类学生都学有所获。
5分
学生掌握学法,学生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
5分
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5分
轻负高质,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进步。
5分
软件自制,与教案吻合,实用、美观、新颖。
3分
使用电教仪器熟练,操作正确。
2分
总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