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应急预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对节假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单位节假日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
节假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和部门负责的原则。成立公司节假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节假日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和组织工作。救援小组下设事故抢险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调查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各归口公司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部。
三、小组成员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事故抢险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警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公司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公司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
(五)调查组
组长:温海洋
副组长:
成员:公司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
四、职责分工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节假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事件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指挥调度各小组的力量、物资迅速到位。
2、现场指挥抢险救援活动,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3、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处理情况。
(二)应急救援各小组职责分工
1、事故抢险组
(1)节假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紧急调用下属各单位人员、物资、机械装备。
(2)根据事故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协调人员疏散和物资抢救工作。
(3)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
2、警戒组
(1)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设立隔离设施与警示标志。
(2)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后勤保障组
(1)负责筹备应急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
(2)负责联系消防、公安、医院等救援单位。
4、调查组
(1)组织对事件的调查工作。
(2)适时发布公告,将处理进展情况公布于众。
(3)负责事件的有关证据收集、总结、上报和存档工作。
五、事故的报告制度
(一)节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或
最先发现事故人员必须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事件所属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一个小时内向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及指挥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做好事故有关续报工作。
事件报告内容: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简要情况;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二)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规定,通知各小组赶赴现场组织救援,根据事件情况向有关应急机构及上级部门报告。
六、应急救援原则和现场组织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坚持“救人第一、以快制快”的原则,“迅速组织、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二)事件发生后,事件单位和现场人员在迅速报告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继续蔓延扩大。
(三)各救援小组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通知其成员单位,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七、救援工作纪律
各单位相关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本预案有关规定,节假日期间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把救人放在第一的位置,一旦接到救援命令,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开展有效的抢险工作。
节假日应急预案 篇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最大限度减少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拥挤,踩踏伤亡事故中的人员伤亡,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迅速疏散人群,及时开展救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所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置。主要包括:
1、旅游风景区发生的拥挤、踩踏伤亡事故;
2、集贸市场发生的拥挤、踩踏伤亡事故;
3、各种灯会、花会、庙会、等民间传统活动中发生的拥挤、踩踏伤亡事故。
4、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发生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分别适用政府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则,依法处置,责任明确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总指挥:政府镇长
副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镇长。
成员:公安、工商、国土、安监、政府办、卫生院负责人及各片长
应急处置队伍约三十人
(二)职责:
1、指挥部要掌握全镇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
2、指挥部成员单位要保证随时到位。
3、指挥部有权对全镇范围内用于抢险工作的人员、车辆及各种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调度。
4镇应急处置队要迅速赶到事故发生地,按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5、各卫生院要确保医护人员要立即到场。展开抢救工作。
6、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现场抢救方案,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2)积极组织伤亡人员的'紧急抢救。
(3)组织事故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疏散和转移。
(4)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抢救工作进展情况,并写出事故处理情况报告。
三、预测与预警
各村委会、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镇政府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能立即处置的立即处置,处置有困难的及较大事故隐患要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事故救援电话
(一)县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值班电话:
镇政府值班电话:
(二)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医疗急救中心120
火灾事故119
民爆物品、烟花爆炸事故110
交通事故122
学校事故8211727(文教局)
建筑坍塌事故8212833(建设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8269166(安监局)
森林火灾事故8211325(林业局)
水利事故8212425(水利局)
各类中毒事故8211283(卫生局)
矿山事故8211314(矿管局)
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8212849(质监局)
(三)镇应急值班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问清事故地点、性质、报告人的单位和姓名等情况,立即上报镇政府主要领导,并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抢险队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四)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一旦发生,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实现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
节假日应急预案 篇3
为了保证重要活动节假日期间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通信维护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本预案制定了以下内容。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本预案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重大节假日期间通信网络稳定安全运行和可靠畅通。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工信部等有关文件及应急预案,结合公司网络实际情况制定。
1.3 工作原则
本预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各级负责的原则,并遵循快速反应和主动报告原则。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重要节假日期间可能对网络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一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机构组成
重要活动节假日通信保障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实行各级维护部负责制。由分公司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织调度指挥,各有关部门统一遵照执行。应急通信办公室成员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专业主管。
2.2 应急通信办公室主要职责
应急通信办公室负责对本公司重要会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负责传达省公司和地市分公司应急工作指令;负责节日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情况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协调处理在实施重要会议应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重要节假日应急方案并负责修订和完善;负责执行通信保障指令;负责修复故障设备;负责应急通信工作中的后勤保障等配合工作。
3.应急准备工作
3.1 通讯手段保障
3.1.1 重要节假日期间保证多种通讯方式的畅通。各级应急组织成员要保证G网、C网、和固定电话24小时处于待机状态,应急抢修队成员要确保通讯手段有效。
3.1.2 通信机房要保证G网、C网、移动、固定、企业网和延伸公务电话畅通。机房通讯录要保证准确、无误,摆放显著位置,节日当晚要进行测试。
3.1.3 各级公司要及时更新通讯录,要求应急通信办公室人员每人一份。各级分公司机房内的通讯录要摆放明显位置。
3.2 应急资源、人员准备
公司要做好应急资源和人员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应急抢修队成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应急抢修队成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经过以上的准备工作,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3.2.1 在重要的`节假日前夕,应急机构应提前准备和储备发电机、油料、车辆、工具和服装等应急物资。
3.2.2 根据预案设置,应提前分配好资源。
3.2.3 节日期间,机房应急抢修人员应24小时待命,提前做好备用单板测试、主备单板、主备机倒换测试,做好完整系统数据备份并异地存放,保证抢修工具齐全完好。
3.2.4 线路抢修人员应加强日常巡线工作,备好抢修物资和工具,24小时待命。
3.2.5 基站维护员应对重要节点站进行检查,加大巡检次数。
3.3 加强监控和巡视
制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安排骨干人员加强值班。对于春节、中秋等话务高峰期大话务冲击严重的节日,机房值班要求每个专业要有两名以上技术骨干,其他节假日值班要求至少有一名技术骨干。在节假日对局内设备的维护,要求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系统监控和巡视,除夕夜要求每30分钟进行一次系统监控。监控对象主要包括:
1.各专业日常维护设备的各项指标,包括网络资源是否超出设备正常运行的设计门限。
2.网元状态:是否有高级别的告警产生,是否有引发重大故障的特定告警产生,是否有负荷告警产生等。
3.4 加强网络主动测试
在节假日对网络和设备的主动测试有助于问题的发现。建议每1个小时进行一次业务测试,在除夕夜话务高峰到来(20:00)前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1.话务方面:局内、局间、省际、省内、网间主叫和被叫的通话测试。
2.短信方面:局内、局间、省际、省内、网间点对点短信测试,观察短消息发送、接收及时延情况。
3.4 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3.3.1 分公司应做好重点通信设备和干线、本地网的故障分级调度、保障方案。
3.3.2 对于重要会议召开期间可能启动的高负荷话务应急预案和各类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应进行完善。
4 应急处理
1.值班人员发现灾情或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时,应立即按照重大故障上报流程的管理规定,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布预警信息。
2.维护部各中心应对运行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排除隐患,形成安全检查总结报告备案。
3.应急通信办公室应根据预警信息实施响应方案,根据响应方案将油机、备板备件等应急物资提前调度至重点保障的地区,调度原则应遵循地区的分级管理规定,重点机房、大客户电路等重要部分优先保障。
3.当网络故障、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级应急机构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通过预警机构传达应急人员的联系方式。
4.在网络故障、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及时调度车辆和人员前往现场提供通信保障。
5.在网络故障、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立即加强设备的运行监控。对于由此引发的高负荷或故障情况,要及时上报本地应急通信办公室,并申请启动应急预案。
6.各支持、配合机构应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应急通信办公室的要求开展工作。
7.对于涉及分公司间应急资源调度的情况,由省公司应急通信办公室负责协调。
8.在资源调度时,应遵循重点地区优先保障的原则。
9.当网络故障、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持续时,若造成部分网络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维护部门应根据网络预故障通报机制及时向受影响的部门传达信息。
节假日应急预案 篇4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医院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处置和协调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下设四个协调小组,分别承担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医技检查、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实施。
(一)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周宏友。
副组长:朱国庆、朱勇、葛君、沙道群、胡健。
成员:王国中、朱文章、毛开勤、朱国军、张勇、何涛义、梁浩。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处理医院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医疗、行政、后勤和其他临时事宜,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处理来文、来电,收发传真等,办理上班时间未办事宜。
2.负责督促检查医院非工作时间临床、医技及后勤工作,负责医疗救护用车的调派,保证医院非工作时间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二)四个协调小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当日值班院领导
成员:王国中、朱文章、毛开勤、朱国军、张勇、何涛义、梁浩。
2.医疗救治组
组长:周宏友。
成员: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3.医技组
组长:王国中。
成员:门诊部及各医技科室主任。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朱国庆。
成员:沙道群、朱国军、杨从献、袁同中。
二、保障措施
(一)一线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二线科主任、护士长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指令,迅速到达指定现场。
(二)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如发生紧急、重大情况及突发性医疗事件,各科室应及时向医院总值班汇报,总值班及时报告值班院领导,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解决临时发生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三)各小组应在总值班和各小组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1.综合协调组:应急预案启动后,综合协调组成员根据总值班的要求迅速到达指定现场,负责协调、组织、督促各项应急工作落实。
2.医疗救治组: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接到病人救治任务后,要迅速行动,及时做好病人抢救、诊治工作。
3.医技组:药械科、检验科、放射科、CT室、功能科、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值班人员要在岗在位,配合临床科室做好医疗抢救任务。
4.后勤保障组:保障院内水、电、气的供应,医院车辆调配、设备维修、秩序维持、药品供应及抢救物资的供应等。
(四)总值班人员及时跟踪和续报事态发展情况,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并及时进行编辑整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有重大事件须经领导同意并签发后在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与社会治安有关的事件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节假日应急预案 篇5
一、节假日应急预案编制
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我矿节假日期间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进一步增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矿节假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包括重大民爆物品事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重大煤尘爆炸事故、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水灾事故、重大冒顶事故、重大雨季三防事故,立即启动本预案,一般事故采取工作场所应急处置方案处理。本预案由我矿应急小组组长下达启动命令。
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的装备、设备和手段,切实提高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科学指挥能力。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我矿负责统一指挥协调事故灾难应急工作,有关部门和救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
(3)采集信息,科学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多元化获取事故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应急的处置技术和水平。
二、节假日应急小组及职责
1、节假日应急小组及职责
(1)应急小组机构
组长:张国强
副组长:李安智、崔旺
组员:王保全、孙浪、田华、盛春、邓月虎、袁超丰、徐洪彬、乔旭、李永祥、赵银龙
(2)应急小组职责
①节假日期间,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负责应急救援的全面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②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③核实遇险、遇难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
④做好稳定社会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等工作。
⑤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建立和完善对瓦斯、自然发火、顶板的监测监控系统,一旦报警,立即停产、撤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节假日期间要有专人对瓦斯、CO、水害、顶板状态的分析,从技术、装备、管理、程序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2、预警行动
根据各单位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报和预测结果,应急小组对安全生产事故采取以下措施:
(1)下达预警指令。
(2)及时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提出相关整改要求。
(3)根据事态发展的资料,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3、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发现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矿井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矿井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应立即通知煤矿应急小组组长,得到批准后,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相关单位负责人。
应急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旗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措施;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事故的可控性,应急响应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和IV级响应,具体如下:
I级响应:特别重大伤亡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
Ⅱ级响应:特大伤亡事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
Ⅲ级响应:重大伤亡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
Ⅳ级响应:一般伤亡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
2、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
发生Ⅰ、Ⅱ级煤矿事故灾难时,需立即上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生Ⅲ级煤矿事故时,启动煤矿应急预案,并在指定时间上报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生Ⅳ级煤矿事故时,启动煤矿应急预案,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并上报有关部门;各类型生产事故(如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等)应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实施应急处置。在专项预案中明确应对次生事件的相关内容,当生产事故的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按照有关程序向国家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响应。
3、应急结束
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矿井已经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终止时,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应急小组组长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终止命令,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在应急状态终止后,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发布,说明有关事故处理完毕后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善后处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四、信息发布
煤矿对外新闻发言人由应急小组组长杜有水担任,或总工程师栗献中担任。现场对外发言人由现场应急小组指定。
五、后期处置
1、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灾人数,清点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监测仪器、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设施等,对于在救援中损耗的应急物资必须重新更换配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现场应急小组整理好抢险救灾记录、图纸等,及时总结分析,写出救灾报告。
2、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矿井事故中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顶板垮落、灾区复燃等,因此在恢复通风、清理现场时必须检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加强支护等。
3、按照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的规定,救灾完成后,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充分吸取事故教训,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安全措施。
4、妥善安置遇难人员的家属,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组织负责做好遇难人员的详细统计资料,并及时报告煤矿安全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遇难人员亲属的接待、安抚和补偿工作。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煤矿应建立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大力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通信畅通。同时,提供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有关通信联系方式以附表形式列出)。
2、应急队伍保障
矿井与晋中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签订救护协议,矿井要结合实际成立应急队伍。应急队伍要随时做好处理重特大事故的准备,做好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煤矿应急能力;加强与其它煤矿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为保证抢险救灾及时、有效,必须建立矿山应急装备保障系统,形成全方位抢险救灾装备支持和保障,并准备应急装备。
4、经费保障
应急小组在节假日期间的费用,经煤矿应急小组审定后,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财务科等部门对应急处置费用进行如实核销。
七、附则
1术语和定义
(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